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藏\汉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藏\汉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096-02

【摘要】目的通过本研究寻找藏、汉高血压人群ACE基因遗传易感性,为藏、汉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与基因治疗靶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青海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结果携带D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可能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偏高相关,而与藏族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无关。结论ACE I(插入)/D(缺失)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ACE基因聚合酶连反应(PCR) 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调节心血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键酶,它使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AngII),AngII进一步在人体内表达生理效应。有文献报道:ACE基因的表达决定了ACE的浓度及其活性[1],从而参与人体血压的调节。不同国家、地区、种族,该基因的变异不同,因而存在明显的种族和地区差异。青海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汉族和藏族是青海两大民族,有着特殊的遗传背景。本文应用PCR技术对青海藏汉组高血压病人群的ACEI/D多态性进行分析,为青海藏、汉族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资料。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随机选择的汉族血样标本均采自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藏族血样标本均采自青海海南州人民医院。祖籍均为3代以上父母双方均为汉族、藏族者入选。共选取汉族 213例人,其中高血压 116 例,正常对照组 97 例。藏族164例,其中高血压 84 人。正常对照组 80 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WHO修订成人高血压分类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方法:入院后抽取静脉血3mL,用EDTA抗凝,按采用碱裂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全血DNA提取试剂盒购于天根公司。引物设计与合成:参照高静[2]报道设计引物并委托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引物序列如下:5,-CTG GAG ACC ACTCCC ATC CTT TCT-3,,5,-GAT GTG GCC ATC ACA TTC GTC AGA T-3,。PCR扩增仪(HBPXB 6-B,Hybaid公司);PCR反应体系为25L:模板DNA 0.5L,正反引物各1L,2×Mix 12.5L,ddH2O 10L。反应条件:预变性95℃60s,95℃10s,55℃30s,72℃20s,共计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600s。取3L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稳压120V电泳约40分钟,然后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资料分析。用基因计数法计算基因型频率。临床各项指标使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基因型频率分布使用卡方检验。多个样本间的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并通过S-N-K-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

2 结果分析

2.1 ACE基因型检测结果

经PCR及电泳可得出3种基因型,分别为II型(490bp),DD型(190bp)和ID型(490bp和190bp)如图1:

藏、汉族高血压患者不同基因型间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两两比较,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候选基因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肾素基因、AT-O基因及糖皮质激素基因等[3]。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的关键酶,研究发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16个内含子中存在着插入/缺失(I/D)多态性[4],这种多态性与ACE水平密切相关,其水平又参与了血压的调控。在本实验中,表1结果提示:血管紧张素I/D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汉族高血压患者的致病基因,不是藏族高血压患者的致病基因。表2结果提示:在汉族高血压组中,携带D等位基因的基因型血压水平明显高于II型患者。而藏族高血压组中,三种基因型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CE基因多态性参与了汉族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携带D等位基因的患者血压显著高于II型患者。

但是在藏族高血压患者中三种基因型与高血压病的严重级别无关。推测ACE I/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藏族高血压的发病无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省藏族地处海拔较高,紫外线较强,饮食等相对特殊造成基因突变或者ACE基因与其他高血压致病基因有特殊的连锁反应所致,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只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的ACE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今后应从多个致病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钟江华,云美玲,金水晶,等.海南黎族高血压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7):63

[2] 高静,席焕久,等.藏族人群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布[J].解剖学杂志,2007,30(2):227-228

[3] 周林.高血压的相关基因[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期,1998,25(2):84-87

[4] Rigat B,Hubert C,Alhenc GeLas F,et al.An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in the 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 gene accounting for half the variance of serum enzyme levels[J].J Clin Invest, 1990, 86: 13 43-1346

作者单位 青海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