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拯救首堵,出路何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拯救首堵,出路何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汽车的发明者也许不会想到,这项改变了世界的伟大发明,在缩小城市的距离感、增大人们出行半径的同时,也让生活在现代城市里的人们痛苦万分。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首善之区,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50万辆。2009年,北京最新统计的人口数量是2200万人,且该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与人口数量比翼齐飞的是高速增长的汽车上牌数量――平均5个人中,就有一个有车族。数据总是枯燥乏味的,随便在大街上问一个司机,都能跟你倒两个小时的苦水,“汽车在北京啊,不是用来开的,是用来堵的。”正是这种拥堵的交通,让北京的广播电台成为全中国有车人中最有价值的媒体。这么宽的路,咋就能一赌一个小时纹丝不动呢?今儿我就带着这么多问题,一个个打听,咱就非得弄明白,这北京的堵,究竟堵在哪里,咋就能不堵喽?

中秋节前夕,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降临北京,北京街头沦为全球最大的停车场。据分析,那一天是周末、小雨、晚高峰、两节前夕、剐蹭事故增多、尾号4和9限行车辆相对较少等6种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了全城拥堵。但草根间流传甚广的,不足为外人道的说法是,众多各地送礼车穿梭城市各地,成为压垮北京交通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1年的大雪封路导致全城交通瘫痪。而9年后的今天,9月17日当晚7时,仅仅一场小雨就让北京市拥堵路段高达创纪录的143条。有的车主在路上堵了5个多小时,“几近崩溃”。现在的北京交通,用老司机的话说,“要突然有一天大白天的,你去哪儿都不堵了,你会怀疑这还是北京吗?”晴天堵、雨天堵、刮风堵、雾天也堵,天冷堵、天热更堵,剐蹭、事故、车没油、不会坡起、自燃、修路⋯⋯随便哪个理由,都能让你窝半天火的,套用相声里的一句台词,“孩子,这几年啊,北京不咋堵车了,一个星期啊,最多也就堵两回,一回三天,一回四天!”这么堵下去,相声就真的变成了现实,谁都乐不出来了。

还记得当初的一个笑话,说北京的一个哥们儿被堵在三环上了,进退不得,给家里打个电话,老婆二话不说,带着被子、洗漱用品和几件换洗衣服骑车就给送过来了。临走还嘱咐,没事,你堵着我就放心了,别想家,孩子我会照顾好的,过几天我再来给你送衣服来。这笑话讲了很多年,到这会儿了,才觉得好像就是个真事一样,马上就要发生了。从首都到首堵,不过是几年的光景,这车是越来越没法开了,可越来越多的车还在开着,而且还开得挺美,要不您瞅瞅……

没完没了的堵,的哥眼中的首堵

开过车的人一定知道这个道理,看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就看出租车司机的车技。旁边都是车,司机在车流中左右穿梭,如鱼得水,看见黄灯玩命地轰油门,非得听见车轮磨着地,带着一股胶皮味儿猛地蹿出去,跟个赛车手似的。开车的洋洋得意,坐车的一身冷汗。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一般都稳重,多堵都欣然接受,胳膊拧不过大腿,前面堵咱就往不堵的地方开,可惜哪儿都堵。在北京开了10年出租车的李师傅应该算是见证了北京从畅通到爆堵的发展过程,他从夏利开始,一直到现在开上了刚换的伊兰特。多年的堵龄让李师傅学到了很多的技巧。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就只跑两趟,上午11点吃完饭出门,5点回来吃晚饭,8点再出门,到11点,又把车开回小区了。李师傅是笔者的邻居,每天加班回家都能在电梯厅看见穿着工作服的他,一来二去就认识了。

李师傅跟我说,你别看我一天就跑两圈,比那些年轻的孩子们少跑好几倍,可就这两趟,就足够我的月份儿跟油钱了,每天还能剩100块钱。我要是早晨6点出去,7点也不一定能进得了四环。你别瞧咱这儿离四环不到2公里,走路也就15分钟的事,要真堵起来,那我是真堵过半天啊!最后索性车都不要了,往旁边便道上一停,不开了,回家吃饭去。最早我开夏利,虽然车破点,夏天连空调都带不动,但那会儿北京不堵啊,只要开起来,自然风就能把你吹感冒喽。现在夏天你再开个没空调的车试试,掉你三层皮算轻的。我之所以不赶着早晚高峰出去,一个是堵怕了,你堵着难受,乘客更难受,几分钟就变两块钱啊。要能报销的还行,自费的那就麻烦了,下去他也过不去,只能车里闷着,跟你鼻子不是鼻子脸不脸的。这钱挣着也难受。

我拉过一个乘客,从北京站上车,到长城饭店,正常20块钱足够了,那天赶上东二环临时交通管制,大包小包的都装车上了,等着吧。生生地等了40分钟,才看见一排挂着各式彩旗的车队呼啸而过。走吧,没走两分钟,就堵上了,这个堵啊,连蹭都谈不上,30分钟以后我还能看见刚上二环时那个过街天桥呢。就这么慢慢蹭,到地方了,你猜多少钱?88块!打出票来我一看就乐了,行驶距离8.5公里,等候时间110分钟。就这样,你说我能赚多少钱?一点不赚,还赔油钱。我一个公司的同事,开捷达百公里能开出20个油来,去4S店检测,你猜怎么着?他最近一段时间的平均行驶速度是13公里每小时,能不费油吗!

李师傅说,就是现在人有钱了,刚毕业的孩子父母也给买辆车。车多了,路自然就不够使,要不咋说等国庆节、过年的时候,城里是车速最快的时候呢?这车都跑城外边堵去了,去年国庆节京藏高速堵了8个小时,出了五环就开始堵,一直堵到居庸关,整个高速路跟停车场一样,但高速费照收。路越修越宽,越宽就越堵,越堵就像北京。

各有学问在其中,

新车手眼中的首堵

“买车就不怕堵,怕堵就不买车了!”王小姐这么表示。她赶着购置税没上涨的最后一拨机会,攒了半年钱,省吃俭用地跟男朋友一起买了辆小车。全算起来不到4万块钱,就是为了不再挤公交车。俩人都是外地人,收入中等,至今还得一个月花1600块钱租房子,可就是这样的条件,一咬牙一跺脚还是把车买了。

笔者不是环保主义者,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务实主义者,驾照拿了5年,一次车都没开过,更别提买车了。一来是公司站家里阳台上就能看见,走过去不过20分钟就到了,开车却要绕半天。加上这是全北京最堵的堵点之一,开车去,没1个小时到不了公司,不如杀了我。可这么个堵法还有人买车,我就想不明白了,直言不讳地问王小姐,你到底咋想的呢?就不怕堵吗?

我这车1.0的排量,堵你说能费几个油?8个?10个我都认了,100公里10个油,合一公里不到7毛钱,比打车便宜不?赶上个刮风下雨的,你想打个车,叫车都叫不来呢,我买车就为一个字――方便。那是一个字吗,笔者纳闷。要说这堵啊,也有办法,你比如吧,我早晨早出来一个小时,把我们那边的堵点错过去。出来的时候车倍儿少,路上慢慢来,也适合我这刚出校门的新手。你要真跟碴粥似的,我还真不敢开呢。早出来还有个好处,就是公司那有车位。你晚到一分钟,免费车位就没了,只能停马路边上去,不要票一天20块钱。早来不但有车位,月底还能拿全勤奖,你说多好!

笔者琢磨着,您买车就为比以前坐公交车早起1个小时啊,真是有魄力。那您这下班咋办?也早走一个小时?

切,你不会晚走俩小时啊!公司还算你加班,给饭补,给加班补贴,一小时10块,加上饭补15,一共35块钱,省着点,够我俩一天饭钱了。又有人给钱,又不堵车,刷刷开回去,那享受,不是你们这群没车的体会得到的!

笔者被雷得不轻,敢情这群加班族还有这样的呢,果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公司领导也万万不会想到,看似敬业的员工,却是为自己的饭钱而努力。想起这买了车,就每天平白无故地浪费了3个小时,又起早又贪黑的,这也不像有车人过的日子啊,实在得不偿失。笔者都为王小姐冤得慌,可人家却不以为然。不行,还得问问,你平时上下班好办,周末咋办呢?周末不限行,你总不能窝家里不出来吧?

周末谁在城里开啊,周末咱早早起来,6点就出门,哪儿人少咱往哪儿开,哪儿景色美咱往哪儿开,延庆啊、门头沟啊、平谷啊。提前趁晚上加班的时候看好路书攻略,一到周末就农家乐去。在城外吃住一体,呆上个两天,周日晚上再慢悠悠地开回来,爽吧!又没堵着我!哈哈!

听完这话,笔者冷汗都下来了,这也算是堵车堵出来的城市生活哲学了吧。可这有车的生活未免太辛苦了点,早上早起一个小时不说,周末想睡个懒觉都难。这车买的,要我说不是享受,根本就是受罪。可人家王小姐正沉浸在新车的美好世界里,而且在网上不断发帖宣扬她的不堵车生活,在车友会圈里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一大资深坛友。没车的人,想必是无法理解有车人的乐趣,更无法理解为了不堵车作出的种种牺牲带来的精神快慰,难不成新买车的人都是这么过的?不行,咱还得接着找人聊去。

笔者听说一个同事的朋友刚刚买了车,不惜用一顿撑死人不偿命的烤肉自助来探探人家的堵车心得,果然又收获颇丰。小刘年初结的婚,国庆的时候夫妻俩一人买了一辆车,价格都将近20万,一部分是父母给的钱,一部分是自己的积蓄。这可够烧包的,谁家两口子同时一人一辆地买啊,况且又是这么堵的时候,完全是不管不顾啊。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能这么造啊。

小刘和他爱人的堵车心得,和王小姐比,那就务实多了。人家好歹不为“躲堵”而起早贪黑。小刘说,这堵车啊,你阻止不了,买车啊,你也阻止不了,买车是刚性需求,堵车是客观现象。几句话说得颇有哲理。可刚性需求也不至于一人一辆吧?你家真就刚性需求到了周末的时候,一人开一辆车出去玩的地步?他爱人笑笑,其实周末的时候,还是开一辆车出去的,多半时候我那辆车就我上下班开。那堵车的时候,你们怎么办?堵车啊,都习惯了,在北京生活,谁没堵过啊?连堵车都接受不了,还怎么在北京生存啊!当时坐公交,也赶上过大堵车,4个小时纹丝不动,睡了两觉醒了,发现还在原来上车的地方呢。不开车的是不觉得心惊肉跳,没急事就堵呗,反正开车的不是自己。咱4毛钱坐到总站,堵车也不涨钱。等你自己开车的时候,真是烦得不行。在你快绝望的时候,看见前面车往前挪几米,就跟看见救星一样,感觉有戏,可没几米又一片刹车灯。一走一停,堵那么一会儿,脚就麻了,所以我老婆说什么也买个自动挡的。

实在堵得没辙了,就看看DVD,听听收音机,我俩还有个绝招,就是车上带一个PSP,一看前面堵得动不了了,就打游戏,等走了的时候,自然后面有人拿喇叭喊你,到时候挂挡走人就是。所以,敢买车的人都是不怎么在乎堵车的,精打细算省油钱的,还是别买车,买了车倒给自己添堵。我有个朋友就是,没买车的时候两口子可好了,不说举案齐眉吧,也还算是圈子里公认的模范夫妻。自打买了车,就没消停过。本来俩人挣得也不算少,加起来一个月有1万吧,可有了车之后,就明显感觉不够花。那哥们儿讲话,口袋里没有1000块钱,就不敢开车出门。今天加一箱油,明天改装个尾翼,后天换个座套,没事再出去玩两天,回来就又该保养了,一保养就又得好几百,不知不觉的,这钱就不够花了。两口子打架往往就是从钱开始的。没事的时候吧,还能互相容忍着,一旦俩人开着车出去,碰上堵车,陈谷子烂芝麻就全出来了。堵车成了俩人发泄的机会,一堵车俩人就在车里打嘴架,有时候觉得在车里实在憋气,干脆下了车吵,弄得旁边一块儿堵车的都过来劝。可等畅通了就又好了,为上哪儿吃饭去讨论半天,你说可乐不可乐。

笔者觉得一点也不可乐,倒是有些黑色幽默。在拥堵不断加剧的北京,仍有越来越多的人买车,以自己的方式,享受着汽车带来的生活的改变,创造着一个个不同的堵车哲学。那么作为“首堵”的北京,为什么会堵得这么严重呢,我们看看一个基层交警眼里的北京交通。

文明行车是法宝 交警眼中的首堵

首堵不首堵的,咱不好说,只是这几年,北京的交通确实越来越脆弱了。提起北京的交通状况,警龄15年的某交通执法大队民警张警官颇有发言权。

张警官上班的那个年代,也就是1995年,北京的交通跟现在比,那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按照当年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的轿车年产量为350万辆,保有量为2200万辆。而今天,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700万辆和9000万辆,且仍在高速增长。

那会儿一年到头,也不会有几回堵车的状况,交警的工作也相对轻闲得多,出警的主要原因就是事故、交通信号灯故障、拥堵路段的现场疏导和夜查酒驾。那时候的汽车可代表着身份,不像现在,太平常了,好像是个人就得有辆车。当年买车,得提供停车泊位证明,想买车的门槛很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辆车显摆的。随着汽车产业的腾飞和国家的鼓励政策,汽车越来越便宜。有人开玩笑说,在北京能买得起自行车的人,就能买得起电动车;买得起好电动车的人,就买得起不太好的汽车。就因为这个,北京去年上半年机动车增长了35万辆,相当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的机动车总量。从2003年起,北京就进入了机动车快速增长的阶段,从京H到京P号段已经面临告罄,平均每天高达1900辆新车上牌。按照这个速度,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按照规划,北京市区内的道路设施即使达到“最完善的状态”,也只能容纳670万辆机动车。

在机动车高速增长的同时,北京小汽车的使用强度也比其他国际大城市高出许多。北京小汽车年平均行驶里程为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而北京的机动车80%以上集中在六环以内的城区,北京城市中心区户均拥有小汽车的数量是巴黎同等可比地区的1.8倍,纽约同等可比地区的2.3倍。高增长率、高使用强度、高密度聚集,北京小汽车的“三高”直接造成了城市交通形势的严峻。如果不采取措施,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不用等到2015年的700万辆,当北京机动车达到500万辆和600万辆的时候,北京高峰时段的拥堵指数将达到9和9.5以上,中度以上拥堵时间在5个半小时以上,道路平均车速为每小时15公里,只相当于普通人中速跑的速度。

张警官表示,一些交通违法行为加剧了拥堵,从早7时上岗到9时,他一个人就处罚机动车违法行为10余起,警告10余起。而大量的机动车闯红灯、违规掉头、不按标志标线行驶、违章并线,使得机动车通过速度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新的拥堵。本来行驶畅通的双向八车道路段,一辆车违章连续并线,从最内侧车道直接横切驶入最外侧车道,连转向灯都不打,其他车道正常行驶的车辆纷纷刹车避让,导致连锁反应。你觉得突然堵上了,但等你过了堵点之后,才发现一点事都没有,违章的车早已经跑没影了。现场执法,又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性,司机也大多不愿意配合,敢这么开的都有一万个理由等着你,一个简单的处罚就可能耽误20分钟。

除高峰期车流量剧增超过道路负载而造成拥堵外,出现事故后不尽快驶离现场,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在环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90%都是追尾造成的,如果司机开车时集中精力是可以避免的。 其次,即使出了事故,该谁承担责任谁就应该主动承担起来,尽快驶离现场,免得影响后面的车辆行驶。“出行前要检查油箱,新手要把车技练好了再上路。路上的故障车也会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其中很多都不是车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要么是没油了,要么就是技术不过硬,车子灭火又发动不起来,只能横在路中间等交警来拖。大家齐心协力尽量减少因个人主观原因造成交通拥堵,方便大家就是方便自己。多宽的路,也有一定的容量限制,只有互相体谅,多一些文明,多一些理解。加塞的时候摇下车窗,打下手势,一般人不会跟你抢,路就自然顺起来了。另外,尽量减少短距离的开车出行,北京最新的数据显示,家用小汽车单次小于3公里的短距离出行的占到总出行次数的85%,这就很说明问题。有些人下楼买个菜都要开车去,一个是浪费汽油,第二也增加了交通的负担。这3公里完全可以采取自行车、电动车的方式出行,既环保又健康,还能减少交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听平日里威严的交警,也能说出这么多严谨的数据和道理,笔者不由得对张警官心生好感。提高司机的普遍素质,尽可能地完善公共交通体系,让人们从习惯开车到习惯坐公交车出行,不也是很多发达国家正在走的路吗?那么我们看看政府部门怎么说。

双轨并行,治理拥堵尚需时间

多年来,北京一直在寻找一种能有效缓解路面压力的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反而是一边绞尽脑汁治理、一边却越来越拥堵。现在,尽管面临争议,但包括不断延期且随时轮换的单双号限行、收取机动车拥堵费、机动车需求控制、调整购置税、车船使用税在内的一系列更为激进的治堵计划已在酝酿之中。如果北京的治堵实验成功,将成为全国各大城市治堵的仿效榜样。

怎样才能解决拥堵问题,谁都说不明白。而通过税收政策、国家政权机器去强迫性控制人们对于机动车梦想的追求、控制机动车增长,从而减少拥堵,这样的方式是否会立竿见影,是否会有强烈的反抗,现在都还很难下结论。

当一个城市拥有了数百万辆汽车后,堵车已并非单纯的交通或者城市规划问题,得失必须从这个巨大的系统中进行考虑。它涉及到我们究竟需要一种怎样的城市化路径,以及一种怎样的汽车文明。毕竟,一个构建在超越资源禀赋上的超级城市和一个单纯追求速度与排量、对步行者缺乏尊敬的汽车文明,都是难以长久维系的。

矛盾存在了多年,追求高速发展的经济,拉动内需,促进汽车工业发展。这是大势所趋,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改变这种切实的刚需。倘若公交系统真的能够2分钟一趟,且准时准点,公交专用车道布满大街小巷。倘若地铁线路真正能够实现无缝换乘,整个北京都可以通过地下轨道快速通达,那么,我相信,汽车只属于少数人。可现实不是这样……

多年来,北京市“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格局并未真正改变,老城旧格局与快速机动化的矛盾日渐突出。而且北京市主要的行政办公、商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都集中在城市中心区,距离回龙观、望京、通州等生活区较远,导致大量的车流和人流在主城区与生活区之间奔波、穿梭。同时,北京市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更关注机动车的发展,对大多数人的出行方式关注不够,供机动车行驶的主干道修得很好,而很多自行车道却成了危险路、断头路。此外,由于停车位不足,机动车大量占用非机动车道,将行人“逼到”危险的机动车道上。很多原本并未计划购车的居民,被迫选择买车出行。

而北京的公共交通也相对滞后。以轨道交通为例,北京是中国最早拥有地下轨道交通的城市,但之后经历了数十年停滞,一直到承办奥运会后才又开始建设,直到现在还未形成完善的路网。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应该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但北京市政协通过专题调研掌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总数为2200万人。人口控制目标一再被突破,北京市每增加1个人,每天就会给交通系统带来约2.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