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与生态型政府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与生态型政府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政府是最大的环境伦理责任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开发的关系,防止重蹈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乡镇基层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建设生态型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

关键词: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生态型政府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发展之后,为克服人类进一步发展瓶颈所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我国的十报告中也写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宣传与建设,特别是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发展源泉的资源型乡镇,更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一、资源型乡镇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影响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自然慷慨赋予的丰富的资源,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资源型乡镇发展的“源头活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高潮来临,资源型乡镇也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创办了了许多民营的乡镇企业。这些高污染的乡镇企业对于地方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这些乡镇企业由于装备差、技术含量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且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危害变得非常突出。

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只注重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发展质量。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深度开采和挖掘,以及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了的生态环境破坏,使这些乡镇不可避免的要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后劲与潜力严重不足的困扰。时至今日,这些资源型乡镇的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

二、生态型乡镇政府的建设途径

所谓生态型政府,是指致力服务追求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性和谐的政府。它是不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也是充分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政府。这种政府重塑的新理念,将会对政府的自身定位、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有效的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

1、坚持生态优先的价值取向

在乡镇政府多元的价值取向中,应始终将生态价值观放在首位。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的“掌舵人”,它的价值取向,将指引着其他经济团体、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向。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的政府,才能使得其他的社会单元也重视对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使他们的活动在生态文明的机制中良性运作。

2、强化乡镇政府的生态管理基本职能

乡镇政府,作为地方的基层政府,其职能的发挥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随着20世界80年代初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强调政府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应将工作重点放在生态管理和公共服务之上。一方面,要减少直接干预经济的活动,对于企业的监管要做到有的放矢,严格查处高污染企业,合理地域规划,积极引导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另一方面,加大环保的资金投入,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面对已经被污染的环境,乡镇政府要实施绿化工程,提高当地的绿化覆盖率;对于烟尘的控制,可向企业提供除尘设备,并建立一整套监测,督查和执法制度。

3、引入生态效益考核机制

政府官员作为国家政治权利的代表,特别是基层的干部,是国家政策和方针的直接落实者,在对其考核机制中引入生态效益的的指标,而非单一的唯GDP数字至上的指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机制,能够对政府生态管理方面的工作实行可量化的监督。这样就有利于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做出决策时能着眼于大局,更多的考虑生态环境效益,因地制宜地做出科学的决策。

4、加强社会监督力度与外界经验交流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仅凭政府这一单一主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更多的鼓励大众传媒、NGO组织和社会群众的参与。人人都参与到日常生活的环保行动中,各种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监督的功能,在多方面的合力更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此外,还要加强与外界的经验交流,定期向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汇报,获得相关的支持,汲取可利用的经验与教训,以便在具体的工作中因地制宜的推广与应用。

5、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治理

对于基层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要依法治理。要根据具体量化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环境污染进行数字化的操作,包括污染的排放标准、税收的标准以及违法应接受的处罚标准等等。

三、结束语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不仅是新农村建设中阻碍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问题,也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问题。乡镇地方基层政府要加强引导,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问题,才能使农村真正走向“美丽乡村”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