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沈芯菱 少女慈善家的“希望工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沈芯菱 少女慈善家的“希望工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功,不是你赢过多少人,而是帮助过多少人

23岁,正是许多年轻人刚迈出大学校门,踌躇满志计划人生的年纪。但沈芯菱的人生转速却似乎比同龄人快得多——她的名字已经出现在八本台湾高中小学教科书中,两度获得台湾政府颁授的最高荣誉奖,担任国际儿童人权高峰会儿童人权大使,入选2008年台湾中央通讯社“十大台湾潜力人物”、2011年台湾灯会“台湾百年代表人物”……

这位今年9月入读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的云林少女,面对社会中存在的贫穷与不公,不是用理论去批判,而是用行动去改变。她藉由网络平台弥补弱势者在知识上的差距,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原住民、新台湾移民的教育与生活,鼓励青少年艺术创作,挽救台湾历史文化……她个人建立的“台湾希望工程”网站现推出四个圆梦计划,分别致力于土地农业、弱势教育、人文历史、扶贫志业等。台湾媒体称她是“用键盘打造知识公益、用鼠标弥平社会断层”。

从12岁建立第一个公益网站“安安免费教学网”起,沈芯菱十年公益全为独力支出,从未接受任何赞助捐款。她的活动说明上永远不忘标注这样一条:“为使本活动能纯净,全数费用由站长个人支付,不对外募款也谢绝赞助。”

“台湾希望工程”网站上晒出了她十年来的公益账单:1998~2011年,个人公益支出合计新台币527万元(约合人民币113万元)。个人经费来自:演讲代言、传记写作、人文摄影、网站设计等各项奖学金,约支出452万元,不足款75万元委请母亲暂垫。

沈芯菱小小年纪为何如此热衷公益?她说:“因为我的成长背景让我更加能感同身受。”

身为弱势更能体会弱势

云林县的斗六市郊,省道台三线旁的一家小成衣厂,是沈芯菱住得最久的家。

沈芯菱出生前,学裁缝出身的父母就是经营着这样一个小型裁缝加工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汇率急升,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小工厂倒闭了,家里欠下了庞大的债务。沈芯菱不得不从襁褓起就跟着父母四处奔波,曾经一家三口和狗笼挤在一辆小车里。

三岁时,爸妈带她从北部回到故乡云林,开始在云林、彰化、南投各地流动摆摊,贩卖各种小玩具或小饰品。“我们家每天在不同的菜市场与夜市流转,卖气球、玩具等小孩玩意,也卖土豆、菱角等时季货。忙的时候我就帮忙吆喝,不忙的时候,就坐在妈妈膝上,听妈妈念书。”在白天菜市场喧闹噪杂中,晚上夜市的昏黄灯光下,沈芯菱看过一本又一本的二手书,身边充斥着卖菜的、卖猪肉的各式各样的味道。“我对小人物的同情理解,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五岁那年新春,沈芯菱跟着父母在北港朝天宫前卖氢气球。早已过了午饭时间,她饥肠辘辘,看着卖大饼的小贩出了神,手中的一大把气球飞走了。“对一般家庭而言,几颗气球没什么大不了,但对我们而言,却攸关一家能否温饱。”然而母亲反倒安慰她,带她进入庙里拜拜。“年幼的我,原以为母亲会向神祈祷,让我们赚大钱,没想到,她却许愿:‘上天若能留给我们一条生路、赏口温饱,我们必定教导孩子以爱待人’。”这句话印在了沈芯菱的脑海中,成为她的座右铭。

为了让独生女可以稳定读书,父母在斗六租个铁皮屋做平价商店的店面,一家人居住的面积只有15平方米。沈芯菱没有书桌,看书、做功课、吃饭都在一张长宽六十公分的正方形棋盘桌上,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七年多。她把逆境看做一场磨练:“身为弱势,我更能体会弱势,挺身而出、伸张公义。或许有人觉得年纪还小有心就好,但成长环境中所带给我的勇气及经验,让我不轻言放弃、希望有所作为!”

小学四年级时,沈芯菱被电脑迷住了。懂事乖巧的她不曾开口要求,却被母亲看在眼里。借来的钱不够,母亲咬了咬牙,典当了心爱的玉佩,捧回了女儿需要的电脑。沈芯菱惊喜之余,却有更多震惊与不舍。她将电脑起名lucky,在键盘上敲下:“我要加油!不可以聊天、玩游戏。有能力时我要去赎回妈妈的回忆!”

每日苦学电脑技能的沈芯菱终于在12岁时学会了架设网站、写程序、制作多媒体等。帮自己家的成衣厂做好电子商务网站后,她开始成立个人电脑工作室。当拿到第一笔酬劳时,她第一个念头是想减轻家中负担,但母亲却说:“今日老天爷恩赐你这款天赋和机会,你应该用它去帮助他人……”于是沈芯菱将第一笔收入部分捐助公益,另一部分则成立个人电子网站工作室。

“她很省,以前我还担心她长大会很小气。”母亲许丽娟的担心多余了。对自己很省的沈芯菱,对需要帮助的人非常大方。

发现网络的“无限大”

一个偶然的事件,让年幼的沈芯菱发现,通过网络,自己也可以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云林是台湾著名的农业县市,也是最贫穷、人口外移最严重的地方。自幼成长在此,沈芯菱常看见和蔼的农友们并不为盛产而高兴,反倒望着成堆的文旦叹气。没有管道销售,收购价格过低,这意味着他们辛苦大半年的收成打了水漂。看到阿公们皱纹下堆满的苦处,她想起,看过人家在网络上卖东西,就“凭着一股傻劲”,上网查到了各大企业的电子信箱,发email询问,没想到竟将 3万多斤的文旦全数售出。

沈芯菱帮助建设了文旦网站,从此家乡的文旦开始e化营销,也开启了许多农产品的销售管道,免去中间商的环节。2008年文旦仅网销就达到60多万斤,彻底打响“斗六文旦”品牌。

2004年,沈芯菱看见家对面的橙子园里一颗颗饱满的果实熟透了掉在地上,因为价低而卖不出去。她将现象诉诸文章投稿到报社,说橙子贱价伤农,隔天却被农委会发文反驳国中小女生的话不可信。不服气的她表示:“不怕做错,只怕没做过。”她请母亲到附近的农户拍照,她在网站贴出证据。这个反击,最后迫使政府改口。

她接着在网上发起了“全民吃橙子”运动,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当时所有的中小学营养午餐都配上橙子,政治人物也同期响应。社会上掀起一股买橙救农的热潮,橙子的价格从一元涨到了三元。

原来,小小个人的力量,可以借由网络拓展到无限大。这让她找到了日后做公益的最好途径。“没有高科技的配备,只有一部电脑,一台数码相机、扫描机和打印机;没有阵容庞大的团队,只有我,满怀理想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