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危机干预解决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危机干预解决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要求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因材施教。可现实中的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提出较多目标,很多学生在过程学习中慢慢放弃,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习得性无助感,阻碍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中要尽可能的避免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的形成。而本文旨在介绍习得性无助的相关知识,以及运用心理危机干预解决习得性无助的教育对策,使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学习之中。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教育对策,危机干预,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09-01

一、引言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有机体经历了某种无意识的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1967)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的,心理学家随后也证明了这种现象在人类身上也会发生。

二、习得性无助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

1、学习动机意识弱。习得性无助者对于自己的要求过低,目标不明确,对于失败的恐惧要多于想要成功的渴望。

2、自我评价过低。习得性无助者在不断的经历失败和挫折之后,对自我产生怀疑,影响对自己的认知水平。遇到学习困难时,他们往往主动放弃,不做任何努力。

三、研究形成原因

1、自身层面

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经过多次失败之后,学生对自已的能力进行了自我否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可能成功。从而在面对学习的时候。只要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会选择放弃,即使遇到的困难对于他来说,只要稍稍花一点努力就能解决也不愿意加以尝试。

2、社会层面

(1)父母方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非常重要。调查发现:有“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父母总是用比自己孩子优秀得多的孩子来和他们进行对比,对于自己的孩子总是给予否定性的评价,缺乏客观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久而久之造成了他们的自卑心理,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心理。

(2)教师方面:不合理的评价造成了心理的不健康。教育研究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新奇的现象充满了兴趣。当他们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受到教师的过度批评时,便会产生焦虑情绪.对于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和厌倦心理,甚至在一些负面心理暗示的影响下,学生自己也相信自己很无能,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心理。

(3)同学方面:不合理的竞争和不和谐的同学关系使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受应试教育影响,往往只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差的唯一标准学生之间也只会“以分数论英雄”。学生与学生之间,无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谐关系。学生因为考试成绩的差异被分为三六九等,强化了这些成绩落后的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形成。

四、实施心理干预

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而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1、精心准备第一堂物理课

鉴于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有很大的不同,所有学生的物理学习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可以把这一情况作为进行学生“习得性无助”心理干预的一个良好契机。站在长远的角度讲,对于学生进行一节有关学习信心培养和学习方法介绍的课.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都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对具有“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学生,教师精心准备的第一节鼓舞人心的物理课,可能会消除他们自己对于物理学习既定的消极态度,却而代之信心满满的积极的精神面貌。

2、巧妙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所谓“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期望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期待,相信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进步,并且将我们的这种期望也让他们感知到。

3、适时进行“隔山打牛”式表扬和赞美

因为有“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学生,对于教师当面的表扬常常持怀疑态度,换一种方式,用“隔山打牛”式来进行表扬和赞美,会消除他们的怀疑,使他们确定自己确实值得表扬。自己确实具备了老师所说的优点,也因此会更加重视对于自己的这些优点的发挥,从而逐步摆脱“习得性无助”的阴影。

4、注重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

鉴于“习得性无助”心理形成的社会因素,想要使学生消除这种消极心理,作为教师,孤军奋战远不如联合各方社会因素进行共同作战更为有效。主要表现为联系两个方面的因素:学生父母和班级同学。学生父母方面,作为教师,要经常性地和学生家长沟通,尤其是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要及时向家长反馈,改变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逐步消除“习得性无助”学生的自卑无助心态。

参考文献:

[1] 徐 芬.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 倪 海.习得性无助学生及教育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

[3] 高谷民.加强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干预[M].教学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