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人以前不吃辣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人以前不吃辣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地人来重庆,没进餐馆,就呼吸到空气中漂浮着的麻辣香味。这些麻辣香味,说不清是火锅的、水煮鱼的,还是杂酱面、酸辣粉的,但是,它们对人的味蕾都有着同样的诱惑。走进任何一个重庆餐馆,都感觉木桌被辣椒油浸泡得发红,甚至连吃饭的筷子都会飘起一股长长的辣香。突然间,餐馆的厨房里燃出一团火焰,一大股麻辣的气息扑面而来,坐在餐馆里的几个美女正在脆生生地喊:“老板,一份爆炒腰花、一盆毛血旺、一钵麻辣鱼、再炝炒一份藤菜,多放一把辣椒……”

本土专家分析,重庆人吃辣椒的原因有六个:其一是受码头文化影响,许多年前,力夫们在九门八码头的江边揽活,江风寒冷,力夫们饥肠辘辘,就在江边支锅垒灶,造就后来风靡全国的麻辣火锅;其二,重庆湿气重、雾气浓,吃辣椒可以除寒去湿,增加抗生素;其三,辣椒热量少,吃辣椒可以使女性身材苗条;第四,吃辣椒可以强健肌肉,辣椒的姜黄色素可以帮助肌肉恢复正常;第五,辣椒姜黄色素可以对大脑进行“大扫除”,防止老年痴呆;最后,辣椒素能激发一个人的“疼痛感受器”,使大脑分泌化学物质,这种物质甚至能改善人的情绪。

辣椒的六大好处,改变了重庆人的饮食结构、烹饪厨艺、饮食文化、食品工业。吃辣椒的重庆男人身材壮硕,精神昂扬;吃辣椒的重庆妹儿身材窈窕,玲珑剔透。因此,重庆是一座火辣辣的城市,重庆人的脾气也就如同火辣辣的辣椒般够辣、够劲。但是,你相信吗,在过去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庆人却是不吃辣椒的。

据史料记载,自古以来,渝地人民就偏好辛香,但却一直不吃辣椒。不是古代重庆人不想吃辣椒,首先实在是没有辣椒可吃。实际上,辣椒原产地是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湾、密西西河畔,至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到目前没有完全的定论;而考证下来,重庆一直到清朝才有了辣椒。那么,重庆人“好辛香”的偏好,在没有辣椒的岁月里该怎么办呢?其实方法也简单,那时候的重庆人,让花椒、胡椒、葱子、生姜、大蒜,充当调味的重任,虽不能和辣椒相比,但也能满足味蕾味觉对香辣的渴望。

古代的重庆人喜欢在菜里放生姜、放重盐,在一盘青菜里,这两种调料绝对是主角。在一碗菜汤里,放胡椒、加葱子,这是菜汤里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由于放盐重,重庆人在巫溪大宁河开办了盐厂;由于多放生姜,重庆人在綦江种植出大量的原生态生姜;由于热爱放胡椒,重庆人在巴县大山上栽下了胡椒树……

1981年5月,在重庆忠县出土的东汉墓葬中,出现了“庖厨俑”。这个厨子,头戴配花高帽,一手执刀,一手拿肉,桌子上摆着牛头、猪头、鸡、鸭、龟、鱼、腊肠、蔬菜、瓜果、饺子等等物品。经检验,这些食品有盐、有花椒、有生姜,但是却没有辣椒。对于生前热爱美食的古代重庆人来说,如果有辣椒,一定不会忘记拿来放到墓葬中陪伴自己的。

其实早在清乾隆年间,书中就记载过:“下江人吃辣椒,重庆人尚不知辣椒是何物?”此外,在一本叫做《醒园录》的川菜专著中,也找不到关于辣椒的记录……直至清嘉庆年间,重庆一些县志中才开始出现辣椒记载,将辣椒“种以为蔬”。如《清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中说:地处川黔交界处的重庆南川,盛产辣椒;同时,《清道光南川县志》中也有“地辣子”的名字。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清朝初期,重庆就有辣椒存在。据说,在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过程中,有一位来自福建省汀州永定县的陈姓小伙子,当他进入到重庆丰都县名山下,却发现随身带着赖以充饥的胡豆发生了霉变长芽的状况,不能食用了。陈姓小伙思来想去,最终把生了霉的胡豆放到田埂上晾晒,用辣椒调拌后作为下饭菜,居然色鲜味美,胃口大开。陈姓小伙子的偶然举动,就催生了后来渝菜中有名的调料——豆瓣。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不可考,但辣椒是豆瓣中的主要成份,也说明了辣椒来到重庆的时间。

重庆拥有辣椒之后,成就了今天名震全国的渝菜系。1909年,在重庆朝天门江边餐馆里,出现了辣椒拌红的回锅肉。一盘味鲜色美的回锅肉,辣味飘向江中的木船、飘向江边的吊脚楼。重庆火锅,也不再只是下力人的食物,而是渐渐登上了大雅之堂:那些躲避战乱的达官贵人,那些嗲声嗲气的富家小姐,全都坐在简陋的木板房里,一边抹汗,一边从土灶铁锅里夹起毛肚、肥肠、鸭血。在木板房外边,麻辣小面也初露端倪,成都夫妻肺片、川北凉粉也悄无声息地进入了百姓生活。

至此,历史的时间长河终于让辣椒在巴渝山川成为奇迹的密码。在渝菜的菜谱里,挥洒自如的辣椒日臻化境,把每一道家常菜全都调理得色、香、味俱全。重庆的江湖菜,更是吹响辣椒集结号,烹制出来的美味佳肴兴奋着人们的味蕾,比如辣子肥肠、辣子鱼鳅、辣子鳝鱼、辣子兔丁、辣子田螺等等。

辣椒拥有博大的宽容胸襟,不拒增,不拒减,不拒变,水来受之,土来纳之,波澜不惊,相交于江湖草根。最终,辣椒与巴渝大地这样一对美食绝配,相拥在了两江浪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