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字,尽得风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字,尽得风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典诗文把深刻的思想、浓郁的情感、充实的内容、高超的技艺凝练在比较短的篇幅中,熔铸于高度概括的诗文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字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要多比较,多归纳。”

一、添一字,理解人物形象

孙绍振先生认为:比较法从哲学层面上说就是分析的方法,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的操作方法即“还原”和“比较”,并对此做细致的分类,特别是比较法,添加字词理解文章是行之有效的。笔者发现巧添叹词,很有助于理解诗人蕴含在诗文字词中的情感。

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人教版八上)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体会陶渊明心无杂念的归隐田园、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陶渊明对山林隐居生活怡然陶醉的情感,我就提议学生,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之间添一个感叹词,此问一出,犹如投石于湖面上,荡起了层层涟漪。

生1:我认为可以添上一个“啊”,“种豆南山下,啊!草盛豆苗稀。”有一种惊喜之感,体现了陶渊明不在乎收成,反而享受青草的茂盛之美。

生2:我认为可以添上一个“哎”,“种豆南山下,哎!草盛豆苗稀。”有一种无奈之感,体现了陶渊明对收成不好的无奈。

生3:我认为可以添上一个“呵”,“种豆南山下,呵!草盛豆苗稀。”有一种闲适之感,诗人享受的是田园生活带来的平淡、自然、悠闲之美,联系整首诗,本诗处处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这样一来,学生都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诗句间添入各种各样的叹词,并通过不断地吟咏,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比较,最后发现“呵”字最好,比较符合陶渊明的形象了。

二、 减一字,体会景物美妙

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对于简短的诗词来说,每一个字都牵动着句义的表达,情感的抒发。一首诗文,可能因为一个字的恰当使用而熠熠生辉,也可能因为一个字的错用而黯然失色,所以文人在创作诗文时都非常重视炼字。特别是描写景色的句子,总是极富美感,让人觉得妙不可言,采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学生也体会到这种美妙呢?笔者认为减字法值得一试。

比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月景的美妙,笔者就采用了减字法,首先在幻灯上出示如下句子: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全句没有一字写月,可又是字字得月!这句话先写“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

减一字,让我们走进了那如此皎洁的月光下,走进了那美妙的景色中,学生也能深切的感受到。我想,减字法自有它的独到之处。

三、换一字,感受文字魅力

鲁迅先生曾经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罢了。因为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必须真的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古典诗文的过程中,可以试着让学生使用换字词的比较法,让他们感受古典诗文炼字的功夫。

李白的《行路难》(人教版八上),这首诗短短十四句,却蕴含着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和诗人对自己政治上的追求。诗的开头四句,简单翻译是无法体现诗人的复杂情绪的,但若提醒学生注意动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停、投、拔、顾”几个动词,在赏析“顾”的过程中,如果提醒学生采用换字法,学生就会去发现李白的用字的精妙之处了。

师:“顾”是什么意思,这里能用其他字来代替吗?如果改成“看”或者是“望”可不可以?

生1:顾:向四周看,到处寻找,可以想象当时诗人睁大眼睛,茫然地向四下里张望,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出路,无奈的是找不到出路,说明诗人内心很苦闷,很好地体现了诗人的茫然。

生2:“看”很随意,“望”,向远处望去,向前方望去,只是表明作者在看,但并不能表达向四下里张望地意思,也就表达不出诗人的悲苦和茫然之感。

……

一换字,一对比,诗人内心的苦闷、茫然就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再联系前面的三个动词,让学生闭上眼睛,我们可以看见一个面对美酒佳肴却无法下咽、到处寻找着自己出路的李白,感受到他内心的一片茫然。至此,通过换字法,我们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了李白炼字的功夫了,这就是古典诗文中文字的魅力。

因此比较是读古典诗文的好方法,也是教古典诗文的好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好地领会古典诗文的内蕴,体味作者选词用字的苦心。特别是学生不大容易理解的古典诗文句中的用词,教者可在教学的举隅中,通过比较法,理解诗意,领会诗情,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本领,在朦胧中把“心灵之灯”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