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的教育质量与效益低下的不良状况下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本人从预习、导入、针对性、教学反思等教学环节展开论述。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减负增效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41-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初中数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费时多、 任务重、 质量普遍不高。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底子薄,学习条件差,数学学习困难,出现厌学、弃学现象增多,这一严重问题已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落实。

一、加强课前预习指导,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听课的效果,而听课的效果,取决于课前的预习。一项调查显示:在初中学生中,经常预习的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要高于不做预习的学生的成绩。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听课的质量明显更高。很显然,预习是主动地发现问题的过程。

教师要加强预习工作指导。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可以列出预习提纲或者其他参考方案。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要先易后难,先单一,再综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便于进一步确定授课时教学时间的分配,便于对学生不懂的地方多花时间。做到预习要有明确性、可行性、操作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方法性。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

二、加强新课导入的创新研究,为课堂教学做好酝酿

数学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中指出:“卷进问题的深浅程度将取决于解决它的愿望的殷切程度。除非具有十分强烈的愿望,否则要解决一个真正的难题可能性是很小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教学中可以选取商品打折、银行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题,这些情景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百分比的应用”一课中,以贴近人们生活的商品销售“折扣”为情景,设计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类问题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能情不自禁地展开学习交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2.创设人文化的情境。新教材注重了人文性,如阅读材料“中国古代的分数运算”,用“数学书写的人生格言”“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介绍”等,这些故事创设了人文化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世界,开阔视野,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

3.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学生会感到奇妙不已,具有吸引力,从而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讲述国际象棋发明的故事,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有这么多的米吗?”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1.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水平等因素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灵活、发展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立足整体,优化课堂教学。

从教材内容方面考虑: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为了突出知识形成过程,可以用发现模式;对于可阅读讨论的内容,可用自学模式;对于习题教学,可以采用讲授模式;对于比较适合结构教学模式的章节,如“因式分解”等内容,为贯彻“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体系,可以采用结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更多的采用发现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经常采用讲授模式和掌握模式,通过及时反馈,查漏补缺,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这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益的。

2.根据接受差异、心理差异等因素实施有效分层教学。教师组织教学时要有层次性,知识点的讲解要将“由浅入深”和“深入浅出”相结合,在对概念引申和思维发散时,要善于分层设问、诱导启发、学法指导、举例说明。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两方面的分层探索:①根据学生的接受差异分层。②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异分层。

这两个方面的分层,重点在于关注任教班级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反应与感受,优先关注接受能力差对学生,而把知识点本身的分层作为次重点.其好处在于确定知识的重难点时,更加尊重本班的学生这个小样本的个性,针对性更强。

3.注重过程教学,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展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思考研究,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切身体验知识发展的全过程。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指导学生在掌握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动手运用所学,利用“=、、、、”这几个图形,设计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图案和解说词,进行交流展示评比。

3.研究概念剖析例题,重视教材的有效使用。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重视课本,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功夫,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用教材方面”注重应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本概念,挖掘课本隐含知识。在讲授新课时,注重指导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阅读,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要点,读出难点和疑点,析出所蕴藏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这样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剖析课本例题,加深概念、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①纵向剖析。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解题关键;容易犯的错误等。②横向剖析。课本上的例题尽量探索其多解性,使知识点形成网络,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③ “变式”剖析。研究“变题”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重视知识归纳,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教师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

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领悟提炼数学思维方法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创造反思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总结经验。如:这个问题的条件是什么?求解(证)什么?这个问题我见过吗?或者其中一部分见过吗?那时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应当怎么解决?解决之后,我做的对吗?这个问题我是怎解决的?它的方法是什么?这个方法还能用在哪些地方?还能做哪些推广?通过这个问题我学到了什么?在必要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种反思可以较好地概括思维本质,从而上升到数学思维上来。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加强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指导学生做好预习与反思,就一定能更好的实现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