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明养犬,有态度更要有行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明养犬,有态度更要有行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古以来,狗被视为人类的忠实朋友,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的今天,多数市民对都市养犬本身持宽容态度。然而,近来各地发生的大型犬伤人事件,以及不文明养犬行为导致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引发了人们对养犬行为的关注和讨论。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于2013年6月,在北京市城六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拦问400名遛狗市民和400名不养犬市民,了解市民反感的不文明养犬行为、实施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心态和规范养犬行为的建议。

不文明养犬行为遭市民反感

北京市公安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市登记在册的犬只数量近百万只。养犬在给人类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引发诸如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市民对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反感。调查显示,不及时清理犬类粪便、遛狗不拴绳和让狗随地撒尿是市民最反感的不文明养犬行为,分别有86.1%、52.4%和45.6%的市民表示反感。其次,约两成市民对“不给狗注射预防狂犬疫苗”表示反感。犬类噪音大、上下班高峰带狗坐电梯、带狗进入饭馆或餐馆等其他问题,由于发生率较低或影响较小,不到10%的市民选择以上几项(见表1)。

可见,市民对破坏环境卫生的不文明养犬行为最反感。而“不给狗注射预防狂犬疫苗”位居第四类反感行为,说明市民的卫生防疫意识增强,也侧面反映出城区存在养犬不登记的违规饲养现象。

剖析三种不文明养犬行为

养犬市民在清理犬类粪便上“知易行难”

绝大多数养犬市民能认识到不清理犬类粪便会对他人造成不便、应该清理。然而,近半养犬市民认为周围养犬人做不到及时清理犬类粪便(为了调查到更真实的情况,调查不直接问养犬市民本人的做法,而改问其周围人的做法),主要原因是“怕麻烦”和“在草丛这些地方,对其他人没什么影响”。

八成的不养犬市民表示经常能看到犬类粪便,带来的影响包括不卫生、影响心情、担心传播病菌等。小区内部是犬类粪便“重灾区”。犬类粪便随处可见,是市民最反感不及时清理犬类粪便行为的直接原因。

养犬市民对遛狗须拴绳的认识不够

四成养犬市民认为遛狗并不一定要拴绳。9.3%的养犬市民认为遛狗不拴绳对他人没有影响;31.0%认为小心看着就好,言外之意则是拴绳并不必须;59.7%认为会对他人造成影响、应该拴着。说明仍有四成养犬市民认为遛狗不一定要拴绳。而不养犬市民一致认为遛狗不拴绳会造成不良影响。主要影响是导致狗随地便溺、污染环境;其次是带来安全隐患,怕狗、担心被狗抓咬;再次是有损城市形象。

遛狗不拴绳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人没伤害”和“给狗自由”。这说明养犬市民关心狗的权利,希望能让狗自由活动;认为自家狗的安全性较高。这两种心态表明养犬市民对遛狗拴绳的认识还有待加强,仅顾及狗的需求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尊重不养犬人的利益、照顾怕狗市民的情绪。

现场观测显示,六成市民拴绳遛狗。在400名遛狗市民中,60%的市民拴绳遛狗,20.3%带着绳子、但没拴,19.3%没带绳子。实际能做到拴绳遛狗的比例,和认为要拴绳的比例一致。

养犬市民对“狗随地撒尿”习以为常,而不养犬市民对此比较反感

不养犬市民对狗随地撒尿的反感程度远远高于养犬市民。经实地了解,养犬市民对狗随地撒尿的认识还停留在“不留痕迹、无关紧要”的层面上,认为对他人影响不大。

对规范养犬行为措施的评价

调查询问了市民对规范遛狗行为、解决犬类粪便问题的看法。

避开高峰期遛狗和带狗乘坐电梯:养犬和不养犬市民均积极赞同

针对人和狗的出行冲突,“人狗错峰出行”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调查显示,避开高峰期遛狗和带狗乘坐电梯得到多数市民的支持。

“避开上下班高峰期遛狗”总体支持率达84.1%。特别指出的是,养犬市民的支持率甚至比不养犬市民还高出6.3个百分点(养犬市民87.3%,不养犬市民81.0%)。2003年颁布实施的《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明确指出“携犬乘坐电梯的,应当避开乘坐电梯的高峰时间”。调查显示,市民对此予以支持,总体支持率为83.3%。

增设宠物粪便回收箱:虽支持,但预期效果有限

增设宠物粪便回收箱,方便遛狗市民处理犬类粪便,也符合垃圾分类处理要求。部分国家利用宠物粪便发电照明,变废为宝。北京市民对此总体表示支持,但养犬市民的积极性相对偏低,主要原因在于该措施对清理宠物粪便的预期作用有限。养犬市民的关注点在于能否及时清理犬类粪便,而并不关注扔和回收问题。一位养犬市民表示,“搞个回收箱是方便了我们,有扔犬类粪便的专门地方,但即使多了回收箱,原来就不清理的市民还是不清理,没用”。

养犬登记后必须携狗参加养犬培训:养犬市民积极性不高

部分国家在养犬登记前,养犬市民必须携狗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狗的训练方法、科学文明养犬知识等。调查发现,不养犬市民的支持率为66.0%,养犬市民仅为44.3%。分析原因,主要是市民对该措施不了解,仅仅认为多了一项任务、麻烦,而预期不到它的实际作用。还有市民认为,组织培训的前提是做好养犬登记工作,而目前第一阶段的养犬登记还有待加强。

治理犬类粪便:养犬市民青睐宣教等“软性”手段,不养犬市民看重培训、交费和执法处罚等“硬性”手段

不及时清理犬类粪便是市民最反感的不文明养犬行为。针对该问题,市民认为应充分发挥社区在文明养犬宣传、养犬行为约束、社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如社区应制定文明养犬公约并大力宣传。

两个群体看法的差异如下:不养犬市民支持开展养犬培训、缴纳犬类粪便清理费、加大执法和处罚等硬性手段;而养犬市民支持加强宣传教育等软性手段(见表2)。

本次调查发现,近七成市民认为解决各类养犬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养犬市民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场所,也是主要的遛狗场所和犬类粪便“重灾区”,对此,要充分发挥社区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议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作为政府管理和执法的补充。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