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评价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评价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关于如何界定商业银行“好分行”尚无系统性研究,也未设计出一套较为完整、通用的评价模型。而现实生活中,社会各界迫切需要通过对区域商业银行分行的评价来进行相应决策:客户需要选择“好分行”来办理业务;银行同业需要认准“好分行”作为竞争标杆,以制订竞争策略;监管部门需要对区域内分行进行风险性和合规性评级;商业银行总行也需要对分行在当地的竞争力进行一定评价。为此,本文从区域竞争力定义出发,明确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式的构建

区域竞争力定义

假设前提。一是关于“分行”。鉴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本文所讨论的分行是指商业银行一级或二级分行,考虑到现在大多数股份制银行在省会城市设立的一级分行已具备省分行的特性,与国有银行处于事实上的同一竞争平台,因此,这里的分行也包括省分行一级。二是关于“区域”。中国区域经济与金融具有高度相关性,导致银行机构的设立基本与行政区域划分相同,因此,本文对区域假定为同一省域或同一计划单列市。

区域竞争力定义。本文将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定义为:商业银行分行在同一金融生态要素区域内,通过积极的市场开拓、有效的控制管理和全面的客户服务,获得比区域内竞争对手更多市场份额和经营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银行经营目标结果的实现和经营能力的提升。为更好地表达区域竞争力的这层内涵,借用WEF和IMD的竞争力方程式,本文将商业银行分行的区域竞争力定义描述为:

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结果×区域竞争力过程

这里的区域竞争力结果,即区域竞争力的过去表现,是一个时期内银行同业竞争的静态反映。根据商业银行的“三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要求,区域竞争力结果最终体现为商业银行分行的经营成果,具体包括利润的实现情况、市场份额的变动情况和不良贷款的增减情况。

区域竞争力过程指的是区域竞争力结果是如何实现的,即商业银行分行是通过何种措施和手段取得并维持目前的竞争地位,如何将潜在的各种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经营结果,它反映的是区域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的是区域竞争力结果背后的隐藏推动因素。

从上述定义可知,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结果和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结果是过程中各种能力综合运作后的最终表现,过程是结果实现的必要前提。因此,商业银行分行要从结果和过程两方面入手以提高区域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

本文从区域竞争力的定义出发,围绕区域竞争力方程式中的区域竞争力结果和区域竞争力过程两个方面,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区域竞争力的实际影响因素。

区域竞争力结果评价体系。根据区域竞争力结果的内在涵义,本文选取商业银行分行经营目标中的三个显性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即获利结果、市场份额结果和风险控制结果。其中前两个结果涵盖了分行经营的主要目标,最后一个结果反映了结果实现的质量状况。

区域竞争力过程评价体系。相对于区域竞争力结果的显性表现,区域竞争力过程在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分行的各种能力,突出的是区域竞争力实现的背后推动因素。对此,本文将区域竞争力过程分解为获利能力、市场扩张能力、成长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五方面进行区别评价。

(1)获利能力。反映商业银行分行通过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产出最大化的能力。

(2)市场扩张能力。反映银行在同业竞争背景下,通过不断整合金融产品,完善营销渠道,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3)成长能力。反映分行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4)风险管理能力。反映分行在风险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技术、管理组织及管理机制的全方位综合能力,突出银行在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等环节中的管控实力。

(5)自我控制能力。反映分行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主动摒弃短期化经营行为,建立规模与能力相适应、管理和发展相协调、约束和激励相统一的综合能力。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概念及其评价体系,结合区域竞争力结果和过程两个评价体系,逐一分解各个能力单元,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区域竞争力评价方法

总体思路。本文关于区域竞争力评价方法的总体思路是:延续上文分析逻辑,将区域竞争力区分解为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对银行经营成果指标和获利能力、市场扩张能力等五项能力指标逐一与市场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分项汇总相加后,得到区域竞争力结果指数和区域竞争力过程指数,然后将两者进行乘法处理,最终得出完整的区域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在对最后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时,本文将结合策略方格模型设计思路,在二维表格中描述各行所处位置,以检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

本文所设计的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评价方法,与已有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中所使用的IMD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数学综合判定法等方法相比,简单易操作,且适用性较强。此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权重分配设置困难的问题,通过利用数据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比较分行在市场中相对位置,从而忽略了各指标间的权重关系,避免了人为干扰因素。克服了传统方法需大量数据才能进行评价的问题,此方法是建立在有限公开的数据基础上,且整个评价分析过程简单易懂,社会各界均能从中获取所需信息。

评价过程。通过收集、处理、编制、分析、检验五个环节完成对商业银行分行的评价。

(1)原始数据收集。根据当地银监局及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报表、各家上市银行总行公布的年报、地方金融统计年鉴及区域内公开披露的各类信息,计算每个指标的实际值,并对实际值进行分类排名。

(2)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各项指标的经济意义和表现形式不同而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对每个指标值(包括市场平均指标值)进行标准化转化,形成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具体做法是,将每个指标值与分布的算术平均值之差除以标准差。标准化后的数据即实现了与市场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的初衷,又方便统一运算。

(3)区域竞争力指数编制。按区域竞争力方程式,将标准化后的区域竞争力结果和过程的内部指标值进行分类相加,分别形成各自区域竞争力指数。然后将两个指数相乘,最后得到完整的区域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

(4)评价结果分析。在对区域竞争力结果和过程进行单项分析的基础上,借用策略方格模型设计思路对分行的区域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并简述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具体途径。

(5)评价结果检验。通过收集现有评价主体对商业银行分行的评价内容,进一步检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区域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样本选取背景

宁波市是我国十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本文选取了宁波市十家股份制银行分行作为实证分析的客观对象,以检验区域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性。十家行中最早成立的是浦发,最晚是2006年成立的华夏。经过数年经营,各行都已顺利渡过了成立初期的适应发展阶段,现正处于稳定增长期,因此有了统一比较的客观基础。此外,十家行业务经营模式差异性不大,且经营背景基本相同,对比分析后更能说明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实证分析过程

本文选取的评价年度为2010年,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宁波人民银行、宁波银监局的统计报表,各上市银行总行公布的年报和网站信息、《2010年度宁波金融统计年鉴》及宁波银行业各类公开的数据信息。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逐一计算各项评价指标值,汇总相加形成区域竞争力指数,再按上文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区域竞争力结果指数。对区域竞争力结果评价体系中表示银行经营结果的三项显示性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计算,汇总相加后得到区域竞争力结果指数,如表2所示。浦发、中信、光大区域竞争力结果指数值排在前三名,浙商、兴业、招商则处于后三名。

区域竞争力过程指数。按照区域竞争力过程评价的五个方面分项计算指标值,在形成获利、市场扩张、成长、风险管理、自我控制五个能力指标值后进行相加处理,得到区域竞争力过程指数。

区域竞争力指数及其结果分析。为消除原始数据标准化过程中出现的负数情况,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直观,本文按照通用统计方法分别对区域竞争力结果指数和过程指数进行百分制转化,形成标准差为10,均值为90的百分制标准得分。即,

区域竞争力结果(过程)指数百分制得分=90+结果(过程)指数*10

百分制处理不影响原先评价结果的相对位置。然后,将两指数进行相乘,最终得到完整的区域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如表8所示。

区域竞争力评价结果检验。在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了各行2010年度的业务发展情况,参考了年度监管评级、分行系统内排名等信息之后,本文认为对宁波市十家股份制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的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并通过对部分行的综合分析得到进一步验证。

(1)浦发。在所有区域竞争力结果和过程13项指标中,浦发有6项指标市场排名第一,最终得到的三个区域竞争力相关指数也排名第一,这与专家访问中得到信息完全一致,浦发确实是宁波区域内同类银行的领头羊。但值的注意的是该行的成长性指标排名不够理想,调查中也发现同样问题,这可能与该行的大中型客户定位有关系。

(2)中信。与浦发相比,该行的区域竞争力结果和过程均处在辖内同类行第二位,这与实际市场情况基本吻合。该行的内部管理上较为稳健,企业文化较为温和,2010年度加大了市场拓展力度和存量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部分竞争力指标排在市场前列。调查中也发现,该行在年度系统内排名上升较快。

(3)民生。从评价分析可知该行的区域竞争力过程好于结果,说明该行中小企业战略定位在宁波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其“商贷通”中小企业系列产品在2010年度发展情况良好;部分指标如资产收益率、净息差等均市场排名第一,反映该行的资产获利能力优势。但调查也发现该行部分业务的合规性问题较突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这从区域竞争力风险管理能力指标中得到了验证。

(4)光大。综合区域竞争力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可知,该行当年的经营成果相对较好,尤其是风险把控能力和盈利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优势,但由于2010年度不良贷款处置进程不是很理想,且存在存款波动问题相对突出等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情况,这从2010年监管部门的各类公开通报信息中得到了验证。

(5)招商。根据国内《银行家》杂志2010年度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可知,招商银行总行在同类银行中排名第一,但本文的分析结果为第九,走访调查结果也显示该行名次未达到市场前几名,这可能与分行经营模式不够稳健、客户拓展力度相对不足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提高区域竞争力途径简述。从上述实证分析过程可知,商业银行分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于如何将区域竞争力过程优势转化为结果优势,如何通过调整过程要素组成结构以提高潜在竞争能力。基于此,本文认为提高分行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区域竞争力过程组成要素中的六大能力。具体为:一是平衡好资源投入总量和使用效率间的关系,合理控制非生息资产规模;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提高资产定价水平,确保获利能力稳步上升。二是以优化投入产出比例为原则,积极协调市场扩张数量与质量间的关系;集中优势资源拓宽市场发展渠道,实现网点单产和人均单产的稳步上升,努力提高市场扩张能力。三是以客户价值实现为核心,积极探索差异化经营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为着眼点,加大与区域金融市场的融合力度,提高成长能力。四是实现从风险管理向风险经营方向转变,提高对各类风险的掌控能力;建立以机制控制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积极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切实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五是摒弃盲目的市场规模扩张,采取措施约束各类短期经营行为;积极推进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的协调发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本文是在充分分析商业银行分行经营特性的基础上,根据评价体系内在逻辑,严格区分评价目标,精心筛选并制定了三个反映区域竞争力结果的显性指标和十个反映区域竞争力过程的能力指标,利用数据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反映银行的区域竞争力差异,从而对商业银行分行进行评价。这对商业银行分行提升竞争力提供了参考思路:一方面要不断增强获利能力、市场扩张能力、成长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商业银行分行五方面能力,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注重获利、市场份额和风险控制三个经营成果。这样才能获得较好评价,成为竞争能力较强的“好分行”。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