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国自考4月现代汉语试题评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自学考试的试题评析比试题的参考答案对指导自学、推动自学、改进命题的价值更大,意义更有普遍性。从试题结构、各部分内容比例、考核目标及赋分比例、试题内容等方面看,大量的例子和数据显示:全国自考2009年4月现代汉语试题紧扣指定教材、遵循《现代汉语自学考试大纲》的命题要求,题量大、采分点广、覆盖面宽。但试题还存在题目难易与赋分多少、覆盖面要求宽泛与知识点在试题中重复出现等多种矛盾。全面分析试题的特点与矛盾,有利于促进自学和完善试题的编制工作。
关键词: 全国自考2009年4月现代汉语试题 试题评析 自学考试
一、引言
打开互联网,网民很容易就能找到全国自考任何一门课程历年的试题。但要得到相关试题的参考答案,尤其是要得到上一次或上几次开考科目试题的参考答案,就很不容易了。因为最近几年全国自考办已不再公布各门课程试题的参考答案。对于试图把开考科目前几次真题当作考前热身的训练材料,以便查漏补缺、检验学习成效的自考生来说,没有参考答案绝对不是好消息。不过,没有全国自考办提供的相关试题的参考答案,自考生还是可以借助阅读相关试题的分析文章,把握出题规律,探索自学门径,全面掌握基础知识,顺利实现自考目标。因此,如果说参考答案只是解答了某一份试题,那么试题评析就是着眼于把握某门课程的命题原则。权衡之下,后者对于“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帮助自学、推动自学”的意义更大。不过,对自考试题科学地全面地进行分析并且公开发表的文章实在太少。互联网上,包括在国内有很大影响的几家期刊网中,甚至难以找到一篇关于全国自考现代汉语试题的分析文章。撰写此类论文,不但有助于指导考生加强自学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相关部门提高自考命题的质量。
下面,仅以全国自考2009年4月现代汉语试题为例,从试题结构、各部分内容比例、考核目标及赋分比例、试题内容等方面综合给予分析,以期促进考生的自学,进一步完善自学考试的命题工作。
二、试题结构
全国自考2009年4月现代汉语试题(以下简称“试题”)由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说明、术语解释、分析、改错、论述等七大题型共50小题组成。整份试题呈现三个特点:第一,题型多样,采分点广,知识覆盖面相当大。阅卷实践表明,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有课程当中,语言类课程的试题评分工作量远远大于文学类课程的试题评分工作量。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类课程试题的采分点众多。比如,全国自考2009年4月现代汉语试题的采分点就多达九十余处。这意味着,总分100分的试题几乎每判定1分就对应着一个知识点。评分工作量的增加从根本上减少了评分的误差,确保了评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第二,题量很大,结构巧妙。小题序号连续,有利于考生迅速把握各小题的平均分值,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以免在某些小题上纠缠不休,耗费过多的时间。第六大题(改错题)还采用了大题干套小题干的结构技巧,整份试题因此显得条分缕析、浑然一体。为保证题意的明确性和小题序号的连续性,第43和44小题、第45、46和47小题各自都不嫌题干说明的一致性反复出现了相同的提示。虽然多费了笔墨,但并不显得嗦,反而增加了整份试题结构的紧凑性。第三,问题呈现的顺序与教材章节内容的先后顺序一致。各大题下面的小题基本上是按照教材各部分知识内容先后出现的顺序进行编排的。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单项选择题,教材全部六章的内容在该题下面20小题中都有体现。这部分的考题就是按照指定教材(张斌主编《现代汉语》,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以下简称“教材”)的章节顺序编排的:“绪论”(第1题)、“语音”(第2―6题)、“文字”(第7、8题)、“词汇”(第9―13题)、“语法”(第14―18题)、“修辞”(第19、20题)。其他题型所考核的知识点虽然并非都覆盖了教材中各章的内容,但除第六大题(改错题)第43、44小题本来是考核“修辞”知识而应该放在其他改错题后面的,却又排在了考核“语法”知识的第45―47小题前面,其余各题都无一例外地按照相关的内容在教材章节中所处的先后次序进行编排。
三、各部分内容比例
《现代汉语自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规定,现代汉语课程的考试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共六个部分,其中重点在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大致可以是:绪论5分,语音27分,文字8分,词汇16分,语法32分,修辞12分”。大纲同时说明,“各种比例规定均可有3分以内的浮动幅度”。统计结果表明,试题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绪论2分,语音28分,文字9分,词汇17分,语法32分,修辞12分。各章所考核内容的比例符合“考纲”组配试卷的要求。具体到各节,所考核内容的比例关系突出反映了命题的三大倾向:倾向之一就是,各章考核内容分散到各节。以教材“第四章词汇”为例就很能说明问题。该章共有七节内容,试题除没有直接考核“第七节词典”的内容之外,其余六节都有考核内容。试题涉及“词汇”一章的题目共有17分,具体落实到六节的分值是:第一节词汇概说,1分;第二节词的构造,2分;第三节词义,4分;第四节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8分;第五节词汇的构成,1分;第六节熟语,1分。倾向之二是试题侧重考核自学者运用语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第五章语法”的内容在试题中占了32分,具体到各节的比例是:第二节词类(上),8分;第三节词类(下),1分;第四节句法结构,8分;第五节句法成分,3分;第七节句型和句式,1分;第八节复句,1分;第十节语气,4分;第十一节常见的语法错误,6分。以上分值较大的三节内容,无不侧重于考核知识应用能力:第二节词类(上)讲授实词知识,试题第50小题(4分),考核对实词“二”和“两”用法的区别;第四节句法结构的内容着重考核运用图解法分析短语的能力(试题第38小题,4分);第十一节常见的语法错误的题目要求修改病句,更是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第45、46、47题,共6分)。倾向之三就是,考核要求相同的各节内容在试题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偏难或不易采用笔试形式考核的内容在试题中没有出现。教材第二章语音各节内容在试题中(占28分)的比例关系就是很好的证明:第一节语音概说,3分;第二节声母,6.5分;第三节韵母,6.5分;第四节声调,8分;第五节音节结构,3分;第六节音变,1分。“第七节音位”因为相关的知识偏难,“第八节语音规范问题”和“第九节朗读”的知识因为不易采用笔试形式而在试题中没有具体的题目予以考核。
四、考核目标及赋分比例
据我统计,整份试题考核目标三个方面的赋分比例是:识记16%,领会34%,应用50%。和“考纲”关于命题的要求(识记15%,领会25%,应用60%)相比,试题考核目标的赋分比例存在明显的偏差。这主要体现在“领会”和“应用”两个考核目标的或重或轻上,轻重都分别有正负约百分之十的偏差。
识记、领会和应用属于不同的能力层次,试题加强对领会能力的考查,相应地就降低了对应用能力的考查。这是不是意味着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呢?仅从要求领会的题目所占比例的增加或要求应用的题目所占比例的下降,并不能得出试题降低了要求这样的结论。同一题型考核目标三个方面不同能力要求的题目可以并存,我们首先选择某一题型所有题目,然后从中把不同能力层次的题目作一对比,最后再来讨论不同能力要求的题目的难易程度,必定更能把握问题的实质。以单项选择20题为例,要求识记的,有7题;要求领会的,有5题;要求应用的,有8题。把这些能力层次不同的题目对比之后,我们很难说要求领会的题目就比要求应用的题目更容易作答。比如,要求领会的第16小题(领会短语的内部结构)与要求应用的第6小题(要求掌握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相比,前者并不会比后者更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
“考纲”把应用60%的比例分解成简单运用35%,综合应用25%,而试题中应用50%包含着简单运用12%,综合运用38%。很明显,试题对综合运用的要求高于“考纲”的规定。这是否加大了考试的难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加大了考试的难度,只能留待相关部门对答卷进行抽样分析之后才能作出结论。
五、试题内容
试题除第1、12、18、37共四小题外,其他题目都能从“考纲”中确定所考核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试题内容的编制有三个特点:首先,命题紧扣指定教材,有不少题目直接取材于教材。比如,第五大题(分析题)第35小题,要求分析“壹”、“句”、“向”、“相”这四个汉字的结构模式。考核的知识点就在教材第114页。即使“考纲”中没有明确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如上文提及的第1小题(关于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第12小题(关于一般词的类别和特点)及第37小题(关于疑问句的结构类型)在教材的相关章节中也都有详细的表述。其次,试题内容与基础阶段知识相衔接。某些与基础教育阶段知识相衔接的题目设计,体现了现代汉语不仅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更是贴近日常语言生活的文化素质课。有关汉语拼音(第6小题)、汉字笔画(第7小题)、言语表达(第44、45小题)等的基础知识都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掌握的,也是大众日常语言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最后,单凭记忆就能解答的题目在整份试题中所占的比重极低,大部分题目都需要在牢固掌握语言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细致分析耐心比较之后才能作出正确解答。
试题也存在某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题目得分难易和赋分多少的矛盾。比如第三大题(判断说明题)的情形就反映了两方面的矛盾:正确的命题只需要标注一个符号,不需要说明理由;错误的命题除了标注相应的符号之外,还必须说明理由。而不论是否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额定的得分都一样。这是一个方面的矛盾。另一个方面的矛盾是,有些题目要说明理由还真的颇费口舌,比如,第27小题要说明“韵母为什么不等于元音,声母为什么不等于辅音”就得长篇大论:“韵母可由单元音或复元音充当,也可由元音加辅音充当;声母一般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能充当声母只能充当韵尾(如ng),有的辅音既能充当声母又能充当韵尾(如n),另外普通话中还有所谓的零声母音节(即不是辅音开头的音节)。因此,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中,韵母不等于元音,声母也不等于辅音。”第28小题的情况也是如此――不是把“部件”改成“偏旁”那么简单就可以的。要说明“为什么并非所有能分析出两个以上部件的汉字就是合体字”同样难省笔墨:“合体字分解出的两个以上部件,可以是独体字或常用的部件,也可以是便于称说的笔画或能变通称说的部件。但如果分析出的两个部件不便于称说或不便于变通称说,就不适宜按合体字来分析。比如,‘卵’字尽管可以分为两个部件,但分出的部件不便于称说,因此‘卵’字应看作独体字。”而如此这般费时费力只是得到1分,又是否合理呢?第二,覆盖面追求宽泛与知识点重复出现的矛盾。杨军(2005)指出,自学考试的优势在于“卷面的知识考核点较普通高校宽泛”,上文不少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自考试题涉及的知识面确实很宽。不过,试题第29和49小题重复考查反义词的对应关系,就和宽泛的覆盖面这一追求产生矛盾了。第三,极少数题目拔高了要求。试题第18小题所谓“述宾谓语句”的提法,不但在指定教材中没有出现,而且在当下全国普通高校通用的几部《现代汉语》教材中也难找到。把“述宾谓语句”这样的提法放到相当于本科水平的毕业考试中来考自学者,显然拔高了要求。
六、结语
自学考试命题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很难做到让各方都满意。但自学考试积累了近三十年的命题经验,形成了大量的试题样本,只要认真客观地进行分析,试题质量就一定能够不断地得到提高。全国自考2009年4月现代汉语试题就有不少出得十分巧妙的题目,比如第42小题,表面上似乎考查文字知识而实际上却是在考查词语的运用,独出心裁地既考文字又考词汇。这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试题存在的个别问题渴望在今后的命题工作中加以避免。全国自考2009年4月现代汉语试题在形式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每一题型内部的小题都按照教材章节内容的顺序来展开,而不是随机呈现问题以便更好地考查自学者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某些拔高了要求的题目可以通过注释或者变换词语的形式使之适合这一水平考试,比如第18小题就可以用“述宾结构充当谓语的句子”来替换“述宾谓语句”。
参考文献:
[1]杨军.审视我国现行的自学考试制度[J].继续教育研究,2005,(2):79-80.
[2]张斌.现代汉语(附:现代汉语自学考试大纲)[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