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斜眼看地方债务危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斜眼看地方债务危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国际金融形势瞬息万变。国内的每一件大事都牵动着我的心,大到两会政策,小到GDP增速,每一件事都与我们的财政管理息息相关。一切事务的根源在我看来都是由于地方债务危机引起的,所以本文就此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地方债务危机,钱荒,现状

今年6月,我国爆发了“钱荒”的的金钱危机,可是这让局外人的我们始终想不懂,为什么面对M2值超过百亿,而且还在以两位数增长的今天,会出现这么离奇的现象呢?政府政策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玄机?

作为世界上少有的经济大国,我国的GDP增速始终保持在7.5%以上,而为什么在40万亿城镇计划刺激的背后,高盛、瑞银却相继调低国内的经济预期,同时谣言传出李总理会成为第一个完不成政府计划的总理呢?这一连串离奇事件的背后,似乎与地方债务有撇不清的关系。

今年6月以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光明日报多次发文,公开批评地方政府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13号刊文“只铺摊子不管还,地方债务风险高”。这一切问题都说明了现阶段的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的行为,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恶性指向标,而这一切与08年的4万亿计划又颇有渊源。依我个人看来,我认为主要原因集中在政府盲目的刺激计划的遗留问题和地方平台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这无异于风险转嫁。

一、我国地方债务危机现状

为保证2008年出台的十大措施和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顺利实施和保增长的目标,各个地方政府分别成立专业融资平台、事业单位来化解资金瓶颈和法律障碍。这也就将地方债务不断的滚雪球,最后成为了今天的现状,我国的地方债务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债务数量庞大;第二,举债主体多。财政部作为地方政府财政的主管部门应该成为举债负担主体,实际上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举债并非全部由财政部决定,地方财政对政府债务管理监控不到位,甚至出现缺位现象;第三,偿债能力差,逾期债务多,用专家的话说就是只铺摊子不管还,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财力普遍薄弱,地方政府举债投资又缺乏必要的投掷收益评估体系,投资项目效益低下,呆账、坏账较多,回收难度大,偿债能力低,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逾期率较大;第四,财政职能不健全,财政职能弱化和财务管理薄弱促使地方政府大量赤字和债务的形成。预算管理的松弛使不少地方政府的预算流于形式,预算执行弹性很大。有些地方政府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多部门管钱、多头批钱、虚增收入、随意支出等现象较为普遍。使得地方财政出现困难。

二、我国地方债务爆发后果

倘使我国的地方债务危机全面爆发,那么未来后果是什么样的呢?第一,银行的不良贷款会持续增加。从审计署公布的2009年的4.4%的坏账率来看,危机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也许就是我们最近一段时间的“钱荒”的真正原因。第二,地方经济停滞,刺激政策前功尽弃。如果地方债务风险爆发,许多项目难免会半途而废,地方政府融资链条面临断裂,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也可能面临停滞。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新一轮建设高峰期,地方投融资平台仍需扮演重要角色。如果这些平台的贷款能力受到限制,地方投融资平台所蕴含的危局将可能提前显现,并成为真正的危局,进而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第三,地方卖地冲动更加强烈,宏观调控失效。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卖地和房地产税收,为了偿债,或会迫使房地产调控政策中途走样。此外,为了偿债,政府有可能提高税费。势必“迫使”公共管理更加朝“创收”的方向发展。要么通过提高行政所掌控的“资源”价格进行出售,来增加财政收入弥补巨大的债务亏空,要么谋求与商业利益集团结盟,减轻沉重的债务负担。第四,破坏政府公信力,影响安定团结。如果地方债务风险爆发,可能会影响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公共产品的投入,可能会出现公务员和中小学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工资拖欠,影响国有企业破产财政兜底、下岗人员生活费和再就业、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支付问题,严重的将会威胁社会稳定。相比欧洲债务危机,我国地方政府“封闭”的投融资平台难以监控,风险更大。

三、如何化解地方债务危机呢?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智囊团,那么在面对突入袭来的债务危机的同时,各路专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现实手段,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对于那些地方负债较好的东部省份,有可能对巨大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债券仅仅是一个尝试,全面的债券市场解禁和贷款证券化将是非常现实的“腾挪手段”,它也许很快就会到来。第二,制度建设,改革分税制,专家表示,与其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还不如改革分税制。因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财政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央与地方在财权、事权分配上不合理所造成的,即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中只占30%左右,却不得不负担教育统筹、医疗保障等60%的公共产品开支。分税的十多年来,争项目、争资金、跑贷款、忙举债几乎成了基层政府的必然之举。第三,治本之道:引入民间资本,发展经济不一定都需政府出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需重新界定,让民间资本和社会其他资本能够顺利地进入更多领域才是治本之道。应探索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和机制。对于财务效益不理想的建设项目,可考虑将政府投入仅作为补资金处理不追求回报,这样就对社会资本具有吸引力。

我个人来说比较认同第三点建议,这无异于将风险再度转移释放给了普通的老百姓,这样的话政府相关较为安全,当然这是站在政府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政府更应该化解目前的卖地困局。要破解地方财政“卖地还贷”困局,除了致力发展地方经济,缩小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外,改革现有的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也刻不容缓。

事实上,当地方财政收入不足以平衡财政支出的时候,地方政府除了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压缩本级公共服务支出,以及“跑部钱进”之外,只能利用辖区内资源获取预算外收入。面对巨额的债务压力,地方政府不得不走上“卖地还贷”之路,“土地财政”就是这种“自谋财路”的结果。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财政收入分配体制,增加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分配体系中的比重,改变目前这种中央富、地方穷的“头重脚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