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启诗论与创作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启诗论与创作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启的诗歌理论以“师古”为核。提出“兼师众长。随事摹拟”的创作理论,直接影响明中叶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在创作上也卓有成效,并形成自己雄健爽朗又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高启 诗歌理论 创作 兼师众长

高启是明初著名的诗人,也是明代最具天才的诗人。他的诗歌理论及创作实践。对明代诗歌有很大的影响。高启的诗论,主要见之于《独庵集序》中:

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产辨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也。体不辨则入于邪陋。而师古之意乖。情不达则堕于浮虚而感人之实浅。妙不臻则流于凡近,而超俗之风微。三者既得。而后典雅、冲淡、豪俊、裱缛、奇险之辞,变化不一,随所宜而赋焉……夫自汉、魏、晋、唐而降,杜甫氏之外,诸作者各以其所长名家,而不能相兼也。盖尝论文:渊明之善旷而不可以颂朝廷之光,长吉之工奇而不足以咏丘园之致。皆未得为全也。故必兼师从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

宋元以降。诗渐衰微,宋诗尚理,元诗纤弱,都是诗之大弊。明初诗人。为扭转诗歌每况愈下的颓势,提出学习古人诗歌创作方法之师古主张,这方面理论鲜明,实践卓越有成效者,高启是第一人。这篇诗论的宗旨,是在纠正宋元以来诗歌的“偏执之弊”,提倡艺术创作风格的多样和完备。高启认为:“格”、“意”、“趣”是诗的三大元素,这里所谓的“格”。据“格以其辩其体”、“体不辩则人于邪陋,而师古之意乖”等语看,是指体格,即古代各种诗体的体裁风格及格式特征:“意”及“趣”,据“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等语看,类似于“性灵”和“神韵”。高启将“格”放在三要素之首,且强调必须通过“师古”而得到,说明他非常重视学习和借鉴古人的诗歌创作方法与风格:同时,高启还认为诗歌必须具备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而多种多样艺术风格的形式,有赖于“兼师众长。随事摹拟”。以此为标准,他对自汉至唐,诗人多以一种风格进行创作颇多微辞,认为陶渊明只能善旷。李长吉只能工奇,都狭促单一,未得其全,而杜甫之所以成为大家,就在于他能兼取从家之长,具备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因此,写诗必须摹拟各类名家之风格特征,掌握不同的写作技巧,“待其时至心融,浑然天成”,便可成为大家。

高启这种“兼师众长,随事摹拟”而不拘泥于一体之长的创作理论,不仅直接影响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而且也影响到明中叶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对此。后人多有批评。其实,公允而论。学习古人各样诗歌的典范风格并不为过,杜甫不也提倡“转益多师”吗?元人吴草庐所谓“诗者譬如酿花之蜂,必芳润融液,而后贮于脾者皆成蜜,又如食叶之蚕,必内养既熟,通身明荧。而后吐于口者皆成丝”。就是谓诗人必须广泛学习,奄有众长。才能成为大家。而面对宋元以来诗歌的衰微,“师古”、“摹拟”也不失为扭转诗歌颓势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于是否能在奄有众长,兼工各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从高启的诗歌创作看,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首先,高启诗诸体并工,转益多师,善于用各种不同的体裁和风格表现不同的内容,在诗歌艺术是个多面手。

从他留下的2000多首诗看,上至汉魏六朝盛唐,下至宋元诸家,如: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李贺、李商隐、韩愈、黄庭坚、坡,无所不拟: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无所不工;缘情随事,因物赋形,这既反映了他刻苦攻诗的钻研精神,如他描写在创作中的自我精神活动:“疲殚心神艘刮物象,以求工于言语之间,有所得意,则歌吟蹈舞,举世乐者不足以易之。深嗜笃好,虽以之取祸,身罹困辱而不忍废”(《高青丘集・缶鸣集序》)。同时,也是他的诗歌理论在创作中应用和实践,他要随事摹拟,因物赋形,广取众家之长,避免历代大家的偏执之弊:他要融会贯通,浑然自成。自成大家。

其次,高启拟古而不为古所囿,摹拟而能自出新意,妙笔仙心。神韵自现,诗中充满奔放不羁的才情。

高启才气俊逸,英爽绝特,其才力、天分、工候皆非常人所及,如赵翼所评“宗法唐人,而自运胸臆,一出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他描绘自己创作时的精神状态是:“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忍情,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青丘子歌》)这样卓特的诗人气质,使他能够随心走笔,博通淹贯,任意驰骋,而不拘泥于一体之长。

他豪宕的才华。雄放恣逸的文笔,在《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一诗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大江从来万山中,山势尽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势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河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诗的开篇即以跌宕、豪纵的笔触,纷繁重叠的物象冷读者神摇目眩,底下纵横古今,包罗万象,情文相生,物我一体,将“虎踞龙盘”的金陵壮丽景色,自己触景生情的慨叹,对祖国重新统一的喜悦等,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令人激动不已。全诗气韵雄壮。充分显示了作者绝特的才情和非凡的想象力。写出他那疏狂豪迈、恃才傲物、不羡功名宝贵、不为礼法所拘的性格。

其他像《登阳山绝顶》、《春初来》、《忆昨夜行》之类歌行古诗;《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岳王墓》、《清明呈馆诸公》之类的格律诗,雄浑豪放,意境高远,虽师盛唐诸家,而神韵真气自在。如:《岳王暮》: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谢虏书犹说两宫。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全诗悼念民族英雄岳飞,上下千古,包罗浑含,意境深邃,气韵雄壮,融议论于神韵之中。诗中用汉成帝时朱云请剑斩佞臣和刘邦诛功臣的典故,隐射岳飞的遭遇,感染力很强。正如清赵翼所评:“盖其用力全在使事用典,琢句浑成,而神韵又极高明。此正是细腻风光,看似平易,实则洗炼功深。”

第三。形成自己雄健爽朗又清新飘逸的艺术风格。

前人论高启,多批评他摹拟古人,而未能自成一家。如清《四库提要》:“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句高启为何格”今人游国恩等也批评高启:“未能熔铸洗炼。自成一家。”我认为这些评价都有失公允。高启的诗,除早年摹拟之作外,大部分诗歌的艺术风格还是清晰可见的,诗如其人,清华朗润,秀骨天成,才气豪健而不剑拔弩张,辞句秀逸而不字雕句绘。《青丘子歌》、《登雨花台望大江》等歌行古风,纵横百出,豪宕不羁,刚健雄浑,而《姑苏杂咏》等一些描写自然风貌及故乡风土人情的诗作。清新自然,真切感人。如:《初夏江村》: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描写故乡之山水景物,真切自然,涵浑从容,不假修饰,如“清风徐来于修篁古松之间,铿然成韵,略无矫饰。”再如:《梅花九首・之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构思新颖,韵味高致醇美,句中有意,句外有神,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梅花风韵与诗人风骨相映,深得唐人风韵。许多诗句,如:“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等。意境极美,传诵一时。

综上所论,高启是明代最优秀的诗人,他在元季异军突起,一扫元诗绮靡纤弱之弊,其诗没有丝毫柔靡纤弱之气。他的诗歌理论及创作实践,特别是他兼取众长,广泛吸取前人创作经验的创作方法,对于今天我们如何学习、借鉴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也很有启迪意义。

李晓刚:西安财经学院文学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