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离故土把城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离故土把城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娄底从“大小搭配、统筹规划、宜居乐业、湖湘特色”四个方面着手,帮助农民就地实现城镇化,让农民不用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乡村,就过上和城里人一样舒适、方便的生活。

湖南娄底冷水江市三尖镇规划村民集中居住点,帮助村民不离故土把城进,在实现人的城镇化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成为方圆十公里内最繁华的小城镇。

近年来,娄底市从“大小搭配、统筹规划、宜居乐业、湖湘特色”四个方面着手,帮助农民就地实现城镇化,让农民不用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乡村和赖以生存的土地,就过上和城里人一样舒适、方便的生活。目前,娄底市城镇化率已达40.96%。其中五个县市区中城镇化率位居前列的是娄星区、冷水江市,分别为90.99%、76.65%。

统筹规划 构建小城镇发展新格局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娄底市提出了“1+4+6+12+X”的总体布局,即以市中心城区建设为龙头,以4个县市城区建设为节点,制定6个中心镇、12 个特色镇的发展规划,构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小城镇发展新格局。位于双峰县甘棠镇湖喜冲村的“聚贤家园”,正是这一整体格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郭希庄是双峰县甘棠镇的一个普通农民,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的他,却因建设乡村新型城镇化聚贤家园而蜚声当地。“这套房子,我是2008年住进来的,共有105平方米,交了5.5万元,自己装修花了 2 万元。”住在郭希庄建设的聚贤家园的刘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样既无压力,又无风险,房子这么好,和住城里没什么差别。”

为解决用地,娄底市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制定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优化小城镇、村庄布局。一方面,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强集体土地资产活力;另一方面,通过改造旧城区、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等措施,拓展小城镇用地空间。

聚贤家园原本是原甘棠区金家公社所在地,1989 年撤区并乡后,医院、粮站、供销社等单位的办公楼开始闲置,历经20年的风雨侵蚀,大部分建筑都成了危房。为了盘活闲置土地,改变旧村面貌,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经过协调,依法将这块地出让给郭希庄建设聚贤家园。既解决村民的居住问题,又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经营效益。目前,聚贤家园已建成楼房5栋,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已有60户农民入住。这些农民建房原本按独门独户计算,至少需要占用30亩土地,现在建成楼房后占地不足 4 亩。且价格合理,从2010年前的500元/平方米,到现在的800元/平方米,价格不到城市商品房的1/4。

“这里医院、学校都集中在一块,入学、办事非常方便。家里厨房、餐厅、阳台、卫生间一应俱全,建筑质量、建筑标准一点都不比城里的商品房差,住着很舒服。”正在楼前晒太阳的朱建瑞说。像他这样住进“聚贤家园”的,都是本村或周边村的困难户,他们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彻底改变。

综合整治 城市掩映在田园风光里

按照握紧拳头办大事的原则,娄底市坚持把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到重点区域,跨乡镇成片推进,在提高耕地种植效益的同时,尽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让村民在城镇化进程中“记得住乡愁”。

经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娄底市中阳村先后流转土地700多亩,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开心农场等,全村农民都分上了土地红利,当上了“股民”。涟源市国土资源局争取资金1215万元,对龙塘片、湄江片、七星街片三个乡镇15个行政村土地进行连片整理成三大功能区:种植优质水稻,品牌“玉金香”享誉全省;引导改种良种葡萄;发展养殖业。

新化县洋溪镇有 7.3 万人口,其中一半以上为外出务工人员。为了达到既让农民进城又不让耕地抛荒的目的,国土资源部门投资2000万元对 14 个村的 7700 多亩耕地进行整治,并流转给 13 个种植大户,种植水稻、玉米或发展特色养殖业。

自 2000 年以来,娄底市共整治土地 30 余万亩,总投资 6 亿多元。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充分展现乡村的山山水水和田园风光,让城市掩映于田园中。即使身居现代化的建筑,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安居乐业 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每天按时上下班,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打开天然气就能做饭,像城里人一样生活……这些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变成了现实。

冷水江市三尖镇是村民集中“进城”的典型。该镇规划村民集中居住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基础设施,鼓励村民下山集中建房。人口的集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三尖镇成了方圆十公里内最繁华的小城镇。冷水江市禾青镇有3.3万人,境内有湖南宜化、耀华冷耐等14家大型企业,全镇靠种田为生的不到1000人,土地大量抛荒。为实现务工、务农两不误,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投入资金,对零散地、边角地进行整治,土地流转后,建成了冷水江市最大的绿色大棚蔬菜基地,真正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

新化县曹家镇水竹村按居民区、种植区、工业区、养殖区和旅游休闲区等五大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村委会成立土地流转中心,把村民的土地租赁起来集体经营,年纪较大的村民安排到农业合作社工作,年轻的就近安排到村里的手袋工艺厂工作,农民全部实现了就地城镇化。

用足政策 破解新型城镇化土地、资金瓶颈

近年来,娄底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紧抓政策、社会参与”的思路,破解新型城镇化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

推进新型城镇化,首要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娄底市积极整合资源,利用两型示范区建设、资源枯竭城市治理、武陵山片区发展扶贫攻坚、地质灾害防治等一系列政策机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冷水江市成功申报了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获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3 亿元;涟源市于2011年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每年争取资金1亿多元;双峰县坳头山磺矿、冷水江市锡矿山沉陷区、资江浪石滩等专项防治经费累计达6亿元……这些专项资金,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在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娄底市用足土地政策,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化县通过清理、收回、收购、储备、出让闲置地,用于城镇化建设、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二次开发”存量土地 3000 多亩,变现土地收益 5.4 亿元。

双峰县对荷叶镇等特色镇开展新农村“五统一”集中建设试点,引导村居民建房向集镇、中心村集中,同时镇土地出让金按土地净收益80%的比例提留给镇里,作为城镇化建设资金。

涟源市国土资源部门创新土地经营模式,通过土地融资、投资和滚动开发集聚资金,使境内 160 余家企业和项目顺利落地……娄底市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湖湘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作者单位:娄底市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