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防治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防治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30例临床回顾性分析体会。结果:阑尾炎术后13例,胆囊切除术后6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5例,宫外孕术后4例,子宫切除术后2例,其中保守治疗21例,8例手术治疗,1例放弃治疗出院。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防治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所致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及顺利通过肠道,肠梗阻不但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变化,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紊乱,临床病程复杂多变,粘连性肠梗阻在肠梗阻中较为常见,其发生率占各种肠梗阻的20%-40%,其中80%是手术粘连所致。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0-71岁(平均52岁),患者都有手术史,发作前有暴饮暴食或剧烈运动,以往曾有梗阻8例,入院前均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其中2例外院转入。查体:腹部膨胀,可见胃肠蠕动波及肠型,满腹稍压痛,轻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可闻及高调金属音或气过水音;X线腹部平片示:腹部扩张肠管,部分小肠液气平面,其中小肠梗阻25例,结肠梗阻3例,小肠合并结肠梗阻2例。

1.2治疗方法

1.2.1保守治疗:(1)胃肠减压:是首要治疗方法,通过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腹胀,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减少肠麻痹机会,有利于局部和全身情况的好转,一般采用单腔胃管,但低位肠梗阻时可用双腔胃管,其下端带有气囊,借肠蠕动推动气囊将导管带到梗阻部位,减压效果较好。(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最常用的是输注葡萄糖等渗盐水,根据尿量可补钾。(3)合理使用抗生素,单纯性梗阻早期可不用抗生素,但对单纯性肠梗阻晚期应选用对肠道细菌敏感的抗生素。(4)其他:采用低压气钡灌肠,经乙状结肠镜插管,腹部按摩及颠簸疗法等手法复位法。

1.2.2手术治疗:(1)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下剖腹探查;(2)术中动作轻揉,注意尽量减少对肠壁浆膜的损伤,找到梗阻部位行肠粘连松解术,对未引起梗阻的部分,不应分离,必要时可采用小肠折叠排列术;(3)如一团肠袢紧密粘连无法分离,可行肠切除吻合术,若无法切除,可行短路手术【1】。

1.3结果:30例患者中21例行保守治疗成功,8例手术治疗,1例未成功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讨论

2.1确诊为肠梗阻宜先保守治疗,特别是粘连性肠梗阻【2】,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选择手术,手术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但也是引起肠梗阻的诱因,粘连性肠梗阻有10-25%迟早会发生绞窄性肠梗阻【3】。粘连性肠梗阻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扭曲,故选择好手术时机是提高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30例肠梗阻患者先进行积极保守治疗,其中21例患者治疗生梗阻缓解,8例经手术治疗症状缓解,1例因年龄较大放弃治疗。具体方法要根据肠梗阻的类型、部位和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定。

2.2粘连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肠梗阻之一,约占机械性肠梗阻的60%。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临床上以后天性多见。常见于腹腔手术、炎症、创伤等引起。临床上以手术后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占大多数。治疗根据粘连性程度采取治疗方法。

2.3及时正确治疗腹腔炎症对防止粘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还要特别注意的是腹腔手术止血不彻底形成血肿;肠管过久暴露于腹腔外或纱布长时间覆盖导致浆膜损伤;手套上未洗净的滑石粉等异物带入腹腔;腹膜撕裂缺损;大块组织结扎;腹腔引流物的放置;腹腔或腹壁切口感染等。此外,及时正确治疗、术后早期活动,都有利于防止肠粘连形成。

2.4对临床上常见的单纯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特别是广泛肠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如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或怀疑绞窄性肠梗阻,或反复频繁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应按粘连的具体情况而定【3】。粘连带为小片粘连可施行简单切断分离;如广泛粘连而屡次引起肠梗阻可采用小肠折叠排列术将小肠顺序折叠排列,缝合固定于此位置,也可采用小肠插管内固定排列术【4】。如一组肠袢紧密粘连成团引起梗阻,又不能分离,可将此段肠袢切除一期肠吻合术;如不能切除,则行梗阻部分近、远端侧侧吻合短路手术或在梗阻部分以上切断肠管,远端闭合,近端与梗阻以下肠管做端侧吻合。

综上所述,肠梗阻在临床治疗上首选保守治疗,特别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做好积极的治疗,效果是很好的。

参考文献

[1] 贾成林,沈国新.术后肠粘连的保守治疗.浙江创伤外科,2008,3

[2] 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0-481.

[3] 常学忠,陈冠新.232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9,6(6):28-29.

[4]王青,吴远林.小儿急性肠梗阻120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