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成果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创新呼唤课堂教学创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正如同志所说的:“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时代在呼唤着教育创新,教育创新的任务理所当然地要依靠教学创新,没有了教学创新,教育创新就会失去载体和依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也就会成为空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陷在低效或无效教学的泥淖中不能自拔,就不能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任务。

2.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要实现有效教学。

从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来看,过重的课业负担阻碍着教学的创新,造成教学的低效或无效。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外部原因和现实情况姑且不论,单说内在原因和情况,如学科内容“难、繁、偏、旧”,教学方法陈旧落后,课堂教学以记忆知识为目标的强化训练,教学气氛呆板枯燥等,都直接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要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创新,要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必须彻底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

3.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优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更新教育和教学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重新定位,努力探索教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在教学思想上,建设以学生为本的模式,坚持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学生施教,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关注统一规格教学向关注差异性教学转变,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由程式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以选拔为主的评价向促进个性发展的评价转变,让学生发挥潜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善于拓展,大胆创新,切实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是指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师生共同经历发展过程的教学活动。

“小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主要研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围绕有效教学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理论依据

1.有关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理论。如加涅的教学设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这些理论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具备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效果的教学经验与能力,而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2.有关关注交流与沟通的理论。如英国朗曼公司出版的《教学即沟通》一书,书中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

3.有关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理论。如艾伦・C・奥斯汀所著的《有效教学策略》一书,从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运用这些策略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4.有关教学媒体与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微格教学等理论,这些理论表明,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实施有效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实施有效教学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促使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观念,促使学生逐步转变学习观念并接受新的学习方式;使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有机融合,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主动体验、探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现实的、有趣的、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自主的、合作的、交流与反思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2)改进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它是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学习成功的教学经验,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概括出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便于教师掌握和操作,使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素质。

(3)以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为突破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通过有效教学模式实施与探究,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研究教学模式,但不唯模式化,通过研究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广大教师通过实践,跳出基本模式,向更高层次――无固定模式方向发展。即经过套用模式――熟练掌握模式――跳出现有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研究内容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全体任课老师和全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具体地说,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学。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①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和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有关理论。

②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行动研究法。

通过“实践―总结(反思)―调整计划―再实践”的过程探究各年级各学科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3)个案研究法。

提倡教师进行个案研究,用案例分析来阐述研究成果。

六、研究措施

1.健全研究组织机构,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科主任为副组长,全体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组;以教研组长为组长,教研组成员为组员的一级子课题组。课题组与各子课题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与校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体会、谈感受。

3.定期开展以课堂教学为平台的课题研究探讨活动、专题研究活动、阶段成果汇报活动等,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工作。

4制订“十一五”课题研究的奖励条例,落实科研经费,鼓励广大教师勤学习,重实践,勤反思,出成果。

5.研究过程坚持四条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

1.有效教学,教学相长。

(1)有效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效教学提高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过去的评价标准是教师是否教对教材、教会学生,而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评价,是有无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理念。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教师通过对“什么是有效”的讨论,以及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认识到体现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对完成基础性目标和完成发展性目标,通过多次听课、评课、讨论,教师明确了关键是看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如,学习一篇语文课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要学生学会不同体裁、不同题材课文的不同学法。数学教学,教师让学生在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感悟新的算理与算法,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自己获得新知,形成新的技能。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终身学习的方法,这是我们追寻的新课程理念。

(2)有效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组织的每一次活动都有专题研讨,我们始终坚持以追求“有效”为目的,随时诊断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如冗长的情境导入,无目的的提问,作秀式的媒体使用,机械性的练习设计等,都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通病,是造成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推荐代表试上,评课、讨论、反思,达成以下共识,以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始趣生。正常课上,教师通常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导入,以致少数学生不能及时进入角色。而在研究课、公开课上,教师往往创设情境而忽视创设情境的目的,三五分钟后仍未进入主题,分散了学生注意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提倡巧设情境,课始趣生。即情境要扣题、激趣、惜时,形式有故事、猜谜、游戏、生活情境再现等。哪怕短短一句导语,只要能激趣、引人入胜即可。

设计问题,启发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听课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师提问随意性,问题缺乏深思熟虑,或浅显易懂,学生不需思考随口可答;或不着边际,令学生摸不着头脑。而这些现象就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尽量使用尼普斯坦教授研究的“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十字诀”中的方式和技巧,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借助媒体,突破重难点――传统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又费脑,而有些教学内容无需现代媒体支持,如生字、课文内容、例题之类的内容,小黑板、卡片、投影仪也能展示,效果不低于多媒体课件。通过实践、讨论、反思,教师们认识到,对互动性、情境性、共享性、辅、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使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启迪智慧,展开想象;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设计练习,注意层次性――少辟精练。在有效设计练习、提高教学实效性中,我们领悟到,教师在设计巩固练习和课外训练题时,注意练习的梯度性与拓展性、针对性与层次性、封闭性与开放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比较性与综合性、启发性与趣味性,杜绝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能使学生巩固新知,拓展思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以上等专题的研讨,广大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策略,提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三年来,我校教师在昆山市小学各类课堂教学评比中,有10人获二等奖,8人获三等奖。在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有20人获奖。

(3)有效教学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教师有效地教是出发点,学生有效地学,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领域得到全面发展是立足点。自开展有效教学以来,学生的思维、人文情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有效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而不思则惘,教师的有效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启迪学生的思维之门。无论是在语文课上,还是在数学课上,每当一个问题抛出,接踵而来的是少则两三个,多则四五个答案相同的不同解法。有的是直觉思维,有的是形象思维,有的是逻辑思维;有的是顺向思维,有的是逆向反思,有的是集中思维,有的是发散性思维。不论是哪种思维,都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自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思想碰撞。小手林立、小脸通红是有效教学最有说服力的见证。

有效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人文思想。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掌握技能,而且爱自然、爱周围的人,爱科学、爱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有效教学注重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注意学科知识性与思想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年来通过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了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不仅发展了思维,拥有了人文情怀,而且提高了各学科的学习质量。我校学生在基本完成市教育局质量指标的同时,在省市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三年中,省级获奖共58人次,苏州市级获奖共25人次,昆山市级获奖共96人次。

2.有效教学,只有最好,没有最高。

有人说有效教学是一种境界,只有最好,没有最高,诚如斯言。三年来的研究,我们有喜也有忧,忧的是我们至今没有总结出系统性关于有效教学的策略。在研究中,我们还有以下困惑需要解决。

(1)个别教师不愿摒弃自己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仍在坚持低效或无效的劳动。

(2)各子课题组对自己承担的子课题缺少完整的研究与总结。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