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生物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阐述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项措施,达到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等健康心理教育的目的,以及如何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物教学;渗透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因为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这意味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现代教育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

生物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那么,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科,也担负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呢?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借鉴和参考同行的做法,现将自己的经验呈现给大家,以求共同商磋和交流。

一、备课时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的时,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讲授“关注癌症”时所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虽然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易分散转移,但人体有无数免疫细胞时刻在监视着癌细胞;只要保持健康心态,合理锻炼身体,就能保持健康的身体。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增进了交流,加深了友谊,化解了矛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糖拌西红柿、盐拌黄瓜时盘中的水从哪里来的?观察马铃薯条、胡萝卜条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学生利用自备的材料,自愿分组,设计实验。在学生热烈讨论过程中,我倾听、微笑、点头,并未过多干预。

三、注重个性差异,关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每个班级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中学生成绩的好坏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个性、品质、智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因情施教,注重个性差异。在教学目标确定上要积极根据学情分层次教学,坚持让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使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进步。因材施教、因情施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四、在生物教学中解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生物学教师要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期学习的愿望。”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变化,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忧虑等情绪,要适时调节、疏导。教师要有能力妥善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或者与学生的交谈,可以很容易地发现班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对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与他们交流、谈心,通过沟通的方式来劝导,帮助其改掉坏习惯,形成好习惯,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形成远大的人生理想,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物教师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让更多的生物教师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老师都应该是心理辅导者。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培养上,而是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适时地进行渗透,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总之,在生物学科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宋广方.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12.

[2]汪忠.分子与细胞・教学指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