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将88例我院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标准分明显降低,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还可以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总体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心理治疗;神经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99-02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 脑卒中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并且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有研究资料表明,卒中后患者普遍存在神经心理学症状,其中高达61%的患者可出现抑郁症状[1],这不仅导致躯体症状的加重,而且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卒中后患者的情感发生障碍,使其生存质量下降,社会参与能力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生活信心与客服疾病的意志,也妨碍神经功能的恢复。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反应比其他许多疾病的心理反应更为严重,因为脑卒中患者身体功能的丧失是突发的,缺少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极易导致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1]。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长期存在会对患者的生活、社会功能等产生不利影响。据报道,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抑郁1年内未恢复者,预示着长期抑郁的存在[2]。本研究对卒中后进行肢体康复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康复心理治疗,并与单纯的肢体康复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估,结果取得满意疗效,先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首次脑卒中发作;③符合CCMD-2-R的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3];④意识清楚;⑤无阳性精神障碍个人史和家族史;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分值>7分者。将入选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的例数、年龄、及病变性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样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降颅压、脱水、营养神经药物、脑代谢促进剂等)及系统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百忧解20mg每日晨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治疗,每天1次,每次30~40min,每周5次,连续4周。
心理治疗方法:①确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背景、各种症状及心理状态。②心理支持:采取倾听、解释、指导和鼓励,耐心倾听患者叙述,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指导和诱导患者宣泄心中的苦闷和悲痛。解释疾病的起因、治疗方法、预后及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指导患者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对患者的配合给予鼓励和赞赏;鼓励家人及陪护关心并理解患者。③矫正认知偏差。
1.3评定标准
抑郁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测,每4周评定1次,总分7分为正常,7-17分为轻度,18-24分为中度,24分为重度。得分5分,抑郁改善者为好转。见表2.
3 讨论
抑郁是一种情绪反应,有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愿谈及自己的病情或极力否认、掩饰,故不易直接观察到,PSD患者情绪悲观,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今后生活和疾病康复失去信心,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失去康复的最佳时期。对抑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把心理干预放在首位。①发病后的危急阶段,患者由于对病情不了解,担心预后,往往出现慌乱、严重焦虑及对死亡的恐惧,甚至有惊恐等剧烈情绪变化。因此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在了解心理需求和动向之后,多与患者接触,注意与他们的感情沟通。根据患者的职业应用恰当的称呼,切忌以床号相称。国外心理学家指出:感情全部表达=7%言词+38%乡音+55%体态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的工具。王署红等[15]调查统计,有77.8%的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1次。所以我们要以坦诚的态度与他们交谈,对他们表示同情和理解,详尽耐心地解释患者的疑问,声音要大而不急,语调要柔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②治疗阶段由于最初恢复速度快,轻型患者早期有所恢复,许多患者容易盲目乐观,产生过高期望。此时应予适当的解释,避免患者产生“药到病除”的不现实思想。否则一旦未达到目的,就对治疗悲观失望。③残疾阶段,脑卒中致残率相当高,且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此阶段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对于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瘫痪问题,应予较大的关注。因为肢体功能恢复得好或不好,快或慢,是患者情绪的晴雨表。患者会因各种功能的废用性衰退感到失望,加重抑郁症的病情,故应及时重建患者的生活能力。研究表明,患者与家属是否接受健康教育与患者抑郁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所以要耐心讲解合理的饮食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家人一同帮助患者翻身、喂水、喂饭,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温暖。更重要的是予以患者重新生活的信心,使患者主动参与及配合治疗。音乐疗法是心理干预的另一形式,对PS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据文献报道,音乐对脑功能的改善及对精神疾病都有显著疗效。对康复患者可选用光辉灿烂、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G大调弦乐《皇帝》、《天鹅湖组曲》、《太阳雨》等乐曲[20]。另外引导患者参与一定的文娱活动,如下棋、听音乐,并多与人交谈,使生活更加充实,以避免患者产生度日如年的思想。但音乐疗法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在许多方面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国情和地域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不同的人群差异的应用性研究。
脑血管病是目前人类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脑卒中后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在卒中后3~6月达到高峰,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对于康复期的患者,临床多注重神经功能的恢复,常忽略患者情绪的改变,而负性情绪可影响疗效、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因此及时正确的治疗卒中后抑郁情绪障碍时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Angelelli P,Paolucci S,Bivona U,et al.Development of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 in poststroke pati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Acta Psychiatr Scand,2004,110(1):55-63.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姚传芳.情感性精神障碍[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