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万里之外,我的心与你同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万里之外,我的心与你同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她们是军人,却履行着军嫂的神圣使命:她们是妻子,是母亲,却为了实现国家赋予丈夫的神圣使命,牺牲了小家……她们就是我国赴海地第七支维和防暴队员的特殊家属,正是有了她们默默无闻的支持,他们的丈夫才安心在前方完成好维和防暴任务,为祖国争光,为边防部队添彩。

新婚蜜月送丈夫维和

邵冬媛是乌鲁木齐边防指挥学校的一名教员,丈夫李江是新疆边防总队的一名警官,两人在维和部队出发前一星期走上红地毯。

2003年,大学毕业的邵冬媛参军了,之后来到阿拉山口边防检查站当了一名检查员。2005年,她被调到乌鲁木齐边防指挥学校任教员。李江是新疆边防总队的一名干部,在一次对干部进行晋职培训的过程中两人相识相知。2007年,邵冬媛和李江领了结婚证,但因为种种原因婚礼一直没有举行。

2007年底,新疆边防总队号召干部参加海地维和部队,邵冬嫒和李江都积极报了名。经过初步考核和筛选,两人一起进入第七防暴队的集训队伍。

他俩约好一同去海地执行维和任务,并在战地举行简单的婚礼仪式。邵冬媛觉得这会是个具有不同寻常的婚礼,所以不管训练有多苦,她都咬着牙挺过来了。当所有的训练和筛选全部结束,进入了最后选拔阶段时,却传来一个他俩谁也没有料到的消息:上级规定,夫妻双方不能在同一防暴队里,这就宣布了邵冬媛和李江必须有一个人退出选拔。邵冬媛很失落,“不管是我们谁退出都是一种遗憾。”经过了几天的思想斗争,李江首先提出让妻子退出选拔,因为参加维和很具风险性,他不放心邵冬媛一人去异国他乡。

虽然邵冬媛因为没当上维和队员心里很难受,但还是为李江能去海地维和打心眼儿里高兴。几个月后李江就要去海地维和,父母都催促两人之前把婚礼办了。由于李江一直处在紧张的封闭式训练中,所有婚前新房家具购置、婚礼仪式筹备都只能靠邵冬媛一人忙前跑后。

婚前的准备虽然繁琐劳累,但邵冬媛心里依旧很开心。2008年8月2日,邵冬媛和李江终于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她美丽的微笑中透着女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但这幸福的背后却深藏太多的坚强。新婚后的第4天,李江随维和部队一同去海地维和,留下邵冬媛一个人。采访中邵冬媛调侃说:“别人都是度蜜月,可我们连蜜周都算不上。”虽然有些许的遗憾,但她心里却没有丝毫抱怨,因为她明白,能参加维和部队是丈夫的荣耀也是自己的期望。

期盼带孩子好好过个儿童节

在中国赴海地第七支维和防暴队员中有一位女警一谈起孩子她就很伤感,因自己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这位女警官就是维和警花邢宝华。

同在乌鲁木齐边防指挥学校工作的邢宝华和黄玉峰1995年结婚,一个在卫生队当护士,一个在学员队当队长,她们的儿子已经9岁了。13年来,黄玉峰和邢宝华感情一直很好,夫妻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两人经常值班,没时间照顾孩子,带孩子值班对他俩来说是家常便饭。两人都报名参加赴海地维和,可后来有规定夫妻双方不能同时去,黄玉峰主动退出了。“她是个很要强的人,去海地这样一个好的机会可以更好地锻炼她。”当记者采访黄玉峰时他笑着说:“临走时我向她保证自己会像个保姆一样照顾好家人。”其实,黄玉峰自己也是很想去海地的,但这样的机会对妻子来说弥足珍贵,所以黄玉峰选择做妻子的后盾,让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海地参加维和任务的邢宝华感觉自己最愧疚的是儿子。离开新疆后,丈夫告诉她,儿子每天在睡觉前都会问“妈妈会不会明天回来”,虽然得到的答案令孩子很失望,但他还是每天都问,孩子总觉得只要问了就会有希望。儿子长这么大,邢宝华和黄玉峰却一次也没能在六一儿童节带他出去畅快地玩一次。“记得有一次儿童节,碰巧我们两人都值班,就把孩子带去一起值班了。”邢宝华说“儿子挺懂事,嘴上虽然没有抱怨,但看得出来他还是很想出去玩。”

此刻邢宝华最想告诉儿子的一句话就是“等妈妈回去了,一定带你去好好过个儿童节。”

盼望心爱的他平安归来

朱留军和张霞都是乌鲁木齐边防指挥学校的警官。自2008年1月朱留军参加海地维和报名后,他心爱的儿子也即将诞生。但想到一名军人应该听从祖国的安排,毅然说服了爱人,作出了报名参加海地维和的决定。

去年1月15日,孩子出生了,3个月后,朱留军踏上了去武警学院集训的征程。在丈夫离开乌鲁木齐前,张霞看到自己心爱的丈夫瘦了一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8月,作为维和队员的朱留军满载着光荣和不为人知的心酸完成了艰巨的任务。“我很支持他,这是军人光荣的使命。”张霞对丈夫的远征不但没有半点怨言反而全力支持,因为她知道军人没有自私的权利。

丈夫走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张霞每天的生活是“手忙脚乱”。由于孩子没人照看,张霞只好请保姆帮忙,恰在这时母亲却检查出来患有癌症,并且已经到了晚期。这对于张霞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打击。“那时候,真的很苦,真希望留军能回到我身边。”精神受到重创的张霞几乎没有勇气来接受这一事实。母亲病重住院,胃口不好几乎不能进食,为了能让母亲开口吃饭,张霞每天早晨7点起床做饭,变着花样做各种母亲喜欢吃的东西。做好饭便搭出租车赶到医院,在晚上8点前还要赶回家替换要下班的保姆,看着已经哭得没劲的儿子,张霞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就这样她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奔波于医院和小家之间。

两个多月后,张霞的母亲离开了人世,她沉寂在悲痛中无法自拔。怀孕、生子、亲人离世,所有人生中重大的坎坷都要由张霞一个人独自面对。就是这样,张霞从来没有埋怨过朱留军。“人生总要遇到许多坎坷,只有用最大的坚强才能度过最大的悲伤。”张霞一直这样鼓励自己。

在朱留军去海地的几个月时间里,张霞每晚和丈夫视频聊天,而8个月大的儿子也好像知道视频中的人是爸爸,总是爱往电脑跟前爬,还会对着显示屏傻乐呵。说起孩子张霞难以抑制初为人母的喜悦,儿子很聪明,他似乎感觉父亲不在身边,也很少找妈妈的“麻烦”。“一切的艰难都将过去了,还有4个月他们就可以回来。”张霞说,“其实最难的时候都过去了,人在安逸的时候不会知道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只要坚强地挺过来,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没有什么……”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张霞把年夜饭摆上餐桌,熟练地打开电脑,海地那边正是清晨,丈夫朱留军通过视频给家人拜年。一家人在视频上有说有笑,虽隔万水千山却像从未分开过。短短半个小时的视频即将结束,朱留军和他的战友们又要整装待发投入到执勤中……

正是这些维和队员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换来的是世界和平与安宁,正是这一个个军人家属们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也担起了国防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