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态文明:县域经济发展的“导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态文明:县域经济发展的“导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导向作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三个方面的内涵。在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县域经济;资源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118-02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十七大又一次强调要壮大县域经济,这一论断为我国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指明了方向,县域经济已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随着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视,21世纪初县域经济将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与此相伴随的是资源消耗增大、废物排放量增多、环境破坏加剧。因此,如何保持县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笔者认为,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导向作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三个方面的内涵。在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

一、现阶段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逆行于生态文明之路

近几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许多经济强县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但是,我国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有些地方的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而不顾一切后果,给后任留下了堵不完的窟窿、还不完的债,给将来的发展留下了后遗症,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此现象与生态文明的要求相违背,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

1.思想观念陈旧

当前,我国县域普遍思想观念滞后,存在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保守和狭隘观念,保守方面表现在:“等、靠、要”的惰性比较严重,等上级给项目,等财政给支持,靠银行贷款,缺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跳不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墨守成规,缺乏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工作劲头。狭隘方面表现在:考虑和处理问题带有狭隘的地方观念,开放的市场经济观念意识较差。尤其是各县在生产区域布局问题上,不是去寻求“双蠃”模式,在竞争合作上形成的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格局,因而往往造成产业趋同,产品趋同,名特优稀,外发力度不大,规模优势不明显,区域特色不突出。

2.生态环境恶劣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得到持续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一方面,多年来,为了发展县域经济,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涌现了大量的县域乡镇企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落后,能源资源消耗大且污染严重。又由于县域经济的主体仍然是传统农业经济,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化肥、农药,也导致水土资源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长期采取掠夺式开发、粗放式经营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沙漠化、盐碱化速度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统计,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还有一部分的农田及草场受到沙漠化的威胁。这些都从根本上违背了生态文明之路,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资源利用率低

多年来,我国县域经济产值的增加靠消耗大量资源来换取,由此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以至于乱采滥挖、浪费严重。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资源不断退化,资源基础持续减弱,一些主要自然资源已出现严重短缺,保证程度下降,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严重制约,资源供需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的32.3%,而近几年我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0.45,约为发达国家的50%,大大低于国外0.7~0.8的先进水平。

4.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目前,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仍属外延型、粗放式的增长,高投入低产出、经济效益差的现象较为严重,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推动。有些县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上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但新上的小项目消耗大量有限的资源,挤占了有限的资源。有些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在传统产业、低技术水平上扩张,未能行之有效地推动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制约着县域经济高质量、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因此,大多数县域经济仍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产业层次低、技术装备落后,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企业发展经营方式粗放,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等问题。

二、以生态文明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1.以创新思想观念为基础,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起点

发展县域经济时,要解放思想,克服观念误区。应把县域经济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中来审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选准坐标,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打优势牌,走特色路。具体说,一是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及时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二是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市场观念;三是要创新领导体制,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真正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四是要创新工作方式,总揽全局,激励协调,宏观指导,微观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议大事,抓重点,攻难点,把握工作主动权。

2.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方能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使县域经济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保护县域生态环境,一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二要强化资源环境管理;三是开发生态资源。为了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把生态工程推向市场,通过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的滚动发展。要积极建立生态经济园开发区,走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汇农业相结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之路。

3.以节约自然资源为保障,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续力

节约自然资源,促进和谐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以提高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有效保护、合理节约利用资源的方针,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要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大资源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提高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二要始终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在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同时,保护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三要严格执行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节约型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路子;四要整合土地资源。

4.以加强生态技术创新和推广为主线,畅通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征途

要加大生态技术投入,尽快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全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要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结合,增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引进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和经验为县域所用;要加快生态技术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用先进、适用的生态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县域一些传统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

5.以引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依靠,建立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阵地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在县域加快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三支队伍建设,同时,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要制定政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采取调动、兼职、科研和技术合作的方式,把优秀人才引进来,也可利用技术入股、成果转让等灵活方式留住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县域企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阵地,要加快培养优秀企业家、优秀经营管理者和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使他们在转变增长方式中发挥中坚作用,使企业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站稳脚跟,开拓创新,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梁佩韵.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4).

[2]仇方道.关于县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J].经济师,2003,(6).

[3]张福贵.大力发展生态环境产业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J].经济论坛,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