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与知 第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与知 第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知识和智慧是两码事。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知识是一些堆积的符号,智慧是一种流动的生命;知识可以传播,可以分析,智慧则只能靠领悟,靠感知;知识能够唬人骗人,或用来炫耀,智慧则只会给人以启迪,使人茅塞顿开;知识是一柄易生锈的铁锤,智慧是一把永远光闪闪的金钥匙。

因此,有知识的人和有智慧的人也是两种人。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未必有知识;有知识的人可能只会解释知识,传播知识,有智慧的人则能发现知识,创造知识;有知识的人,易为知识所累,使那鲜活的生命枯萎苍白,有智慧的人则能始终保持生命的活力旺盛不衰;有知识的人也许将书斋作为牢笼,自囚其中成笼中鸟,有智慧的人则可以像鹰一样,自由地翱翔于天地之间;有知识的人容易成为一个书虫、一架机械思维的机器,有智慧的人则永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2

如果说知识是一个浩瀚的无边无际的大海,那么我们不过是这海中一条小小的游鱼,纵使倾毕生精力不停地漫游,又能游多远呢?纵使张大了口拼命地吮吸,又能得多少呢?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感知它的全貌把握它的全貌理解它的全貌,永远也不可能将它全部据为己有。便是那些智者那些贪婪的吮吸者,其游踪也有限,其所得也有限。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生命的悲哀,是一种智慧的痛苦。

智慧的痛苦,是一种高层次的痛苦,而且也最具有深度。人生中的其他一切烦恼一切痛苦,无论是生老病死还是聚散离别,同它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然而,这样的痛苦,却并非人人都能体验,都能感知。古今中外,它都是属于智者的专利,且是大智者的传利。

3

对于人类而言,知识,应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也就是说应当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具体说来就是:并非只有那些观念形态的东西,只有那些诉诸文字成为印刷物品的东西,才是知识。除此之外,人生中,人类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东西,虽然并没有诉诸文字,虽然并没有以可视的形式凝固下来,但是不论从什么意义上说,都不能不承认它们也是知识,甚至是很重要的知识。在许多时候,在许多方面,它们的价值,它们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那些以文字形式出现的“知识”。

因此,衡量一个人有没有知识,不能单单看他啃多少书本,喝多少墨水。有的人皓首穷经,喝一肚子墨水,但是在很多事情上,却照样愚不可及,说穿了一个书虫而已,这样的人能说他有知识吗?充其量只能说他具有某一方面某一狭窄领域的知识。有的人很少读书,压根儿就没喝多少墨水,但是在很多事情上,却触类旁通一点就破,甚至点石成金,或者竟至于无中生有,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的人能说他无知识吗?平心而论,这样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大知识。

4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好的,都有益于人的心智。大量的事实证明,有很多知识,其实是十分坏,十分有害于人的心智。这样的知识,学得愈多,记得愈牢,人就会愈糟糕,对人的心灵的毒化,对人的生命力的戕害,就会愈严重。

那么,衡量好知识和坏知识的标准是什么呢?看它能否启迪人的智慧,看它是培养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是束缚窒息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对于哪一方面的知识,这都应当是一个基本的大前提,一个起码的评判尺度。

5

生命本身就是一棵智慧之树。只要生存的土壤适宜又殷勤浇灌,这树便一定会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经历了春风的沐浴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当秋天到来的时候那沉甸甸的果实一定会挂满枝头,一定会喷射出浓郁的香气。

因此,一切真知,尤其是关于人的,关于人的思维与存在,或灵与肉善与恶生与死等,既不是来自上帝也不是来自书本,而只能是来自生命本身,来自那每一块饱满的肌肉,来自那每一根殷红的血管,来自那一颗颗“怦怦”跳动的心。

6

知识和智慧,是多么地美啊,多么地具有永恒的魅力啊。

它启迪人的心智,它给人以力量,它照彻了人内心的黑暗梳理了人思维的迷乱,它在人面前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天地,帮助人破译着大千世界天地万物的无穷奥秘,它使人的生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宽,它使人的灵魂像插了双翅像矫健的苍鹰在无垠的精神宇宙中骄傲地漫游纵情地翱翔,它使人朝着真、善、美的境界,不断地逼近。

我赞美它们,赞美这具有永恒魅力的知识和智慧。

推荐理由:

有知识未必有智慧,就像有知识未必有文化一样。一个人什么都有该是多么美好呀,可是天下就没有什么都有的人,为此人活着就有努力学知识、创造智慧、修养自身文化的奔头。该篇立意深刻,见解独特,富有发散思维的想象,是同学们学好作文赢得高分的范文。

(推荐老师/马瑾文)

选自《生命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