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侧观两会 第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侧观两会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是纺织服装行业“十二五”规划持续推进和深化的一年,但面临的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从国际来看,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发达经济体活力不足、市场信心下降,行业发展形势趋紧;从国内来看,在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中小企业尚未达到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

2012年3月,来自中国纺织行业的代表、委员齐聚两会,针对纺织服装行业如今面临最突出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集中对减轻企业税赋、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企业用工问题,以及如何借助政府之力创新发展等问题提出建议。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家将纺织工业定位为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这三个定位非常准确,是国家充分考虑到纺织工业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而做出的,它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我们要更好地从这三个角度来审视行业的发展。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相当高的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同时该行业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国家必须给包括中小企业,甚至微型在内的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

今年开春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派出8个综合调研组,赶赴国内7个省30多个集群的100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此次调研显示,2012年纺织服装行业开局基本平稳,但是影响行业安全平稳运行的隐患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出口加工型企业的经营压力较往年较大。

因此,今年全国“两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我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纺织服装行业中小微企业居多,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存在。国家商业银行不愿意从事风险大、成本高的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使得部分这类企业在发展中由于贷不了款,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

就2011年来看,国内货币政策紧缩,企业贷款更加困难,流动资金紧张,成为其面临的首要风险。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拓宽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的政策措施,包括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等,但是落实效果在纺织行业中尚不明显。因此,行业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相关问题,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转型升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体制、机制建设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对于目前国家比较重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我认为,小型微型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小微企业不仅是纺织服装行业就业的主要渠道,其健康发展同时推动着全行业的平稳健康运行,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税收方面,国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等。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这些措施对小微企业而言,都是利好的,行业将积极观察其效果的发挥。

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就纺织服装行业自身而言,在新一轮转型升级的调整中,各企业要明确好自身定位,行业将进一步推动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做精做特做专。小微企业要积极为龙头企业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克服各种困难,共同行业的实现转型升级。

减税收 融资难

2012年3月,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纺织界的代表们对此深表赞同。长期以来,纺织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在“融资难”的困境中艰难生存。而近一两年多重因素叠加又使得融资成本迅速上升,“融资贵”成为行业内众多企业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今年两会上,纺织界代表们根据行业特点及企业经验,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建议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首先要在税收政策上向小微企业倾斜;同时地方政府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宽松的环境,如创业期内免收税费、提供无抵押担保贷款等,从而降低小微企业运行成本,促其发展、带动就业。

其次,小额贷款银行可以专门设立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现在许多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在信贷额度、存贷比管理等方面,实行定向倾斜和宽松,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压力。

第三,从根本上提高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行业龙头企业可以为小微企业提高一定的创新和技术支持。例如波司登发展30多年来,不仅带动了本地区的服装集群地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包装、染织、面料、辅料、羽毛以及终端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壮大。

小型微型企业目前仍然很难取得银行授信。即便取得银行授信融资,综合融资成本贷款平均利率也高达13%~18%,而民间借贷利率更高。众多坚持实体经济生存发展的小企业,资本利润率只有5%以下。因此,建议尽快明确落实扶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专项资金供给问题。通过供给与优质服务,实现借贷利率大幅下降,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步伐。支持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专项性、区域性小型金融机构,如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融资性担保公司、创投机构、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和民间借贷服务机构等,扩大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

现在国产服装价格比国外很多服装贵,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税收太高。国内服装生产、流通、消费等多环节征税,加起来税率总额超过30%,比如雅戈尔为一件售价600元的衬衫缴纳的各项税金就达到100元以上。如此循环下来,消费者买不起、不愿买的现象突出,内需扩大受到阻碍。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有出口退税,投资可通过一些方式进行抵扣,但消费税收没有优惠,希望国家能够考虑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实际情况。

当前,银行利润逐年攀升,中小企业融资却越来越难。在目前由央行确定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为保证银行的赢利状况,存贷款利差维持了较高的水平。而银行对大企业放款成本低、收益高,对中小企业放款成本高、收益低,因此对企业贷款条件标准多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制定,小企业能达标的极少。长期利率管制维持了银行业的垄断利润,造成银行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动力不足。因此,我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让中小企业贷款成为银行资产业务的增长点。

产业创新

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谈到产业创新。他认为,创新应该是成为推动纺织强国事业的灵魂和动力,围绕这个核心结合我们自身实际,这个创新应该涵盖到并且扩张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当然也包括自身观念的创新,这是一项全面的相互关联和十分务实的系统性的工作。

针对加大碳纤维产业国家战略层面上的推动力问题,我的建议有:

1、进一步加大对碳纤维产业扶持力度,对国内优势的、已规模化的碳纤维生产企业给予特别支持,如直接资金支持、电力补贴、税收、人才引进等优惠待遇。

2、为抵制国外碳纤维企业的恶意低价竞销行为,应提高碳纤维进口关税,保护国内碳纤维市场健康发展。

3、由碳纤维行业领头企业自建研发实验中心,国家放宽设立审批门槛并给予专项运作资金扶持,在碳纤维原丝和碳丝的制备、结构形态、性能相关性等领域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突破制约产业快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技术问题。

4、制定碳纤维有序发展的产业政策,对当前行业内规模大小不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做大做强,又难以整合的企业合理进行引导。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在行动上有具体体现,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完全有能力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在全国中小学校推广普及国产芯片低成本计算机,同时也支持中小企业坚定地走技术创新之路,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我提出建议:在市场竞争中,政府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该出手时就出手,按照对等原则,对于外国政府对我国企业产品采购限制或保护措施的,予以同等对待,支持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采取多种手段给力我国企业,这方面政府决不可缺位。

国内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中,仍多以定牌、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一方面,国际品牌利用它的知名度和资金优势,不断抢占中国市场,尽管出现了虐工、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但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国内自主品牌却面临着资金紧张、产品被仿冒、进场费用高等困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在与国际品牌的博弈中,仅仅因为商场不同的进场条件,自主品牌就正在变得越来越少。前者利润高进场费低甚至不用交进场费,后者利润低但必须缴纳高额的进场费。我国创建自主品牌的纺织服装企业日渐增多,但自主品牌的生存发展环境却不容乐观。

对此,我建议:一是政府出台新的财政补贴、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和其他配套政策,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建设自主品牌;二是尽快出台相关规定,破解像收取高额进场费等阻碍自主品牌发展的难题,调控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规范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自主品牌的良好生态环境;三是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大力倡导自主服装品牌消费,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服装自主品牌、争创品牌、营销品牌、消费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

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单靠学校或企业很难深入下去。现在科研院所开发的新型纤维很多,但形成市场化的不多。竹纤维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已运用在服装、家纺等多个类别,产量也在日渐扩大,但竹纤维的研发从2003、2004年就开始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推广了这么长时间才取得今天的业绩,所以说一个新成果的产业化需要市场的长期培育,工艺的成熟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然而,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有不少短期行为,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曲线就夭折了。因此,需要政府出资或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推进产学研合作,使科技成果产业化能持续下去,而不是让大量成果进入仓储或只是停留在报告上。

用工荒 就业难

进入3月以来,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新一轮“用工警报”频频拉响。从“用工慌”到“用工荒”,一年之内劳动力市场供求发生彻底逆转。计划不如变化快,年前计划年后改,这是不少企业所没有料到的。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用工吃紧的不仅是珠三角、长三角,在山东、安徽、河北等地“用工荒”也在迅速蔓延。综合各地情况来看,缺工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建筑装饰、电子电器、玩具、小型制鞋、五金、纸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许多企业因为缺工导致断产停工,新一轮的“用工荒”使诸多企业陷入困境。

长期以来,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各地方并未对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进行过合理的规划。80后、90后、农二代不愿意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廉价的报酬和卑微的社会地位。社会资源和话语权总向“精英人士”倾斜,普通产业工人却一再被忽视,他们为整个经济发展付出许多,却换来彷徨和等待……

我今年的提案有一个与培养技术人才有关。目前纺织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培养专业人才对行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希望能够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很高,有些堪比教授、专家、工程师,而我国则不一样。首先,从观念上,有很多市民,包括独生子女的家长,认为子女干技术活不是很体面的事,想方设法让他们从事金融、证券等职业。在社会上,技术工人总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像裁缝前面还要加个“小”字,小裁缝连对象都不好找。其次,技术工人的收入也不是很高。政府应该在政策导向上鼓励多出高级技师和专业人才,让他们受到尊重。好的裁缝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是很缺乏的。我们公司从纺织服装院校招聘的大学生,通常只会画图,不会做衣服,这是很大的问题。一个优秀的裁缝要拥有很高的技能,从量体裁衣到打板、试样、制作,整个过程都要由他一个人来完成。现在服装行业每年都评比优秀设计师,希望也能举办类似的裁缝评比活动,每年评出30~50个,甚至100个服装大师,以此促进对这类人才的培养。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畸形的社会现象,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对此,我的建议是: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宏观教育计划的前提下,政府要主导职业教育类型的分布,对市场需求大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专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鼓励其发展。

2、提高企业现代化生产程度。国家要采取更有效措施,鼓励企业科技进步,管理升级和效益增长,坚决限制和淘汰低能高耗、污染严重的企业,以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就业环境。

3、以各级政府牵头,加大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劳动技能培训,跟上现代企业用工中对专门技术及实用型人才不断增加的需求量。

在“用工荒”成为常态问题的当下,宏润公司的用工情况并不紧张,因为我们为员工提供了能令他们满意的福利待遇。比如,我们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向员工提供廉价住房;一年为员工涨两次工资,目前平均工资水平可达每月两千三四百元;公司宿舍不但安装了中央空调,还有温泉。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哪儿的待遇好,发展潜力大,工人们自然愿意去哪儿工作。我认为,企业管理者要想留人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待遇,二是生活和工作环境,三是个人和企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