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职语文课被边缘化的应对之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语文课被边缘化的应对之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文是学生各学科学习的基础,但近年来中职语文课处境尴尬,社会、学生不认同,语文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语文课堂日渐被边缘化。我们必须教学内容、教法创新、教材取舍、服务于学生等多措并举,改变现状,找回中职语文应有的尊严。

关键词: 中职语文 边缘化 多措并举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继承和发展祖国的母语、培养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等是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一系列重大任务。传统的教育体制一直把语文看做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各级各类升学考试或晋升考评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在各类学校的教学工作舞台上,语文老师一直担任的都是“主角”,稳坐第一把交椅。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的语文课程,在整个中职校课程体系中理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实情况是,它作为基础学科,在专业林立的中职课堂里似乎无足轻重,日渐被边缘化,沦为陪衬。

(一)中职语文被语文教育界边缘化。

在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无论是和普通高中教育中的语文学科比,还是和职业教育中众多学科比中职语文课无疑都处于是弱势地位,中职教育中的语文学科越来越边缘化了。多年以来轰轰烈烈进行的新课改涵盖了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涉及职业教育的却很少;与中职语文相关的信息资料严重缺乏;专家学者们做讲座搞培训讲的谈的都是普通中学的问题,举的也是普通中学的例子。中职语文教学的研究也是冷热不均,只有少数人,主要也就是一些职业教育研究人员在作支离破碎的研究,多数教育专家学者远而避之,社会大众更是漠不关心。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中职语文课却“年年岁岁花相似”,了无新意,毫无进展。事实上已经造成中职语文教师不思进取、“不进则退”的局面,发展下去,势必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每况愈下,更加边缘化。

(二)在专业课林立的中职学校被学生边缘化。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专业课的无可替代的重要性,文化课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而以下的情形又加剧了中职语文被学生边缘化:职中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造成他们对语文知识知之甚少、成绩欠佳;一些工作在职业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内心有牢固的“主角”观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锐意改进教学方法,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思维和授课方式,将偏难的或实际用处不大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语言模糊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对语文课的感觉是可有可无,一节课或几节课不听都不妨碍语文成绩;即便是认真努力地听好每节课,准确无误地做好每次作业考试,也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语为主科是每天必修的内容,而从小学到初中甚至到高中(职中),教材一脉相承,教师的教法大同小异,教学知识点相差无几,学生往往觉得小学学过的,初中还在学,甚至于高中还在学。但是这种长期反复的学习往往考不出好成绩,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种种因素造成学生重专业轻文化,特别是语文课被大部分学生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课程。

(三)被家长、社会边缘化。

目前的就业市场上,技工生“热”过本科生,这个信息的背面透露的是“社会需要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的理念,那么,既然技术如此重要,语文学不学有何紧要?我只要把专业课学好了,就能找到工作了。现代社会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语文教学“繁、难、偏、旧”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并且由于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不像理工科课程那样通过学习一个原理、做好一个实验就能使学生某一知识点的水平得到立竿见影的提升。所以,家长、学生甚至学校不把语文放在眼里,认为它可有可无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职学校的这种重专轻文,以专业为轴心,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中心的培养模式造就出来的专门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人文底子不足,创造能力不强,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个人也难于生存和发展。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美国学者博伊曾指出,如果学生只是局限于太狭窄、太技术化的知识,就很难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及人道主义精神。他呼吁“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

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成为众多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心头之痛,职语文教学应以自身的成绩在中职课堂争取更多的尊重。如果大家都原地踏步,容忍目前的教学状况继续持续下去,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学生语文素养惨不忍睹、一塌糊涂,那么中职语文课最终将以自身的毁灭而从中职学校课堂上消失。中职语文课改迫在眉睫。面对中职语文如此尴尬的处境,大家迫切希望中职语文教学能够改善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我们的中职学生能在感兴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这个难题职教人也做过大量有益的探索,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中职教育一端连着初中学习,一端连着社会就业,那么中职语文的教学改革也必须结合这个实际情况,既立足于学生的现有基础,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顺应时展的趋势,根据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合乎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和实际要求,是每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认识。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立足于职教和学生的实际,突出职业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

(一)明确目标,降低难度,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方向、落实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有利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利于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过程,有效地保证教学效果。他还说:“有效的教育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职中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制定职中语文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要突出职中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同时,还要从职中学生的实际语文基础、语文能力出发,针对他们语文学习基础差、兴趣低的实情,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习负担,让学生“轻装上阵”,在学好基本实用的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钻研专业技术知识。这样语文教学在学生专业技术科目学习中的辅作用才能够凸显出来。

(二)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重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评价方式不改,教学改革就无法有质的突破。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积极倡导实施发展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努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方式不改,课改就无法有质的突破。我们对学生的学期评价是按照期中30%、期末40%、平时30%的比例确定学期总评,而对学生的终业评定则完全只是以会考分数是否合格为唯一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有其许多的不合理。我们的学生,差距很大,不像普高录取的时候最高的与最低的分数相差只有几十分(后门生除外),同一个班内两个学生中考成绩相差一二百分是很普遍的情况。如果教师忽视了其语文学习过程而只看重最终考试数据,这必将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愈弱的出现,甚至还会出现平时表现与考试成绩的逆向反映。这会极大伤害、抹杀基础较差但学习较为努力、表现较好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应当更关注学生的亮点,唤醒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美好记忆和向往。

(三)扩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用语文能力,服务学生就业。

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职业渗透,对教学内容进行“选用”与“扩展”,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前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需要调整。需要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敏感,用富于生命的语文去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过渡到“培养学生会说中国话”;需要把“思维训练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转换到“训练学生能听懂中国话”;需要将“教师变教材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并将其转化为人格和理念”调整为“培养学生能读懂些文章”,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向“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向发展。可见,要在以前强调语文的文学性、人文性的同时,必须凸显其实用性。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与社会接触,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左右他们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说比写更重要、更难。因此,口语表达训练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强化训练:(1)开设普通话课程,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平时用普通话交流。(2)开设演讲课,着重强化学生演讲思路、演讲思维、演讲艺术、演讲气质及演讲效果的学习和训练。(3)开展实用口才训练,让学生掌握在不同场合说话的要求和技巧,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提高文字书写能力

一手好字就像是一个人的名片,中职生走人社会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说话和书写能力。然而,大多数中职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太差字写得不仅不规范、不美观,令人无法辨识,而且写字速度也很慢,错字、别字多。因此,中职语文课程应该开设写字、书法等课程,让每个学生都练成一手好字。这既可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准备一张有分量的名片,又可为他们在工作中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3.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工具,应用文写作是中职生必备的能力。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例如,可从专业课程的角度出发,开设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如文秘专业开设公文写作课程,会计专业开设财经应用写作课程,商务专业开设商务文书写作课程等,以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

(四)大胆整合取舍教材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试想:假如一节课教师只提供两个信息,但学生对两个信息都不感兴趣,学生就会拒绝接受,整节语文课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无意的;假如教师提供的是十个信息,其中总会有一两个信息对学生有吸引力。如果课堂上涉及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又对每一篇都进行科学的取舍。无形中会加大课堂信息量,符合学生的求知需求。当然这取决于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对此是否能够接受?例如:语文第一册前三单元用读书一条线将五篇课文贯穿,将教学重点确立在“读书”上,而非面面俱到,不仅增大信息量,更使单元知识紧凑。与此同时,可以以教材的某一篇文章为基点,相同类文章扩展;向其同题作品延伸;向其相关联的内容延伸;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文字或评述性文章扩展。同时,还可以将富有哲理的、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研讨,更好地寻求学生与文章的契合点,这样教师能够有更多的自,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自主课堂。我想:如果文章符合学生的实际、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也许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不争的事实。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能力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阅读指导要从易到难、从多到少,有渐进的层次;还要有广博的视野,只要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的优秀时文,经典名著、优秀期刊都要涉及,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职生的要求也在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总有一天中职语文会赢得学生的心,赢得社会的尊重,找回它应有的尊严,

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我们不该无所作为。

参考文献:

[1]沈寿鸿.开放式课堂教学实践刍议[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09).

[2]杨德广.我的教育观[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