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握叙事语言组合规律,提高写作教与学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从语言内部探索语言组合的规律:动作+描写。并努力摸索指导写作的有效途径。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难教等现实问题的解决作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叙事 规律 写作 效率
作文真难教,老师心里困惑;作文真难学,学生心里也困惑。老师想:“能给学生一枝生花妙笔该多好啊!”。学生也想:“我能下笔如神,文思泉涌有多好啊!”。但作文还是作文,仍叫人头痛。老师教作文,苦于“文海无涯,无以作舟”;学生写作文咬破笔头,也没啃下这烫手的山芋。于是乎,这技巧那秘诀排山倒海、汹涌而来。但是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技巧中,都过多从文章的整体归纳写作技巧或者说文章结构的技巧。却忽略了初学写作者自身条件的限制及写作本身本质的特点——运和组织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思维。忽略了写作本质特点来谈提高初学者的写作水平都是事倍功半的。其实,学会写作文基础是会写记叙文,而学会叙事又是写好记叙文最关键的步骤。这就犹如“走”是“跑”的基础,而“爬”是“走”的基础一样。抓住写作中的叙事环节,寻找叙事语言的组合规律,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现实的意义。因为把握记叙文叙事语言的规律,就是结合考虑了写作者和写作活动的本质特点,深入文章内部为叙事语言的规律进行建模。也就是说从写作心理上,从语言文字是思维交流的工具上的角度去构建人们习惯的叙事语言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先看两篇学生的习作片段:
例(1):星期六,我和四班的一位同学一起去小学时的母校玩。我们玩的很高兴。突然,我遇到 我小学的班主任,我们向老师问好。老师问我们在中学习不习惯?我说不习惯,不过现在好多了。我们聊了很久,太阳快落山了我们便和老师说再见,回家去了。——《星期六》
例(2):首先,我们拿着蕃薯和火机来到一块田地上,这一块田的泥干了。然后,我们就在田里找一些稻草,把它点燃了,堂弟又找回了许多树枝,我就把树枝放进去,又放些稻草,堂弟坐在对面,突然一阵风吹来,烟吹向堂弟那边,灰也吹向堂弟那边去了。一霎时,堂弟变成了黑脸猫,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突然,我们看见爸妈回来了,我们也就回家了。——《童年的趣事》
这两篇作文均出自初一学生之手。例(1)注重了用动作对事情的交代,忽略了细节方面的描绘;例(2)对动作的叙述过于琐碎,影响了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如此像这样基本的叙事技能都有没有把握,又如何谈得上提高写作的能力?这样的作文水平在我们的学生中不在少数。我曾在所教的初一年级120名学生中作过调查:其中真正能写的也只有20%;而不会写作的人数就占25%。这就我们作文教学的现状!从小学起就开始学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了多少的弯路啊!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凭这要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宏伟目标是多么的遥远。
生活,学生是有了,语言的积蓄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在语言表达生活的这一环节上却像横着一道难于逾越的门槛。问题在哪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里,我们不期望人人都拥有一枝枝生花的妙笔,因为要适应实社会,除了写作能力外,也还需要其它更多的能力,而且,写作能力的培养毕竟与很多因素联系在一起,甚至于先天天赋的因素。但是我们应该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表达素质让能较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思维。把握了叙事语言的组合规律,这是可以做到的。
二、探索叙事语言的组合规律
语言(即文字)的是表达人的思维的,而这表达出来的思维能让人明白理解语言就必定有一定的规律。看下两个例子:
例(3)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
动作 (心理)
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一钻进苇塘,他
动作 动作 动作
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的头。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动作 动作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
动作 ((景物描写)
风响。老头子叹了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神态)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孙犁《芦花荡》
(语言)
例(4)巫镇长没有注意到刘书记已转身离去,闷着头说:“我这个镇长当不
动作 (神态) (语言)
当无所谓,我不要这样的政绩。“ 刘书记听罢被人击了一闷根似的僵在原地,好
动作 (神态) 动作
半天他才转过身来瞪着巫镇长 咬牙切齿说道:“老巫,就算你不买我的账你也该
动作 (神态) (语言)
看看我父亲的面子吧。”巫镇长猛然感到心窝子被人捅了一刀,脸色顿时煞白。”
(心理) (神态)
——《数字之争》(《故事会》2001.12)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叙事语言的模式就是在动作构建成的叙事链条中插入各种描写。用一数学公式表示:事情=动作+描写(包括景物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
动作是事的筋骨,而语言等描写是事的血肉它们共同组成了叙事语言的组合规律。有了动作,事才能交代清楚,有了语言等描写事才能如画一样生动具体。语言等描写穿插在动作由动作组成的事情链条中,既丰富了动作的深度和广度,其本身也成了事情发展流程中的非常得要的一个环节。
当然这些描写的摆放是十分的灵活的既可像上例放在动作的后面,也可放在动作的前面,也可“前与后”相互结合。如
例(5)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来,朝这些动作脱了帽肃立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
动作 (神态) (情态) 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