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总工程师――李济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总工程师――李济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济生院士于1943年5月31日出生于山东济南.196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力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从事卫星轨道动力学研究和卫星测控工作.1984~1986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进修,1988~1989年在法国马特拉公司(MATRA)合作开发卫星测控软件.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分别任理事和顾问,1986年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获首届中国航天基金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

爱因斯坦曾说:“第一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5月18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数十名青年科技人员聚集一堂,畅谈卫星轨道专家李济生紧跟时代、勇于创新、努力把中国航天的命运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的感人事迹.回眸与李济生并肩战斗的日日夜夜,大家不仅为他30多年征战太空所创造的辉煌业绩而感奋,更对这位卫星轨道专家一如卫星在轨般的人格魅力深表敬仰.

抢占前沿,他具有永不满足的创新意识

科学家之所以能登上科学的峰巅,就在于他们永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永远在科学前沿冲刺.李济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李济生从不满足自己的成绩,他常鼓励同事: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20世纪90年代初,李济生根据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需要,大胆否定了仅仅使用两年的定轨方案,带领科研小组开发出了全新的轨道计算方案,使我国卫星精密定轨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0多年来,李济生在航天测控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他仍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李济生的谦逊好学,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女高级工程师唐枚1986年刚从大学毕业分到软件室工作时,恰逢李济生从国外留学归来.令她没想到的是,她这位新手竟然当上了李济生的老师.“一次,李总请我到他的办公室去,说有些计算机方面的问题要请教我.我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这个老同志太谦虚了,居然还有问题来问我这个新手?但他一本正经地拿出笔记本,一下提出好几个问题.虽说我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但很多问题我要么是忘记了,要么记得似是而非,只能把自己记得的随口说说.他一边听一边认真做着记录.他这种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的确令人敬佩.”

对待科研,他具有事事“精密”的工作作风

李济生工作严谨,做事认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有口皆碑.他的科研作风,就像他搞精密定轨一样,事事‘精密’.1996年,在一次返回式卫星发射前的一天下午,为确保万无一失,需要晚上加班讨论卫星故障对策方案.在这之前,为完成任务大家已经很辛苦了,主抓这项工作的李济生更是很疲惫.同事们不想再打扰他,可他不同意,坚持要和大家一起加班.工作人员打出来一页,他看一页,然后改一页.其他工作人员的想法就是别把关键的内容漏了就行,对于屏幕是不是居中、位置偏不偏这些形式的问题都没注意.当李总拿到第一页时,就首先提出了这一点.他说这不是小事,它能反映出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做技术工作,从开始就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同事们又按他说的重新设置页面、修改内容.李总统完稿时,已经是夜里12点了.”

超越自我,他具有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

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家把李济生称为“伯乐”.这不仅在于他慧眼识才,而且在于他敢于超越自我,为人才搭桥铺路,创造条件,甚至承担风险.谈到这个话题,大家深有感触.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史续生说:“有句行话叫‘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而李济生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培养年轻人的意义远远大于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只有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保持群体优势,才能推进航天测控事业的长足发展.”

钟情事业,他具有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1997年12月18日,在中心为李济生当选中科院院士举行的庆贺会上,李济生一番发自内心的讲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人为事业付出的越多,感情就会越深.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能耐得住寂寞,能顶得住金钱和名利的诱惑,脚踏实地,埋头苦钻自己所热爱的事业.”

“李总不仅是我们的技术带头人,还是我们的人生导师.”软件室高级工程师秋宏兴说:“李总在国外学习期间,有人劝他应该多写论文,拿学位,争取留在国外.而李总说,我们国家是派我来学习航天测控技术的,读学位还得四五年,国家的航天事业等不起,也耽误不起.两年学习期满,他毅然回国.”

高级工程师樊恒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到:“1997年6月,‘风云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后,由李总主持研制开发的《卫星测控实施方案》申报了部委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我负责整理报奖文件,把李总的名字排在了第一位.当时正是李总申报院士的关键时刻,没想到当我把技术文件交给李总时,他当场把自己的名字圈掉了.他说,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很多,我没有做具体技术工作,不要报我.”

李济生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金钱所惑,他的脉搏始终与祖国航天事业一起跳动.“事业重于山,名利淡如水”,正是李济生人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