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米大小斑病及螟虫的综合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米大小斑病及螟虫的综合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玉米大小斑病

1、 影响玉米大小斑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

(1) 品种抗病性

品种抗病性强弱是大小斑病发生和流行的首要因素。亲本不抗病,主干品种超期服役,混杂退化严重,感病品种种植面积较多均有很大的关系。如黄早4、8112等亲本感病,掖单系列品种不抗病。

(2) 轮作制度

近几年,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增加,重茬面积较大,甚至多年连作,这样的栽培环境有利于病残体存活、侵染。

(3) 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是玉米大小斑病发生较重的决定性因素。一般六七月份气温20~25℃,田间相对温度90%以上,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七八月份雨日多,降水量高,田间湿度大,大小斑病就容易流行。如果出现中温、高温的气象条件,就可能使大小斑病大流行。

(4) 栽培条件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的成片种植比比皆是,加之等行距种植的田块多,留妙密度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不够好,也利于病害侵染、流行。

2、 综合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措施

针对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从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改进栽培管理,及时喷药保护等综合措施控制病害。从长远考虑,则应该加紧培育抗病品种。

(1) 推广抗病品种

玉米大小斑病长发区,可选用中单2号、中单14号、丹玉13号、沈丹7号、农大60等品种,并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与轮换,避免品种单一化。

(2)加强栽培管理

玉米收获后,或者秸秆粉碎还田,机身翻30厘米以上,并及时刨拾根茬,清楚秸秆落叶,集中起来高温沤肥,有计划地实行轮作倒茬。在种植形势上,要变等行距播种喂宽窄行种植,变大田平播为玉米与大豆马铃薯等低杆作物套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并要适期早播。追肥应重点放在拨接和穗期。

地膜覆盖玉米田,可用48%拉索乳油,每亩150毫升在腹膜前地表喷雾,用于防除马唐、狗尾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马齿苋等双子叶杂草。露地种植的玉米田杂草,可用40%乙莠水悬浮乳剂,每亩150毫升加水40公斤在播后苗前喷雾,施药后随即耙耱,对藜、苋、等单双子叶杂草可收到85%左右的防除效果。

(3)搞好预测预报

各县市农技植保部门,要选择大小斑病历年危害较重的乡村,建立测报点,指定专人定期观察。当田间开始见到病株,病叶开始自下而上垂直扩展时,如近日内有中到大雨,可迅速发出“田间病害在半月左右流行”的预报,为准确进行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摘除玉米的底部病叶

玉米抽穗之前,大小斑病发生在蜘蛛底部2~3个叶片,尚未向上部叶片蔓延,此时,对感病品种及时摘除底病叶,并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可以压低田间菌量。

(5) 药剂防治

在摘除底部病叶后,应立即进行喷药防治。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亩用药液60~75公斤喷雾,每隔7天防治1次,共防治两次,对控制病害流行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玉米生产商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主要以幼虫蛀茎危害,影响养分输送,致使玉米籽粒灌浆不满而减产,特别是茎杆被蛀后,易遭风折,产量损失更大。同时,虫蛀后形成伤口,也成为其他病害入侵的途径,如,能明显加重玉米穗腐病的发生。一般玉米被害后减产10%左右。

黑龙江省玉米螟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的根茬和茎杆内越冬,第二年七月中旬前后化蛹、羽化喂具有飞翔能力的螟蛾。螟蛾产卵于玉米叶片的背面,卵常是20-60粒呈鱼鳞状卵块。卵经4-5天后孵化,初孵幼虫爬行能力较强,多数幼虫延叶爬入玉米芯中取食叶肉,蛀穿纵卷的心叶,等到心叶展开后,在叶片上可见成排的孔洞。玉米抽雄前,幼虫蛀食雄穗穗柄,造成折雄,或取食花丝和未成熟的嫩粒,病常引起霉烂。后期大龄幼虫开始蛀茎危害,或白顶蛀入穗轴,或自雌基部蛀入穗柄,或蛀入雌穗节上、下茎杆内。

1、 农业措施

(1) 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结合春季整地,将地里的根茬、残杆检出烧掉或用于沤制秸秆肥,即消灭了害虫,又增加了有机肥的生产,起到养地作用。

(2) 选育和利用抗虫的玉米品种。

(3) 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改变田间生态条件,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群和数量。配方施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玉米产量,而且可以提高玉米对虫害的抗御能力。

2、 药剂防治

应用颗粒剂防螟。在玉米心叶中期后至末期前投放,每株投药1克。因为该药兼具触杀和熏蒸的作用,施药时间尽可能选在较凉的上午,而且施药者要带上口罩和胶手套,做到安全施药。

(作者单位:163311 黑龙江省大庆市农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