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写意的作家家庭生活 采访美国华裔作家蔡真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写意的作家家庭生活 采访美国华裔作家蔡真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真妮一家定居美国十余年,大儿子六岁半的时候一家出国,在这之前真妮都是按照中国的教育方式对待他,后来慢慢转变为西方的方式,到小儿子就完全是美国的方式。经历了从中国式教育到美国式教育的转变,真妮对于两国教育的不同之处有着颇为深刻的体验。比如她认为美国的教养会尊重孩子,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中国的教育者,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没把“尊重”放在教育的元素中。比如老美给孩子换尿布,会说:“妈妈现在给宝宝换尿布,会不舒服,马上就好了……”等等,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会考虑孩子的感受,一直到大,都是这样的态度。

尽管真妮对于美国的教育方式颇为认同,但在实施这些西方教育方式时,也曾有过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经历。

真妮对于现在的生活方式很满意,可以一边照顾孩子,闲暇时又可以写写文章,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抒发出来跟别人分享一下。在孩子小的时候能够陪伴在他们身边,她认为作为一个母亲这是无比幸福的事情。有时侯忙不过来,她会想象一下自己跑到一个不受打扰的地方专心写东西,但转过头来看到三个孩子,她就知道那都是精神避难所。

用国外方式管教孩子的“痛苦”经历

真妮小时候犯了错,妈妈总是要打屁股的,所以在出国前,以为打屁股是唯一正确合理的管教孩子的方式。到了国外方知,对待犯错的小孩既不能打也不能骂。在北美老师家长通常用来惩罚孩子的手段叫“time out”,就是“隔离反省”,让犯错的小孩单独待在某个地方“好好反省”,这个地方可以是教室的某个角落,或者家里单独的房间,只要他处于和其他人隔离的状态,不参与众人的活动即可。

真妮自从有一次在朋友那里见识过“time out”的厉害后,就默默想着想着哪一天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就可以用上这一招。

等到女儿六岁的时候,一次在她屡次犯规屡教不改之后,真妮在七窍生烟之际向她使出了杀手锏:“Time out!”虽然真妮从来没对她用过这种处罚,但女儿在学校里一定是看过的,所以一听到妈妈说出这个词,立即变了脸色,抓住妈妈的衣服不肯挪步,嚎啕大哭,好像要拉她上刑场一样。真妮硬起心肠将她拖到屋里,却发现自己难以脱身了。女儿两只手紧紧抱住妈妈的腰,头伏在妈妈的胸前扭动着,鼻涕一把泪一把全抹在妈妈身上。真妮想要掰开她的手,每次在就要脱身之际,就听她发出一声惨叫,一愣神的功夫她就又缠了上来。结果变成是是自己被“Time out”了。

而对于调皮的小儿子三猪,真妮同样有过并不那么尽人意的“time out”经历。

在三猪三岁的时候,真妮第一次对他使用了“time out”,第一次把他关在主卧室里,却发现他竟径自在房间里尽情地享用着被妈妈藏起来的巧克力,结果惩罚竞变成了过洋荤!

发现关在屋里对他无效后,第二次真妮就狠狠心把他关到了厕所里。谁知刚一转身就听见厕所水箱的冲水声不断,原来这小子在厕所里冲水玩!

发现被关在封闭的屋子里,三猪可能没有意识自己被隔离在家庭活动之外,所以没有效果之后,在第三次三猪再犯错的时候,真妮将他放到了封闭阳台上。阳台有落地门和屋里相连,三猪在外面可以看到哥哥姐姐在屋里又说又笑地吃东西,自己却被关在外面,终于知道害怕了。

这次的“time out”效果是显著的,但却留下了后遗症。

那就是三猪绝不和真妮一起到阳台上去,看到真妮一个人去阳台,他一定要过去把门给关上。而他自己更是再也不单独到阳台上去了。

这不由得让真妮反思,任何一种惩罚都会给孩子心里留下阴影,还是要慎用才行。作为父母应该尽可能避免用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不得不用之时,要点到为之,尤其是对尚不懂事的幼儿,正面的表扬、鼓励和爱,永远都不嫌多,不会错。

为四岁不讲话的女儿做语言治疗

真妮的女儿小时候学坐、学爬及走路都再正常不过,偏偏到了一岁多该学说话时不开口。那时真妮并不着急,因为过来人都说,讲双语的孩子说话晚,两岁多才开始讲话的孩子比比皆是。后来她会叫“妈妈”,为了鼓励她开口,每当她要什么东西的时候,真妮就让她叫了妈妈后才给,到后来演变成要什么就指着什么叫“妈妈”。“妈妈”是她在以后的几年里唯一会说的词。

到了两岁她仍然没开口讲话,要东西就指指划划的,真妮都能明白,沟通并无问题。很久以后真妮才知道在这点上犯了严重错误。有的孩子就是被太“聪明”的妈妈耽误了,因为不用开口妈妈也懂得他,所以孩子就没有必要开口了。

后来在她过了两岁半仍不开口的情况下,真妮找专家给她做发育方面的评估,专家的诊断结果认为她其它方面发育正常,唯有语言能力严重滞后,连带的交流能力也滞后。他提了三条建议:一,立即进行语言训练;二,在家里和孩子讲一种语言,让她的语言环境单纯;三,送她去幼儿园,让她和同龄孩子多接触,小孩和小孩之间更容易彼此模仿、学习。

真妮对于女儿不讲话虽然着急,但是心里一直以为她说话只是早晚的事。可一听到那个专家竟然说他不能肯定地讲女儿将来一定能开口讲话,冷汗当场就下来了,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真妮严格按照治疗师说的去做,领孩子去做语言治疗的同时,把她送半天幼儿园,剩下的半天在家里训练她,全家人谁都不说中文。为了扩大女儿的社交范围,真妮一家还从环境清雅的独立式公寓搬进了一个像社会主义大院那样的公寓。

那段时间女儿的日子变得难过起来,原来懂她的妈妈现在变糊涂了,一定要逼她出声才能达成愿望,越想要什么,越想玩什么越难以称心如意。

最关键的语言治疗一直没有进展,治疗师甚至提出要教女儿手语,真妮当即感到愤怒,现在教她这个不就等于要放弃教她讲话了吗?于是换了另外一个诊所的语言治疗师。

这次的治疗效果不错。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女儿竟然突然冒出一句“妈妈,我还想喝牛奶。”真妮愣了一下,当即一个箭步冲了过去紧紧抓住她的肩膀,眼泪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

女儿憋了好几年,不知暗里攒了多少话要讲,这一开闸就关不上喽,真真让真妮一家领教了什么叫滔滔不绝。现在她一个人讲的话比家里其他人加起来的还多。真妮和丈夫对于她能讲话了都是持感恩的态度,所以由着她去,可哥哥受不了,经常听到哥哥说她:“凯丽,你能不能安静一会儿?”她嗓门又大,语速又快,天天都有十万个为什么要问。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去年夏天领着孩子们回国住了两个月,女儿讲中文的那一窍也开了,国语说的字正腔圆,从此更不得了,双语齐下。回来后,一次闲聊真妮问老公回国后他最想谁,本以为他会想老三,当时他刚一岁半,特别好玩儿。出乎意料地他回答说最想女儿。真妮有点难以置信,说你难得清静几天,老公回答“问题就出现在太清静了,每天一下班,家里静悄悄的一点生气都没有,冷冷清清的不像个家样。现在走到门口就听见她在大声嚷嚷,心里这叫踏实!”

原来女儿吵吵闹闹的声音,不经意间给了大家家的感觉。

孩子们带来的感动

真妮一般都是在孩子上学或者睡觉后才开始写作,直到最近妈妈出书,孩子们才知道妈妈还有这么个头衔。前些日子当地某周刊发了她写给女儿做语言治疗的文章,配了女儿的照片,真妮拿给女儿看,女儿对她颇有点刮目相看的意思。

三个相隔了一定年龄的孩子,带给了真妮不一样的感动。大儿子开始打工了,看到妈妈的车上没装导航器,就主动提出用他打工的钱给妈妈买一个。当地的习俗是母亲节的早晨,每个孩子都会给妈妈准备早餐,大儿子以前年年会做,今年女儿突然开窍了,和哥哥一起准备,让妈妈倍感温馨。

孩子们带给妈妈的感动是随时随地的,当孩子需要母亲的时候,就是母亲最感动的时刻。有一次真妮有事出去了,给大儿子留了纸条让他在家等妹妹弟弟放学,等妈妈回来后,两个小的都扑过来问妈妈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在家?那一刻,妈妈的心真的很柔软很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