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背景――有了真切的教学需求,
才有更好的教学追求
多年前,笔者曾经体验过竖笛教学带来的烦恼,为此而抛弃了这个无辜、正直、瘦小但却能爆发出让人难以忍受尖叫声的家伙。身边不少同行也有同感,或咬牙坚持,或偃旗息鼓。不可否认,也有部分同行却能天天感受竖笛教学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吴斌老师在《器乐教学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2011全国中小学器乐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下)》(《中国音乐教育》2012年第1期)中说道:“人的欣赏能力最强,其次是歌唱能力,最难的是器乐表现。”又说道:“乐器学习有它自身的体系和特点,真正的音乐学习往往从乐器开始,器乐学习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如此看来,器乐教学不仅难度最大,而且较为重要。对于某些音乐教师避重就轻、避繁就简的做法显然是一种不尽责的表现,更是破坏了音乐基础课程教育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育人价值体系。真正让我对器乐教学进入课堂产生出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则缘起于一次音乐期末歌唱考核后的发现。
2013年期末,在对高年级学生歌唱考核后,我惊讶地发现几大现象:其一,班级整体歌唱水平的差异竟然完全取决于班级男生整体歌唱音准、节奏和情感的差异上。歌唱水平不佳的男生大多处于变声期;其二,所有班级女生的整体音乐歌唱水平远远优于男生的歌唱水平;其三,个别男生处在变声期,音准极好,但声音弱小,缺乏自信或是能够用假声非常准确地演唱出歌曲的旋律音高。
基于这样的发现使我意识到,提高高年级男生的歌唱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提高高年级整体歌唱水平。
于是我想到以下对策:1.把变声期用假声歌唱的那位男生作为个案去分析研究,提炼指导变声期男生歌唱的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深入探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2.继续为学生搭设整班表演的平台,提高班级凝聚力,提升学习音乐的欲望,促使整班歌唱能力的提升;3.切合实际,提供选择,变革考核方式促进变声期男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继续加强对变声期男生的歌唱教学研究,同时把八孔高音竖笛引进课堂,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表现方式,拥有多个表现音乐的方式,这样不仅提高其音乐综合素养,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产生更多学习音乐的信心和表现音乐的自信。
有了以上的教学反思,本学期第三周笔者就开始在执教的高年级各班展开了竖笛教学,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诸多的教学惊喜。
二、反思教学经历,总结经验教训
学生时代学习竖笛的经历和工作后的教学经历,是本次开展竖笛教学的第一实践参照。刚工作时,第一节课上我就恨不得把竖笛的构造、指法、基本音阶和其他技巧统统教给学生,结果花费了好几节课的时间学生才勉强完成《两只老虎》的齐奏,当时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累”,开展教学“难”,甚至认为学生愚钝。虽然在当年的“六・一”文艺汇演中,挑选了近二十个学习优异的学生,在电子琴伴奏下,表演了竖笛合奏《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曲而广受好评,可一想到整个班级还有近三十个学生没能参加演出,我从内心觉得没能很好地落实器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一首要教学原则。
于是我深刻地认识到器乐教学不是有了充足的学习技巧,才能够正式学习吹奏乐曲;刻意地追求技能,只会残酷地流失学生对器乐教学的兴趣。提高器乐教学的情趣和效率,要站在学生的立场,面向全体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展开教学。教学目标要难易恰当,以“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为出发点;教学过程要层层递进,稳扎稳打;教学形式要丰富多样,巧妙灵活;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生动有效;教学宗旨始终落实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体验器乐学习乐趣”上。
三、面向全体学生,追求、求法、求效
(一)竖笛起步教学:选曲定调是关键
在汲取竖笛教学的经验教训和受到歌唱教学内容编排的启示后,我对选曲遵循以下要求:首先,乐曲音符要少、节奏简单。其次,选用的调要易于吹奏。笔者选择了G大调吹奏《乃呦乃》一曲,作为首次竖笛教学的曲目,把较易吹奏的三个音:小字一组的g音、b音以及小字二组的d音作为竖笛教学第一课时学吹的音符。实践证明,八孔竖笛最易吹奏小字一组e音至小字二组d音之间的音域范围。而《乃呦乃》在起步教学时之所以定在G大调就在于此。当第四周从我的教室里传出钢琴轻柔伴奏下整齐、悠扬的竖笛声时,从门前经过的师生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
(二)竖笛起步教学:同曲移调是妙法
日常教学中,我们容易忽略具有鲜明特征乐曲背后隐藏的巨大音乐教学价值。把《乃哟乃》这首土家族的儿歌作为高年级八孔竖笛教学的首选曲目,笔者是出于有以下的考虑。
1.音符较少:只有主和弦的三个和弦音。
2.节奏简单:只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两种时值的节奏组合。
3.音程稳定:以主和弦的大三度、小三度和纯五度为主。
4.适合移调:《乃哟乃》一曲歌唱教学中定调为C大调,而如果在八孔竖笛的起步教学阶段一开始便选择C大调,则会给教学带来负担和困扰。这是因为C大调的“do”音(主音)在八孔高音竖笛吹奏中较难掌握。我们不仅要考虑所选乐曲的定调是否可以演奏,而且需要考虑乐器自身的特点,选定的调高是否易于教学。同时,我们必须娴熟地掌握常用调与近关系调的转调技巧。《乃呦乃》在C大调上学吹在八孔高音竖笛中是极限,而近关系的F大调和G大调远远易于C大调的竖笛教学。而G大调的演奏指法比F大调更易掌握,更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在整班学生能熟练吹奏G大调《乃呦乃》一曲后,再逐步过渡到F大调和C大调的教学就容易得多了。这三个调式学生掌握后,我并没有终止此曲的移调教学,而是果断选择D大调《乃哟乃》的教学。学生掌握C大调的中央c八孔全按指法后,对于D大调下的升“fa”(全按的基础上,只需空出四孔)一音的学习就很容易。有了这四个调式的音程学习,实际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除小字一组e音外C大调的基本音阶,以及小字二组d音的指法。这就为学生学习含有更多音符、更多音程、复杂节奏的乐曲,乃至轮奏、多声部合奏形式的乐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竖笛起步教学:技能教法树保障
吴斌老师在《器乐教学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2011全国中小学器乐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上)》中着重指出:“竖笛技能上的问题,不是指老师们在器乐合作中的问题,而是声音控制上的问题。竖笛合奏要求的声音是直的,而有的老师的声音是波浪形的,有的声音是开始强而后弱的,这都是不良的吹奏习惯……其实我们最初学习的这个最简单的――一个长音的吹奏技能,就是器乐学习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吴斌老师在文章中指出:“优美的音色应该强而不躁、弱而不虚。”又提到:“过去我讲一个原则,也是在唱歌教学中的原则――不要等技术成熟之后再进行艺术处理。”为了更好地把以上三个器乐教学技能要点深入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我在技能教法上关注了以下四个方面。
1.多多聆听学生吹奏,及时捕捉演奏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时刻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如果教师对整班、小组和小群体内学生的演奏缺乏敏锐的听辨能力,或是发现问题听之任之,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将慢慢退化。我们有责任让每个孩子在多种演奏形式下进行音乐交流。教师只有力争听到每个学生的演奏,发现的问题才会更加深刻,解决问题也更具针对性。也许有教师会说:“每节课都让每个孩子吹奏一个乐句,按全班40名学生计算,最起码也要四分钟左右。”是啊,可是换成三四个学生一起演奏,不就节省下来时间了吗?这样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不都能全部掌握了吗?这种严谨的教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有意识地听辨演奏乐曲时的实际效果,并及时调整状态、弥补不足。只要教师心怀真诚,时刻牢记对学生的自尊留有余地,贯彻赏识教育,学生也就必能树立学习信心。
2.准备充分做好示范,对比演奏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做好充分的演示准备,展示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捕捉到问题,就要还原问题,对比演奏,先从听觉上找出差异,然后讲解差异的根源,学生才会有所领悟。在执教《小星星》一曲时,当听到学生的演奏出现音与音之间无法连贯、力度不均匀和乐句不流畅时,教师首先是进行对比演奏,然后让学生交流音乐审美的差异,听听学生对乐曲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听赏的感受,教师再进行讲解,从而统一良好的审美感官认识和理性认识,进而指出演奏时运用气息要均匀连贯以及技巧的实效性。
3.技巧难点逐个指导,指法标识直观引导
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的准确定位,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成效性。在G大调《小星星》一曲的教学中,教师迅速把小字二组的e音作为教学难点,把初步掌握此音的吹奏作为教学目标。在八孔高音竖笛中,从小字二组的e音开始往上的所有高音,都有一个共同指法规律:0空按半空(实践证明:0孔只需留出很小缝隙,越往高音吹奏就越容易达成效果)。同时,都有演奏时气息、口形和力度的一致要求:(1)气息――气流要比中音区的推动力更急促、更集中。(2)口形――放松而稳定。(3)力度――轻柔才更入耳。由此可见,不仅是含有小字二组e音乐曲演奏的难点,更是八孔高音竖笛所有以小字二组e音为起点各个高音学吹的难点。这时教师逐个聆听、指导学生吹奏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能让学生统一、完整地齐奏乐曲,在初学时让学生明确整首乐曲所使用的音符和指法显得特别重要。当学生能识读乐谱,又知道所有音符的指法,学吹乐曲才会更加顺利,更有效率。我的做法是,在黑板或者课件乐谱上标识所有音符的指法。在学吹前,教师引领学生找出整首乐曲所使用的音符,对照乐谱上标识的指法,带领学生练习每个音符的长音,以及这些音符组成的上行和下行音阶。随后,要求学生时刻关注教师的演奏,同步徒手练习指法,杜绝看着手指和音孔进行练习。最后,学生对照标有指法的乐谱逐句观赏、徒手练习和对照标有指法的歌谱集体练习吹奏。
4.指挥手势掌舵领航,钢琴伴奏艺术渲染
器乐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整班教学和合奏练习,这就和歌唱教学中的合唱教学建立很多类似的教学方法相联系。合唱教学需要指挥才能做到音色统一和声部均衡,同样,竖笛教学也需要教师的指挥,但是两者之间一定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竖笛教学的起始阶段照搬合唱教学的指挥方法,指挥的功效就过于单一。如果换成柯尔文手势结合合唱指挥手势的方法,不仅统一了学生演奏乐曲的速度,而且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当前演奏的旋律音和节奏,还能很好地领会乐曲的进入和终止。这是照顾到所有学习层次学生的一种较有针对性的器乐教学方法。教师的指挥手势不仅要准确到位,而且应该具备观赏性和审美感,学生才会提高演奏的专注力和愉悦感。
我在指挥方法上努力地寻找更为直观有效且更具审美教育价值的方法,同时在器乐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乐器音色、和声及织体的层次感、丰富性。从《乃哟乃》到《小星星》,再到《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主题的竖笛教学中,一直把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作为竖笛教学中师生合奏的重要内容。从形式到内容上,始终围绕音乐的美育功能,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所有编配的钢琴伴奏中始终遵循学生竖笛吹奏的部分作为旋律声部,教师的钢琴伴奏尽量做到左手低音进行厚实而流畅,选择的和弦丰富而具有合理搭配的色彩感,右手伴奏织体具有对比性及融合度。当整齐悠扬的竖笛声和对比和谐的钢琴伴奏在教室里升腾而起时,每个人心中的感觉是多么美好、幸福和享受。
(四)竖笛起步教学:融合听唱互促进
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识谱、音准、多声部感觉、音乐创作和表现能力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独特作用,为歌唱教学和欣赏教学提供有力的学具功效。不仅仅因为学生识谱能力增强了,演唱歌曲和乐曲主题变得轻松,而且还提高了歌唱和欣赏的效率与水平。最重要的是在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演奏技巧之后,面对教育同行们最为头痛的合唱教学时,学生可以依靠乐器的演奏所形成的声部概念迅速体验多声部的效果,建立美妙的声部感受。久而久之,学生的和声、多声部织体感觉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另外,音域较高的乐曲,对于一些学生无法通过演唱乐曲主题而较好地体验音乐形象特征的音域较高的乐曲,如果能用高音八孔竖笛演奏乐曲主题,并有效结合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将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和理解乐曲特有的韵味。
这样一来,学生已学过的歌曲、欣赏过的乐曲主题或喜爱的歌曲,只要学生胜任演奏,就可以成为器乐学习的第一教学资源。越熟悉的教学内容越能降低学习的难度,运用不同的表现音乐的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和识谱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官。
(五)竖笛起步教学:创新合奏促审美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最核心、最能发挥乐器性能和最能体现器乐作品特点的一种演奏形式。竖笛起步教学中,学生的演奏技能较为稚嫩,教师很难找到适合学生演奏的合奏曲目。事实上,技巧较为简单的竖笛合奏乐曲并不多。很多音乐教师意识到,合奏乐曲最易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快乐和声部的立体空间感。在合奏时,对于速度、节奏和音色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声部越多难度越大。多声部的合奏更能淋漓尽致地让学生体验到和声的美妙、合奏的乐趣。诚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阻碍了很多教育同行在器乐教学之路上的前进脚步。在此情形下,笔者坚定地选择了创作适合学生竖笛合奏练习的三声部作品G大调《小星星》。
谱例1
开始只创编了一个平稳进行的和弦低音行进旋律声部,当笔者和学生初次尝试二声部合奏后,学生喜悦的眼神中流露出对美妙和声的喜爱之情,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他们很快学会了低声部的旋律吹奏。当教室里第一次响起学生和谐的二声部竖笛合奏后,笔者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即表态:“下周老师再给这首曲子写一个声部,作为奖励送给你们。”同学们一听,欢呼雀跃起来。之后的一周,笔者守信地创编出了中声部,这才完成了G大调《小星星》三声部的创作。在合奏练习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音乐世界里的主宾之分、谦让之礼以及和谐之法,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慢慢散发出自然状态下的人际交往礼法之味。笔者不得不承认,美育、德育不可分!接下来的日子里,笔者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于是,笔者决定采用同曲公开比拼的方法挑选出一个班级,排练出一个竖笛合奏表演的节目,在庆祝“六・一”儿童节文娱表演中登台展示。
有了成功的创编经历和美好的教学体验,笔者就开始思索如何紧紧围绕音乐基本要素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审美能力。首先想到的就是运用“轮奏”(卡农)这一合奏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协作能力,树立较为稳定的“恒拍”概念,体验不同寻常的合奏艺术享受。选择怎样的教学素材呢?《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主题应该再合适不过了。原因是:1.乐曲旋律、节奏较简单。2.该主题取材于法国儿歌《两只老虎》,学生对于D大调色彩的《两只老虎》的旋律耳熟能详,对于交响曲主题在四年级也欣赏哼唱过,有较好的学习基础。3.乐曲主题适合运用八孔高音竖笛移调演奏,除第四乐句第二个音――小字组的a音以外,其他所有音符均能在八孔高音竖笛上运用d小调进行演奏。为了保证乐曲的完整性,以及卡农演奏时声部和声的统一性,我把第四乐句第二个音――小字组的a音,改换成适合在八孔高音竖笛上演奏的小字一组的e音。倘若改成小字一组的c音,也未尝不可,但采用前者不仅演奏技巧更容易,而且声部进行更顺畅。
谱例2
在教学中,学生能整齐、富有音乐表现力地演奏出主题后,教师采用卡农的形式吹奏二声部,一组学生演奏第一声部,学生不仅听赏出声部进行的规律,而且对同曲卡农的形式有了直观的认识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练习中学生很容易发现稳定的速度在合奏中的重要性,这时教师出示二声部的乐谱,第二遍的学生对照乐谱进行演奏明显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较好地完成二声部的卡农合奏后,就以欣赏《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主题的视频为突破口,让学生分组完成欣赏任务:每个声部三部卡农时,需要几遍连续的演奏?卡农的交叉乐句是第几乐句?学生都能准确地发现每声部连续演奏三遍,后一声部都是在第四乐句进行卡农合奏。同时,三声部行进形成固定乐句的对位。学生理解了三部卡农进行的规律之后,吹奏练习就较为顺利和高效。
通过以上两首乐曲递进式的新教学,师生在音乐体验上都获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两首乐曲的合奏表演将依托学校文娱汇演的舞台进行展示,重新塑造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对八孔高音竖笛这件小乐器的全新认识,引发全体师生对小乐器教学的深度思考。
为了丰富学生对“卡农”这一合奏形式的认识和体验,下一步竖笛起步教学的曲目选定为德国作曲家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采用建立在听赏基础上,运用八孔高音竖笛吹奏固定低音旋律“i 5 6 3 4 1 4 5 ”与钢琴版的《D大调卡农》进行合奏。
四、结 语
虽然笔者在高年级八孔高音竖笛的教学只有短短的十周时间,每节课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教学,但教学效率和教学价值已远远超出预期的设定。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体验器乐学习乐趣”的整班小乐器起步教学的探究,对后期器乐教学、音乐教学的价值体系构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终身音乐学习愿望具有重大影响。尽管“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一起携手,分享教学智慧,共同创造音乐教育的美丽篇章。
赵学建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