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练就一双“审美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练就一双“审美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初中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让学生理解美术所负载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练就学生一双独具慧心的“审美眼”。本文试图对现行初中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及困惑进行剖析,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较为可行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困惑;对策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可见,美术欣赏课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一环,尤其要加以重视。否则,学了九年的美术课,仍旧不会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岂不是很悲哀,这是我目前在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现状及困惑。因此,让美术欣赏走入学生的生活,练就学生一双独具慧心的审美眼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的现状及困惑

当前学生升学压力较大,文化课的比重占的相当大,学校一周开设一节美术课,简单地把美术课当作画画课,认为只需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就行了,无需开设欣赏课。当前,我们的学生对美术欣赏、评述不重视。针对我校学生问卷调查得出结果,有15%的学生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又不考试,即使不及格也不影响升学;有20%学生认为老师教的内容在生活中用不到,而且很多知识很陌生,所以不感兴趣;但是,还有65%的学生是喜欢美术课,并且也喜欢欣赏课,只是他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那种传统的照本宣科,那种填鸭式、灌输式的陈旧教学模式。他们不甘心那种被动地静听、静观和静思。

本人今年任教七年级,第13册美术《红色记忆》是学生进入中学的第一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宏观上走进美术世界,并了解它具体包含哪些门类。当我上欣赏课时,大部分学生听了一会儿就觉得很奇怪,不断地有学生发出疑问,为什么还是不给我们画画呢?学生的质疑引发我的思考,如果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授基本技能上,无视美术欣赏课教学,那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寻找原因。

二、初中美术欣赏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1.美术欣赏课长期坐冷板凳

中考指挥棒下,美术课程只是点缀。重视与不重视不是课程本身决定的,是美术课的现阶段存在性决定的。说简单点,学好美术鉴赏中考能加分?很肯定的回答:不能!不管学校的领导或者是老师几乎觉得美术课就是画画,也不要求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而且家长所看重的是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所以美术教学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更何况是美术欣赏课。

2.美术教师理论知识结构存在缺陷

要上好一节美术欣赏课,课前老师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从微观上理解教材。这就需要老师课前要备好课,而作为常态课,很多美术老师不愿意去精心准备,因为太费心思。另外,由于有些美术老师也不太清楚大纲上的精神及对教材的片面理解,一遇到欣赏课时就一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即使做,也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平淡地介绍,对作品的创造背景和象征寓意去分析评论地甚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

3.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形式单一、模式单调

对七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各届学生的共同特点:在小学已经形成一种定式,美术老师上美术课比较随意,有时候让学生自己随便画,有时候画一个东西在黑板上让他们照着画,几乎没有多少方法的指导,更不知何为欣赏课,这就无法调动学生上欣赏课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老师上欣赏课时采取放任的态度,基本上不组织讲解、不引导学生欣赏,而由学生自己观看画面,自主欣赏。或者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讲解枯燥、乏味,学生听了反应淡漠,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体验到欣赏作品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

4.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评价标准单一

以往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多数美术老师的评价仍然是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层面,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轻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形成。

三、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1.将美术欣赏课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

新课程注重美术学科的课程价值,提出“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探索其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强调美术的人文性。重视美术与生活、文化、学生生活经验及其他学科的相结合。在初中美术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在社会与历史学科或语文学科中都有所涉及。如在欣赏《北京故宫》这一课中,欣赏明清两代的故宫建筑,历史课强调的是故宫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建筑布局的历史发展,而美术课中也讲到北京故宫的建筑布局是讲究对称,当然,也可以结合讲解明清两代皇帝的历史及主要宫殿的作用。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兴趣也会大大的提高。在欣赏山水画作品《寒江独钓图》前,先结合语文课中柳宗元的《江雪》诗句,让学生朗诵这首诗,并让学生说说诗歌里描述了哪些画面,然后再让学生欣赏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这样就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境界。此时,语文老师要求的诗配画与美术老师要求学生表现的诗配画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可见把美术欣赏内容与语文等其他课程的内容有机的结合欣赏,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仅注意力变得集中,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更容易完成教学目标。

2.相信并引导学生成为学习者

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或许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应有点慢,教师不能急躁,不能越俎代庖,必须要静下心来,相信并期待学生的反应。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发现的过程,他们的智慧才能被充分地发挥出来,进而调动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教学中,当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就给学生讲解,不妨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来读画,或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初步感知一下,然后请他们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或者出一些思考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例如,该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都画了些什么,颜色属于暖色调还是冷色调,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些问题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好得多,使教师的“满堂灌”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从而鼓励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美术欣赏学习中。例如: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本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设计:

师:看到这幅作品,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看不懂,乱七八糟的,感觉很乱。

生2:有几个画的很难看的人。

生3:黑、白、灰颜色,很简单,还有些恐怖。

生4:有一个马头在叫。有人抱着孩子在嚎叫,很痛苦。

……

师:是啊,老师和大家一样,感觉它支离破碎,没有完整具体的物像,画面上有很多分解的东西,黑与白相互分割,形成一些几何形,好像很零乱。然而艺术家要表现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伤,再仔细看看我们到底能看见什么?

生1:哦!我看出来了,地上有只手臂,手里还拿了一把刀。

生2:画面左边有一个很冷酷的牛头。

生3:还有那盏灯,像眼睛,发出像刺刀一样的光。

……

师:这是毕加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抗议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而创作的巨作。根据毕加索的自述:画面正中发出嘶烈的哀鸣的马,是西班牙人民的象征。画面左上角露出狰狞的笑的牛头,是残暴与黑暗的象征。画面只用了黑、白、灰三种颜色,是为了与这恐怖气愤相适应。

生1:原来画家表达的是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生2:把人物、动物分解后更能体现战争的残酷。

……

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思想交流,产生思维碰撞,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要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不能只是单纯的用眼去看,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去联想和理解。优秀的美术作品背后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意念等精神内涵,教师应配合学生积极地调动自身的审美经验和生活体验,激起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共鸣。美术欣赏一般要有视觉上的享受,听觉上的冲击,学生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因此,美术欣赏课应把审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巧用多媒体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欣赏课只凭单一的教学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在对平时教学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特别喜欢上有多媒体教学的美术课,在这样的课中,有精美的图片、文字介绍、有的还配有动感的音乐、有的还结合精彩的视频,从而改变了人的视觉理解过程。让学生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比起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教学效果更显而易见的。如七年级美术欣赏课《北京故宫——藏画》,本人设计的第一幅欣赏作品是《清明上河图》,此画是一件少有的民俗画长卷,画面物像较小,学生不易看清,而运用电教多媒体则使用方便,可将细节部分分别放大,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展示画面内容,不仅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绘画特有的长卷形式和画家精心的艺术构思及高超的构图技巧,还能让学生对画面内容产生真实、亲切之感,再配合有关北宋时期东京汴梁繁华景象的视频,让学生对作品背景也能更形象、生动的了解。当听到了学生的感叹声,我知道学生欣赏探究的兴致逐步浓厚起来,收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效果。当然,一节成功的欣赏课,在运用多媒体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发挥其作用。多媒体运用既要让学生愉悦身心、又不花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不断探究,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多样化,重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体会到美术的无限魅力。只有重视美术欣赏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所承载的丰富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在潜移默化中练就了学生的“审美眼”,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23 )

[2]陈凯波.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J].美术教育研究,2012,(04 )

[3]巩平.美术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苏湘莉.试谈初中美术欣赏课[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5)

[5]潘淑鸿.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