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但愿《独唱团》不是派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但愿《独唱团》不是派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正如《独唱团》的英文名叫做Party,很多人都希望它不是派对,不是文艺腔和愤少天堂,都希望自己能从中找到意义。

老实说,现在对《独唱团》进行评论是很不公平的事情。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做这样―本杂志花费了多少精力,而这些精力又有多少是耗费在了杂志之外。

作为中国青年中最具影响力的现象级人物,韩寒的每一个举动都会形成社会讨论的漩涡,更何况他这本姗姗来迟、传奇式的《独唱团》。7月6日首发,上市那几天,网络上人人都在询问哪里可以买得到,据说,首期50万本已经沽清。而现在,把那些嘈杂的声音置诸脑后,再翻开这本杂志,从一个读者角度看看这本杂志到底带给我们什么。

开篇的重头文章是周云蓬的《绿皮火车》。周云蓬现在已经是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歌、他的生活方式原本已经到了最纯粹、最自我的境界。不过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很多读者会和我一样惊奇地发现,原来周云蓬的文字也是如此的干净。从故事到语言,周云蓬都处理得非常直接,无论是不是周云蓬的粉丝,或者是不是文艺青年,应该都会被这篇文章粗粝的质感所击中。

接下来,问题就来了。读过《绿皮火车》之后,之后的文章再也不能对我有所触动,和《绿皮火车》相比,它们显得那么矫揉造作,它们似乎都在捂着心口,努力地引起你的注意。尤其是几位著名港台文化人的作品,我开始怀疑,它们是否适合在杂志上体现。港台文化人似乎更适合为报纸写专栏,因为短,因为琐碎,因为他们习惯迅速开始、迅速结束,从中略有几分感悟即可。这样的专栏如果在报纸上出现,非常好,我只需要“看”就可以;可杂志,需要我去“读”的,它们就显得太轻了。

在视觉上,除了118页开始的那组漫画有一些意思之外,其余的图片完全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不能说坏,可也说不出好。

最让我感到疑惑的是,《独唱团》为什么要采取芜杂的排版方式呢?在41页之前的文章都只分一栏,而42至47页则分为三栏,到48页又变回分一栏,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唯一想出来的解释是,41页到49页这篇文章(《所有人问所有人》)必须要固定在这几个页码上,如果全分三栏,就会造成49页的三栏参差不齐、很难看。但是,这真的是原因吗?从技术上讲,这是非常容易解决的啊。从62页开始。又分两栏了。这是散文和小说的界限吗(之前看上去像是散文,之后看上去像是小说)?

说到排版,并非是我挑刺。虽然说分不分栏、分几栏,都有各个杂志自己的表达,但总的来说,阅读舒适度是有一定规律的。读者总喜欢阅读“长”的文章,而不是“宽”的文章,如果一篇文章需要横向看很“远”,就会让读者很烦躁。这也是为什么Android上的Chrome浏览器比iPhone上的Safari浏览器舒适的原因,Chrome放大页面的时候会自适应页宽,而Safari就只能会让你磨平你的指纹。在纸质杂志上,其实道理也一样,分栏会让读者看的时候更舒适。

如果可以比拟的话,无论从手感、视觉还是文章质量上,《独唱团》都无法同《读库》相提并论。唯一可说的,我想,《独唱团》的读者群至少要比《读库》年轻20岁。

对《独唱团》本身的评论也就到此为止,我不想多说的原因是,《独唱团》的价值并不在于这本杂志或者第一期的质量如何。相信很多人都在端详40页上的X光照片,相信很多人也在读过第一期之后感到失望,“一点也不刺激啊”。正如《独唱团》的英文名叫做Party,很多人都希望它不是派对,不是文艺腔和愤少天堂,都希望自己能从中找到意义。问题就在于此,我们都知道韩寒的意义何在,所以《独唱团》也因此被赋予了与此相同的意义,甚至不管韩寒自己愿不愿意。让韩寒去独唱,大多数沉默的人则在他背后成团。

这多少有点不公平。

无论韩寒打算把《独唱团》办成什么样的杂志,我唯一希望的是,它能成为正式渠道外的一本有亮色的杂志,并且活下去。如果它还让我们拿在手里暗自微笑,那就足够了,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