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者出版集团数字出版的实践和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者出版集团数字出版的实践和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读者出版集团在发展的实践中,在认真做好传统出版,不断扩大期刊发行量的同时,对数字出版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很多不足。总体情况是认识有待提高,工作有待深化。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数字出版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待继续努力。

传统出版面临的困难

读者出版集团和全国出版界其他单位一样,在数字出版上也经历了由不清楚到逐步了解,由不会做到逐步探索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我国的数字出版经过多年的发展,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远远超过了传统出版业的增长速度。大家都看到这是一块大的蛋糕,但是想从中得益却并不那么容易。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何认识数字出版的重要性并有所突破,如何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并取得一定的实效,始终是困扰出版界的重要问题。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传统期刊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

传统出版在数量上出现萎缩。数字化冲击虽然没有危及到纸质媒介的生存,但已深深影响到纸质媒介的发展。杂志的数量不断下滑,虽然有止跌的迹象但还没有探底;图书只能依靠扩大数量予以维持,畅销书和常销书很难做出来;教材因为国家政策的调整,每年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的水平上。对出版业的困境,有人将其归为金融危机,也有人归为体制机制,其实真正的原因除了同质化竞争还有数字出版的挑战。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数字出版每年都以30%~50%的速度在增长,数字阅读每年都以6%~8%的速度在增长。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的手机用户超过10亿,手机网民达到3.56亿,互联网网民达到5.38亿,网络普及率已接近40%。也许有人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与传统出版业没有多大关系,但恰恰是互联网的发展分化了阅读群体、分享了阅读时间。

传统出版业的萎缩正是从互联网兴起开始的,既从基础上瓦解了阅读群体、形成了巨大产业链,又从空间上形成包围圈,让传统出版业在压力下求生存谋发展。

要不要和做不做数字出版?这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数字出版是出版界自己提出的概念,但在践行这一概念上却少有作为。对于数字出版之所以畏首畏尾甚至争论不休,归根到底还是怕增加投入影响效益,怕找不到赢利模式带来亏损。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我们认识到,数字出版还是要做的,这不仅仅是与互联网分享蛋糕的问题,还有争取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问题。也许有人认为做数字出版是找死,不做是等死,但做比不做好,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努力争取。我们从2000年开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大胆探索,在加大投入、布局产业、务实求效等几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三年来大体经历了破题、探索、提高、完善这样一些阶段,虽然总体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体量小、发展慢、技术弱等问题。

对数字出版的实践

做数字出版既要有清醒认识,还要有敢于实践和探索的勇气。不提高认识做不了,不大胆探索也做不好。读者集团的数字出版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

组建专业公司作为数字出版的重要支撑。2010年初,集团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迅速组建了甘肃读者数码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依托读者的品牌和资源,第一代读者电子书在当年深圳文博会上登台亮相。当年10月份又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电子书,并获得外观设计专利。2011年研发生产9寸墨水屏第三代电子书和液晶屏第四代电子书。

2012年,集团研发生产7寸平板和9.7寸平板电脑。每一年都推出几款新产品,每一款产品都进行技术的升级换代。产品预装了《读者》30年的内容,并且与中文在线合作预装500多本常销书和最新图书。读者电子书、平板电脑上市以来,总共销售3万多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过去的两年每年都有1000万左右的产值和50万以上的利润,预计2012年可达到2200万产值和500万的利润。

读者手机2012年10月份上市。这款手机是双核、5寸屏,预装了《读者》30年内容,是第一款文化手机和由出版人生产的手机。因为网购价格比较低,只有999元,加上读者对杂志内容的喜爱,该手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市仅两个月已经销售2000多部并且预订5000多部。

下一步集团将加大推广宣传的力度,让读者手机以高品质、低价位走进千家万户,再一次唤起人们对《读者》的美好回忆。在生产产品的同时,我们的读者云图书馆、数据加工业务已经开展。云图书馆拟于近期上线,数据加工与法国助飞集团合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以电子书和手机为载体、以云图书馆和数据加工为两翼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因为读者电子书、手机和相关产业布局的形成,我们成功申报三项国家专利,获得了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数字出版、复制、发行三个牌照,准备在广东惠州建设数字出版基地。集团通过各种手段拓展数字出版业务,提升了集团的整体实力。

积极拓展数字出版。为了加快数字出版的进程,读者集团成立了数字出版中心,统一管理数字出版的资源和平台。数据库建设正在抓紧进行,平台建设也正在完善。

根据数字阅读的需求,在苹果APPStore平台上推出数字《读者》,目前客户终端达到360万,每期订阅量也已达5000多份。与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数字杂志的移动用户已达到5万,手机报订阅达到4万多份;数字杂志联通用户超过6000,手机报订阅也达到6000多份;数字杂志电信用户超过5万,手机报订阅也有较大数量的增长。读者微博的数量在腾讯上达到260多万,在新浪已经达到52万。因为数字出版的深入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对这项工作日益重视,都在想方设法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并且都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

数字出版决定着明天

数字出版必须要有具体的行动,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提高认识、加快进度,等待观望或置之不理都是不可取的。三年来的风风雨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出版业要做好数字出版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三点。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数字出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全新的业务,不是传统业务的物理延伸,也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处理就能实现相应的效果。数字出版的载体、渠道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出版已经颠覆了传统出版的定义,对传统出版已经形成合围之势,传统出版只有适应新形势积极应对。

要有敢于做数字出版的信心和勇气,要有驾驭它的智慧和能力。只要迈出这一步就能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探索。传统出版决定着生存,数字出版决定着发展;传统出版决定着今天,数字出版决定着明天。

产业布局,长远打算。数字出版离不开渠道、平台、内容和终端四个要素,在选择突破口的时候一定要兼顾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主打某一项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产业布局。内容商一定要有平台和渠道,如果能够兼顾终端就会拉长生产链。要注意产业联合与要素联合,单打独斗很难有所作为。要舍得投入一定的资金,没有投入不可能有良性的发展。

贴近市场,发挥优势。产品要创新、技术要创新,管理和运作模式也要创新。要注意利用网络准确把握消费。在数字化发展的实践中,要注意发挥各自的优势,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要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注意培养和引进人才。同时,要有工作规划和工作重点,在具体的实践运营中找到切合实际的产品模式和盈利模式。在积极探索中,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有做出成绩的信心,也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数字出版春天早已经到来,我们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发扬“夸父追日”的精神,遇到挫折迎难而上,探索出一条路子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字出版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读者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