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校科技教育的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校科技教育的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形势下的学校科技教育需要哪些环境支持,应该如何利用与开发各种资源?2003年,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科学与技术教育环境建设资源开发研究”的实验学校之一,我校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为平台,使学校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更加科学、规范。

一、科技教育的环境建设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科技教育提供硬件支持

2003年,学校先后投资3000万元,建成9160平方米的实验楼。我们对实验楼的功能进行了精心设计,共设有10个物理实验室、10个化学实验室、11个生物实验室、3个科技创新工作室、1个生命科学基础实验室、1个环境科学实验室、1个数学实验室和一个一流的天文台。图书馆专门设置了科技图书阅读区、科技图书书架、电子阅览室,供学生学习阅览。

2、坚持学生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

科技求“真”,人文求“善”、“美”。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力求实现学生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富有特色的校园科技活动,为提高科技教育水平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保证课程开设与课时安排

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设置了科学、科学史话、劳动技术三门必修课,开发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科学史话、劳动技术课必修课程,每周每科1课时;在中学六年一贯制初一、初二学段开设科学必修课,每周4课时,取代初一和初二所开设的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在初中部各年级开设综合活动课,每学期两天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4、设置专职科学教师,加强师资培训

科学课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课程难度降低,但对教师来说,要求其知识面更宽、综合素质更高,因此必须选择学历高、年富力强、奉献精神强的教师担任科学课教师。学校为科学课配备了5名专职教师,他们中有物理特级教师、生物高级教师,地理、物理、生物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课程整合能力。一是定期召开科学教师座谈会,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二是组织教师与科学家直接对话,力求得到科学家的专业指导和理论帮助;三是加强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初高中教师的跨学科集体大备课,四是落实师带徒的制度,师傅和徒弟一起备课,一起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

二、从课程和活动入手开发科技教育资源

1、积极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建设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教材的选择和开发应有机结合。我们在使用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等,合理开发校本教材。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已开发出13类118门科技教育课程,并编印出相应的科技教育系列校本教材,避免了科技教育的随意性,规范了科技教育的内容,初步建立了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

(1)积极开发科学和科学史话必修课程

从2001年秋开始,我们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在“文科重心下移、理科重心适度上移”的课程设置理念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兴趣为目标,以在初中阶段给学生建立广阔的知识背景为原则,率先在初中12个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和自然地理几门学科的内容,开发科学课程,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论难度和对学科体系的严格追求,避免科学课数学化,加强观察、采集、实验、动手操作和实践的环节,注重阅读、思考、探求、分析和直接发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使课程更加符合初一、初二孩子发展的特点,并为初三正式开设物理、化学课打下了基础,避免了学生因过早接触物理、生物、地理、化学单科知识而可能产生的学习困难。

2005年,为了使教师更好地把握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我们克服师资和教材的困难,又将科学史话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写进课表,使学生对于几千年来科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伟大科学家的成长足迹、科学研究的艰苦探索历程、科学造福人类的伟大功绩等有更深的理解。科学史话课程的开发成为我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不断整合的一个成功的探索案例。

(2)开发劳动技术校本必修课程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科技实验楼中专门设置了3个科技创新工作室,为劳动技术课程的开设准备了足够的实践场所。学校组织教师开发了“日用机械拆装改系列”(内容包括小闹钟拆装改技术、冲水水箱拆装改技术、自行车拆装改技术、打气筒拆装改技术等)、“木工”、“金工”、“无线电技术”、“金属丝盘绕技术”等富有我校特色的科学技术教育课程。我们将劳动技术校本课程设置为必修课。

(3)开发科技校本选修课程

十一学校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服务。只要提出学习某一新课程的学生数超过10人,学校就想办法开设此门课程。几年来,我校已开发出三大类60门科学校本课程,一是兴趣类,二是活动类,三是竞赛类。这些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军事科学等,涵盖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史等内容。

2、创新科技教育课程实施方式,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

(1)科学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

我们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利用学校环境资源,结合综合活动课,让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活动课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既有个人单独完成的动植物标本制作和综合活动实践报告。也有小组合作解答的天文知识竞赛,以及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制作的综合活动课汇报展板等。

我们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和活动内容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将评价过程变为学生展示才能和学习成果的舞台,实现了由选择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的转变。

(2)科技教育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相结合

学校每年的“一月一节”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每年上半年的科技活动节声势浩大,内容丰富下半年的“爱科学月”学生广泛参与,每人完成“六个一”:读一本科学书籍,讲一个科学故事,听一场专家的科技报告,写一篇科技小论文,参观一次科技展览,参加一次科技实践活动。

(3)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科技教育活动

我们将北京市特别是海淀区高校云集、科研院所众多、高新科技园区林立的优势,转化为学校进行科技教育的丰富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同北京天文馆、北京植物园、北京动物园、北京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以及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加强联系,抓好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入社会参加科技普及活动。

(4)常年聘请科学家进校举办专题科技讲座

我校聘请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几十个单位的60名专家,作为我校的科学教育专家、导师和校外科技辅导员,聘请了多位科学家来校做学术报告、进行学习指导。这种以科学家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载体的课程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巨大的教育价值。

三、对学校开展科技教育问题的思考

1、科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对薄弱

科技教育的实施需要复合型的教育人才,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多是接受单一学科教育成长起来的。如何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科技教师的培训和评价制度尚需健全

目前科技教师仍主要依靠校内的培训,一所普通中小学是很难独自完成这个任务的。同时,没有制度化的进修和定期的集体研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参与科技探索的积极性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科技教育的重心应转向课程研发

中小学校的科技教育研究应从科技活动向科技教育课程的研发层面提升。我校在科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始终没有一本可以参考的、综合程度较高的教材,有些教材的“拼盘”痕迹太重。

4、科技教育资源有待整合

适合开展活动并符合中小学生兴趣特点、“价廉物美”的科技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地区教育资源需要系统整合,这是一所学校和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