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培育文化品牌 建设精神家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育文化品牌 建设精神家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遵义市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千年播州人文荟萃,长征文化彪炳千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更激发出遵义人民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巨大热情。近年来,遵义市在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的进程中,着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动了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经常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被省委宣传部授予2011年宣传思想工作创意奖,成为贵州文化百花园的奇葩。

“五朵金花”绽放黔北

广泛举办“激情广场”,不断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去年举办的首届“激情广场·红歌之星选拔赛”评选出了2011年度遵义“十大红歌之星”,挖掘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社会反响十分强烈。今年5月举办的“同一·迎红杯2012遵义激情广场红歌之星选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歌手悉数登场献唱。“激情广场”成为百姓展示风采的舞台和选拔、培养、输送优秀文艺人才的平台。随着“激情广场”品牌的推出,歌咏大赛、舞蹈大赛、赛诗会、故事会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也异彩纷呈,城乡各地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

全力搭建“乡村大舞台”,着力提高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乡村大舞台”是遵义农民歌颂美好新生活、展现艺术才华、欣赏文艺演出、共享文化成果的重要平台。目前,全市农村自发修建130个,成为农村文化活动主阵地,一台台精彩的文艺节目,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饱享“精神文化大餐”。除此之外,遵义市初步建成了集思想教育、科技培训、文化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民文化家园”219个,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2010年10月,在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举办的首届“乡村大舞台”活动中,吸引了2000余位乡村歌手参赛,观众达10万余人。

精心筹办“文化大讲堂”,尽力满足各类人群的求知愿望。“名城大讲堂”是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让市民学知识、长智慧而搭建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先后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18期,场场座无虚席。有王蒙主讲的《红楼梦》、马宝善、廖名春主讲的《易经》和《论语》、阳和平主讲的《红色文化的魅力和自己的红色中国情结》等。为方便学习,“大讲堂”还进基层、进军营、进企业、进校园,带动各级各部门纷纷开设各具特色的文化讲堂85个,举办各类讲座1000多场,听众累计达30余万人次。

倾力打造“百姓剧场”,逐步缓解群众对舞台精品剧的深度渴求。自2010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共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购买和组织编排舞台精品剧目,包括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内的8个国家和省级优秀院团走进遵义百姓剧场,免费展演包括《月照枫林渡》、《四季情韵》,《依依山水情》、《娄山关月》等68场,群众对舞台精品剧目的渴求得到一定缓解。同时,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500余场(次),为耕耘在乡村田间地头的老百姓带去欢乐。

深入开展“科技文体活动”,系统展示新农村新农民的崭新风貌。 “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周”是遵义最具草根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它以促进农民“学科技、学文化、强体魄、树新风”为目的,以展示遵义农业新发展、农村新变化和农民新风尚为基本内涵,以农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人人都能参与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农民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周”,包括农畜(农特)产品展示展销、“能工巧匠”作品展示、农民家庭才艺比赛、乡村歌手红歌赛、农民书画展及现场演示、农民诗歌会、农业机械耕地作业比赛、乡村旅游服务员中式(宴会)摆台比赛、“田间捉鱼”比赛等几十个小项,自开展以来,就成为各地竞相承办,每届都有几千农民直接参与的一项文化活动。

心血浇灌春色满园

开展一两次群众文化活动并不难,难的是长期持续开展。这背后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起有效的保障机制。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工作机制、投入机制、激励机制、推动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年年创品牌的工作局面。

着眼满足文化需求,坚持“政府主导、民生引领、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一是精心开展组织策划,大力开展宣传发动,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坚持按需供给,实现共性需求与个性培养的有机统一。二是深入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各种座谈会征求意见,进一步加深对对群众文化的功能、地位、意义的认识。积极“聚民声、了民意、听民愿”,切实了解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状况以及对文化活动的期待,并及时梳理“民意”,将“民智”充分汇聚到文化活动的统筹安排和策划、展演中来,务求文化活动取得实效。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关心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的热情和活力,形成全社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努力打造具有遵义特色、遵义风格的文化精品力作,使我们的文化产品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

着眼激发文化活力,坚持“定量补贴、单位自筹、项目带动”的投入机制。在经费投入方面,每年市财政都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活动开展。同时采取企业冠名、协办等方式出资赞助,仅2011年就吸纳社会资金300万元。各县、区(市)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经费的投入和管理工作。如湄潭县2011年的激情广场活动,全年投入12万元,带动资金36万元,就举办了12场晚会,既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又减轻了财政负担,同时大大刺激了社会团体举办激情广场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着眼提高文化档次,坚持“人才塑造、递进培育、选聘优先”的激励机制。在“人才塑造”方面,通过在各类活动中检验和培养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在“递进培养”方面,打造“多元化”成长路径,先后组织优秀文艺人才深造,着力提高其艺术涵养和表演水平;在“选聘优先”方面,坚持量才使用与择优使用的有机统一,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入市直文艺院团工作或聘为遵义市群众文化指导员,对群众文化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从而引导更多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着眼打造文化遵义,坚持“动态管理、强基拓源、品牌提升”的推动机制。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保证群众文化品质为基准,以创建群众文化特色为抓手,以塑造群众文化品牌为目标,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增强文化品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围绕如何创建文化、精炼文化、传递文化、完善文化,形成了“鼓励创新、去其糟粕、精益求精”的动态管理模式,着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修建农民文化家园、健身中心、市民小广场等设施,不断拓展群众活动空间;广泛引进精品文艺节目,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并与时代精神融会贯通、创新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文化魅力、黔北效应的品牌文化活动。

文化硕果众人分享

五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尽可能满足了不同层级、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系统构建了群众文化活动框架,既彰显了地方文化特色,又推动了相关工作的蓬勃发展。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激发出广大干部群众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是五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五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实施以来,各县、区(市)也紧密结合区域实际,不断丰富五大品牌的内容和形式,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科技、音乐、体育、歌舞剧等文化艺术融入百姓生活,实现了“闲有所乐”,农民群众的满意率、生活指数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文化活动的参与率和影响力日益提高,群众普遍反映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愉悦,群众精神风貌进一步改善,生活品位不断提高。

二是五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设备的升级、人才的培养、技术的更新。群众活动的开展,不仅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做出了贡献,也不断带动着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各具地方特色、富有民族风情、传承民间文艺的一支支文艺队伍快速成长,并活跃在城市、农村,通过艺术加工和表演形式,影响并带动周边群众全力向幸福生活迈进。

三是五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当前,我市正在开展“四在农家”和“四民社区”创建,群众“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朴素愿望和市民“求安全、求便利、求快乐、求康宁”的美好向往,需要精神的支持和执着的追求,需要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五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网络、丰富文化活动、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逐步形成的,符合时代特征,体现出文化对扩大消费的推动作用,带动了相关服务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一批农村文艺人才实现了就近就业。五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升级和塑造,需要进一步增加文化含量、文化品位和经济价值。就遵义市而言,要认真研究并实践文化如何引领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为广大群众投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责任编辑/赵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