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孩子带着你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孩子带着你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别以为花功夫在网上COPY益智游戏,或专程去书店精挑细选购回玩耍宝典,孩子就会赏脸参与,玩到不亦乐乎。事实一再教育我们,越是百般殷勤地“找乐”,宝贝儿们越显得兴趣缺缺、极不耐烦。

承认吧,我们已黔驴技穷,似乎再也想不出好点子陪孩子玩。然而乏善可陈的亲子互动,却是亲密关系培养的大忌,不善玩耍的孩子,也难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放松点儿,急坏了的父母们,想和孩子开心地玩,其实并不如想象中困难。

妈咪,你OUT了

很多父母都在抱怨,每次抽出时间陪孩子玩时,却总是容易热脸贴上冷屁股,遭遇他们的冷漠回应。常见语总是这样,不好玩,不想玩,不高兴玩……导致自己和孩子的互动越来越乏善可陈。

时代在进步,教育观念自然也大步向前。每个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都会重视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并希望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既调动孩子的兴趣,也让其从中学到本领。

总被3岁女儿拒绝的杭州人韩仰就提到:“生完孩子后,我就一直没去上班,在家做全职妈咪。女儿较小的时候,我的重心在料理她的日常饮食起居上。2岁半开始,小人儿就对周围世界表现出了探索和好奇,我当然乐得跟她玩。但到她3岁时,我已经把童年记忆里跟父母一起玩过的游戏,全部玩遍了。”

很多妈妈都存在这个共同困惑,唱歌张口即来的,不是“小燕子穿花衣”,就是“丢啊丢啊丢手绢”;做游戏吧,不是坐在地毯上来回摆弄玩腻的小玩具,就是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而等孩子再大一点,把那些网络、书店的“教科书”上为数不多的可操作游戏玩腻后,父母们就真的该哭了。

西安的林忆如就在黔驴技穷后,干脆选择了把孩子送去付费的亲子乐园。她说:“我在西安经营一家女性形象会所,平时工作挺忙,陪孩子玩耍的精力本来就有限,近来每次陪孩子玩时,还总被拒绝。有次连续提议被果断拒绝3次后,我的火一下就蹿上来了,干脆周末把孩子弄去游乐城,我抱着衣服拿瓶水站一旁只管服务,还乐得脑子清闲。”

但事后林忆如也表示,虽然有趣的亲子乐园给很多父母带来了便利,但却是个喧宾夺主的存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任何一个环节缺失,对双方都是一个不可弥补的遗憾。“孩子的每一个成长期都很关键,我当然希望一路都有我做母亲的身影,和耳濡目染的影响。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够自己想出点子,引导孩子去玩,而不是一副‘妈咪,你OUT了’的局外人形象。”

无聊的成年人

话说90后小年轻儿们,总爱把汲汲营生的父母称之为“无聊的成年人”,其中包含的信息不言而喻:缺乏童心,不再对世界好奇,也丧失了相当部分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及想象空间。

即便头疼低幼孩子玩耍问题的父母年轻许多,也不妨从此检讨自身。

为什么不会玩?成年以后,人们总是更依赖生活经验和固定思维模式。对于自己,有太多的“不可能”、“不允许”、“没必要”,投射到生活和子女教育中,自然是无数自我受限。于是,在拥有尚未固化,最迷人、最天马行空的小脑袋瓜儿的孩子面前,还很可能嘲笑他们的所言所想幼稚、不切实际,一手阻挡了孩子在玩耍中的想象与创意外,要想出让孩子觉得有意思的玩耍点子,就只能完败。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忙于工作的父母,他们在成人的世界打拼,以期为孩子换取衣食住行上更优渥的条件。面对精力充沛的孩子时,他们更担忧如何一直生龙活虎地陪孩子玩下去,一不留神却丧失了必要的亲子沟通,根本不知道孩子觉得什么好玩。换言之,当父母们压根儿不知道孩子怎么想时,即便特意在日程表上留出亲子时间,又如何能和孩子玩得开心尽兴?

甚至还有些急功近利的父母,放大让孩子在游戏中学本领的目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质却是满足自己攀比的私欲,及把孩子变成实现自己未完成意愿的工具。将所谓有益孩子的益智游戏,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塞给孩子,那么可想而知,再好玩的游戏,也会变得乏味且面目可憎。

还有就是和孩子玩耍后,那些令人头疼的后续处理问题。比如脏兮兮的衣服,杂乱不堪的房间,谁来帮孩子洗澡,孩子如果受伤了怎么办等等。父母们似乎更愿意让孩子玩点“干干净净的游戏”,结果孩子却觉得无聊透顶。

大概已有不少人发现,孩子正变得越来越像自己。不爱运动,一去户外就开始喊累,更爱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看动画片,兴趣重点竟还有与他人攀比的讲吃讲穿……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只能像限制自己一样,传授给孩子玩耍的框架,因为工作太忙而越少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甚至按我们的意愿强迫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最后则很可能是,父母多无聊,孩子就多无趣。

而一个不会玩、不好玩的孩子,在成长中面临的,将是缺乏动脑和动手的习惯,孤立而无聊的态度,以及被弱化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为此忧心忡忡的父母们,请先学会反观己身,才有可能知道如何去和孩子玩。

来吧,向孩子学习

大概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的源头,如果愿意调整心态和行为,多了解孩子的想法与兴趣,并不强加一些东西给他们,那么思维固化的我们也都还算有救。

其实和孩子一起玩,并不在于父母有多少好点子,要知道,每个成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关键是我们要回到孩子的状态,把这个小孩叫醒。

被亲友称为“绝世好爸”的70后罗宇分享到:“大人都忘了一点,所有的乐趣都在于过程,在我小时候,就从来不存在玩的问题。父母都是厂里双职工,忙得根本没空管我,一放学我就在厂区大院和同龄的几个孩子玩疯了,滚铁环、拍贴画、玩沙包,还跟女生一起跳过皮筋呢。现在的孩子带得太矜贵了,被关注得多,限制也就多,到最后什么都不能玩了。”

“其实陪孩子玩儿,就是放低家长的身段,不要总认为在开发智力和有趣程度上,我们比孩子更懂。我儿子9个月,会爬了,我就跟在他后面爬,追他,他乐得不行,多爬几次,他还会转过来想追我了。跟孩子玩,就是向他们学习,以他的智力去玩东西。”

事实上,当我们放下身段,尝试孩子最简单的玩法时,会发现孩子一定会先于父母不满足这些简单的东西,就像罗宇9个月的儿子一样,“倒追”就是孩子往游戏里加的内容,孩子的创造力远远高于大人。

可见,和孩子玩并没有什么秘密,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成人的天性。

随着孩子的性子,我们会发现能和孩子一起玩的东西很多。资深幼师杨晓曦也提到,5岁的儿子见她总是带便当上班,就把积木装在饭盒里,说,我放了红烧肉在饭盒里,第二天要带去幼儿园。杨晓曦就问儿子,你还要不要炒土豆丝啊?儿子说要,杨晓曦就剪了一些黄色的纸条放进去。

说白了,当我们叫醒了心里的小孩,就必然能观察到自家的宝贝儿在玩什么,为什么玩得如此高兴。就算看到孩子一遍遍地在给娃娃穿衣服,起初觉得很无聊,西,渐渐就会从孩子那里发现不只是穿衣服这么简单的新乐趣,比如,孩子那些可爱得令我们大笑出声的思考和举止。

和我一起好好玩

玩,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大多数成年人在参与子女的启蒙教育时,都是通过“玩给他们看”来告诉孩子,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玩的时候,我们可以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甚至解决他们的行为难题。

不会玩的父母,永远都有一颗被束缚的心,有些还偏要大步流星地往前赶。要实现和孩子一起好好玩的愿望,不妨先学会让自己慢下来,不要刻意去教孩子什么东西,而是纯粹以引导者的角色,去相信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是一种天赋能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一遍遍玩的过程中观察到,随着孩子的性子(兴趣与理解、接纳程度),加上方法、艺术、手法、玩法将其变成创造力,孩子自然就会获益。

其次,就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玩具”。不一定非要花大价钱给孩子买益智玩具,纸壳子、废报纸、树枝树叶、石头子儿,都是孩子的好玩具。这就像孩子在沙坑里可以一玩就是一整个下午一样,在我们看来廉价、无聊、没意思的东西,只要孩子感觉到兴趣,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即便被他们弄得脏乱差,但你获得的却是一个有创意和主见的孩子,代价顶多是些善后和收拾,而且只需要在进行过程中,降低危险,保证孩子安全就好。

再次,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甚至特长后,投入地陪孩子玩耍也很重要,这是建立亲子关系的最佳途径之一。投入,并不是指我们得随时神经紧绷地关注孩子的动向,或者模仿孩子的思维和行为。

大人没必要专门提升想象力,因为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永远不如孩子,承认这一点是最好的。记住,像罗宇和杨晓曦那样,玩的时候,加入孩子的世界,用心陪伴孩子就好。这时我们会发现,和孩子之间还会默契地建立起一些公平和尊重的玩耍原则。

而见证孩子在玩耍中点滴成长,本来就是赏心悦目的事情,只要用心发现,想不投入大概都很难。

最后,承认的精力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处于很高的状态,我们也有情绪及精神低落期,别对自己要求太高。当感觉到特别累、特别疲惫,没有任何心情陪孩子玩的时候,那就干脆坐或躺在孩子身边,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助手,帮他们拿拿东西而已。

你可以这样和孩子玩

这是一些父母想出来的点子,大概看上去显得有些散乱,不过,玩,本来就不是一件需要被条条框框束缚起来规整的事情。如果你愿意耐心看完,也许会为你提供不少思路。

菜妈:玩水永远是孩子的游戏主题之一,只要天气不太冷,在卫生间给孩子一张小手帕或一双小袜子,他们会模仿你的样子,开心地洗很长时间。

公主驾到:给孩子一碗水,一点儿面粉,让孩子和面,捏不同的东西,没有任何不安全因素,孩子还可以玩一两个小时。

奔雷:跟孩子在床上玩扔枕头的游戏,或玩岩浆游戏,床下是岩浆,小心别掉下去。

奶爸向前冲:给孩子找玩伴,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或者带孩子去小朋友家。

光之影:当孩子觉得无聊,就带去户外,去大自然里,路边的树叶、小石子、水洼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