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稳定型UA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经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66.67%)患者经治疗后,取得显著的疗效;17例(23.61%)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7例(9.72%)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结论积极、主动、合理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显效;好转;预后改善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一种急性心脏事件,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曾经被称为心肌梗死前状态。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化多样,可以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也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因而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对其及时、积极的治疗,本文将72例经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达到与同行分享经验,共同交流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72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为64.5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1],经对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28例患者为自发性心绞痛,25例患者为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19例患者为进行性心绞痛。
患者表现出面容苍白、表情焦虑,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皮肤冷或出汗症状,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的后方呈现发作性胸痛,可波及到心前区,疼痛感常常放射至左臂内侧、左肩甚至到达患者的颈部、咽部、背部及上腹部等位置,或者到达小指、无名指。患者通常有紧缩感、压迫性不适感、烧灼感、发闷、刺痛或无锐痛等症状,偶尔会有濒死感。
1.2主要治疗方法对急性期的患者,使用剂量为150毫克至300毫克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以便在极短的时间内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经治疗72小时后,减少剂量至100毫克以进行维持治疗。对于不适于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患者,选用噻氯匹定替代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经常观测患者的血象,当血小板或白细胞明显降低时,需要立即停止用药[2]。
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以1000U/h给予患者5000U肝素,在治疗时需要调整肝素的剂量,以便使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至对照的1.5-2倍。经静脉注射肝素治疗2-5天后,通过皮下注射给予剂量为7500U的肝素治疗,每次间隔为12小时,治疗1-2天。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改善在2级及2级以上,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在保持原生活习惯不变的前提下,心绞痛症状完全得到控制,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减少或心电图恢复正常。好转: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改善在1级以上,心电图ST段下移减轻,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心电图改善。按照上述评定标准,所有患者在接受全程治疗后,48例(66.67%)取得显著的疗效;17例(23.61%)患者症状好转;7例(9.72%)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90.28%。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分为静息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等多种类型。临床上,出于病情及严重程度等的差异,需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因而,对于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治疗措施,控制患者的病情,以防止发生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后果。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采取重点监护、观察、抵抗心肌缺血、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动性等综合性措施。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需要静心卧床休养,必要时需要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并注意患者的心脏功能的变化。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鉴别,以便分清患者是属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还是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对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能够使患者受益;而对于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可以实施溶栓治疗,否则会促使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导致患者死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1-3天,实施持续的心电图监测,必要时需要给予吸氧治疗。对于危险程度较低的患者,在住院观察期间若没有再发生心绞痛,心电图亦未出现缺血性改变,没有临床证据证明发生左心室衰竭,观察期间12-24小时内肌酸激酶同工酶没有升高,心肌肌钙蛋白T或I正常,可在观察24-48小时后出院。对于危险程度较高的患者,尤其是肌钙蛋白T或I升高的患者,应当延长其住院时间,并加强内科治疗及护理等措施。
患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后,通常发病较急,而且发病后呈现较重的症状,因而患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紧张、焦躁、恐惧的心理反应,出现上述消极心理后,将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对治疗产生消极影响,此时,临床医师应当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角色转换,与患者充分的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平抚、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在与医师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及个人隐私,尽量创造一个舒适、宁静的人性化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促进病情的尽快好转。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更为强烈的疼痛感,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且在较低的活动量时就可诱发该病,甚至在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而且呈现进行性的恶化,发作时伴有出汗、恶心、呼吸窘迫等新的临床表现[3]。根据相关统计,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可能性为30%。患者呈现出胸痛症状时,心电图的变化是发生猝死或心肌梗死的标志性事件。
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大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控制或减轻,但在出院后,仍然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可能,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禁止吸烟喝酒,不吃或少吃高脂肪的食物,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病情,同时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患者及家属最好掌握基本的基础医疗知识,对自身的病情注意密切观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积极、主动、合理的治疗措施,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平和的心态,定期复查,消除该病复发的诱因,对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预后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有豫.药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6.
[2]高润霖,等.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J].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l-9.
[3]黄芳.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护理[J].中国一般护理,2010,8(6C):16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