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格测评过程中评定与测量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格测评过程中评定与测量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评定与测量都是人格测评中常用的测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测评者往往因不能清晰地认识到二者的差别而出现错误应用测评工具,进而导致测评结果失真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的实际测量结果同受测者自我评定结果的区别,揭示评定与测量结果的区别,并分析两种测评方法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评定;测量;16PF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是由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的卡特尔教授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和科学实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的测验方法。他把人的个性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所谓表面特质是指一个人经常发生的、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行为;而根源特质则是制约着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卡特尔从许多表面的行为中抽取了16种“根源特质”,称为16种个性因素,然后他又据此编制了专门的量表来测量这16种特质。16PF 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并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广泛应用于人格测评、人才选拔、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等工作领域。

要区分评定和测量的区别首先必须明确二者的定义上的区别:评定是指根据事物(行为)的观察或对事物(行为)的数量化或非数量化描述来确定事物(行为)的价值。评定是以自然观察为基础的,但评定过程绝不是现场观察的直接记录和短暂印象,而是比较长时间的纵向观察或多次印象的综合,因此评定在某种程度上也包含了评定人的主观解释和评价的意义。测量是对事物的区分过程,这一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是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写的。由二者的定义可知测量是指依托于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测量法则,以数量化的方式对人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进行测评;评定是在长期观察基础之上,根据观察者的多次印象,以定性的方式对人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进行鉴定和判定。因此可知,评价与测量的区别:

1.测量是定量分析、客观描述;评定是定性分析,主观判断。结合受测者的主观自我评价和16PF法的客观测量可以印证上述观点。在人格自我评定中,受测者给自己的分数往往趋向于乐观积极、被认为成功者应该普遍具备的的个性因素,例如:根据他人的评论以及个人的长期地自我观察和体会,在乐群性一项给了自评高分7分,认为自己倾向于乐群外向的高分者特征,而实际的测量分数为低分2分,趋向于缄默孤独的低分者特征;在有恒项中,自评8分的高分,认为自己更倾向于有恒负责,而实际的测量结果为低分4分,趋向于权宜敷衍的低分者特征;此外,在其他各项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这种主观上给予自身有利得分的现象。可见评定由于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容易受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出现大量的误差;而测量依托于经过科学设计和检验的测量法则,利用量化方式对事物进行区分,比较公正客观,更能够揭示个人的根本特质。

2.测量的结果更加量化,更加直观,更容易用于比较和判断,有利于调查者对单个项目程度的把握;而评定是定性分析,主观判断,其结果很难被数量化,不容知道易判断其程度高低,很难用于比较和分析。在实际的人格测评中,往往出现这种现象:调查者通过长期观察和主观分析可以知道某个被调查者有相关方面的特征,但很难知道其该方面特征的程度高低,也无法对多个被调查者的该项特征进行比较。例如:在本次测评中,调查者知道受测者聪慧性一项特质可能较明显,但“聪慧”的程度却很难把握。

3.测量过程耗时短,评定过程耗时长。测量过程通常需要被测者填写相关量表,进而获得量化测量结果,时间短,程序较简单;而评定过程需要对被测者进行长期的观察,还要通过对被测者周边相关人员进行面谈等方式获得评定信息,得出评定结果,耗时长,程序较复杂。

4.测量方法比较单一,评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结合进行。测量主要通过利用专业的测量工具进行;而评定可以采用自评、互评、面谈、观察等多种方式。

通过观察测评的实验数据可知:评定和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分析其原因为:

1.对于乐群、有恒两个差异较大的项目,笔者认为差异产生原因是受测者出于社会荣誉倾向,不自觉地美化自己。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大多数情况下乐群外向者和有恒负责者更加受欢迎,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受到社会赞誉和公众认可,同时在我们的社会伦理中对于此类个性特质的人群评价往往高于缄默孤独者和权宜敷衍者,因此,在自我评定时受此影响不自觉地给了自己过高分数。

2.答题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实际体验和实践经验,判断过于主观随意,甚至有一定敷衍成分。在16pf评测答题过程中,经常出现此类题目:如果待遇相同,我愿做一个:A 化学研究工作者;B 不确定;C 旅行社经理。对于这类题目需要答题者有相关的实际体验或者是一定程度的社会见闻,否则很难根据自身的偏好进行选择。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是很了解上述答案中的三种工作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工作条件,缺乏相关的体验和见闻,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喜欢或适合此类工作,因此对于他们而言,选择哪一个都是一样的,往往出现主观随意、敷衍塞责的现象,而这就会造成测量结果的失真。

3. 个人对自我的定位和心理预期,以及成就动机(渴望成功)的影响。每个人都有其对自我的整体定位和心理预期,也都有渴望成功的成就动机,这些主观因素会使得人们在自我评定时往往趋利避害,给予自身有利的评价,这就造成了评定与测量的差异。

4.由于表面特质的影响和误导,个人做出错误的判断。所谓表面特质是指一个人经常发生的、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行为;而根源特质则是制约着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二者有时存在较大差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依据表面特质对自我或他人进行评价,而人们得到的评价也往往是基于表面特质的评价,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了对自身个性的基于表面特质评定的惯性思维,并通过这种惯性思维的思考形成了对自身个性的最终评定结果。但是16PF法是利用客观的测量规则对16种根本特质的测量,这就必然导致评定和测量的差异。

5.由于自我评定结果难以量化,被测者知道自身趋向于某方面人格特质,但并不能很好地了解这种趋向的程度高低,而当要将主观评定结果落实到数字量化表格中时,又很难理解不同分数之间在该项目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出现了一定误差。(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明:《人员素质测评》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蔡圣刚:《如何提升人员选拔、安置与培训的质量卡特尔16PF人格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何思琴:《职业选拔下人格测评的作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