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危机中的好莱坞风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危机中的好莱坞风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历史来看,几乎每次经济危机过后,与文化相关的产业都会因“口红效应”受益,迎来黄金发展期:美国在1929年至1933年经济萧条时,几乎所有行业都沉寂趋冷,但好莱坞的电影却趁势腾飞;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日本动漫业迅速崛起;亚洲金融风暴时,韩国受到很大影响,但随后提出的“文化立国”救国方针,让“韩流”风靡全亚洲……

2008年,一场经济危机吹得全球喊冷声一片,但好莱坞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高层也许是个例外?好莱坞是造梦的工厂,现实严峻的时候,好莱坞之梦就是春天的第一缕曙光,告诉人们温暖不远了。

冷飕飕的上世纪30年代

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弄出了世界大战。那危机够牛吧,还有更牛的呢,这就是危机中横空出世、震烁古今的米老鼠和唐老鸭。1935年,《纽约时报》毫不吝啬地赞誉米老鼠是“经济学家”,说“他是一个世界公民,不可思议地在商人领地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他是世界上的超级推销员,为失业者找到工作,将公司从破产境地中救出。无论他在何处,希望的曙光都会突破云层。”至于唐老鸭,美国人的一句口头禅最能说明一切:老好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米老鼠,坏事都让我们和唐老鸭干了。

那一年正是美国人生活在谷底的时刻。大萧条的阴霾总是时常挂在人们眉间、心头,好在米老鼠的欢乐还是无处不在的。他的名字被印入纽约市的工商行业名录和电话号码本,以便看不到希望的人们登门求助。他的确帮过很多人,他带着女朋友米妮盛装礼服的造型,挽救了当时不止一家玩具制造公司。印有他头像的银制餐具广受欢迎,几乎占到了餐厅的一半。出门找工作的男人打的领带和手绢上印着“米奇喜欢米妮”,让雇主一看就觉得是个靠得住的顾家男人。女人们在菜市场用米老鼠钱夹付钱,虽然里面的现金少得可怜,但好日子总是有盼头的。孩子们更是恨不得和米奇日夜相伴。总之,悲观的气氛弥漫四处,唯一的利好消息就是米奇的响指和口哨。

除了米老鼠还有一个让美国人看到了就快乐的人,她就是秀兰•邓波儿。大萧条时期,每一对父母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1929年,洛杉矾《先驱者论坛报》登出了题为《你的孩子迷人吗?》的文章。这篇蛊惑人心的文字告诉每一位家长,好莱坞是向他们敞开的。“挣一百万美元,或许你的孩子也能像她一样。”这是当时电影杂志上最多的广告。一批童星脱颖而出,拍摄了多部“小”字头的影片,几乎每部都引起过轰动。或许人们看惯了痴呆的大人,需要一个小大人来稀释一下气氛。甚至连罗斯福都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只花十五美分就可以到电影院去看一个孩子的微笑,然后就能忘却一切烦恼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呀。

有声电影问世之后,电影的娱乐功能日益完善。那时候,美国的东岸制造愁云惨淡的消息,而西岸的好莱坞,就是制造欢笑和希望的地方。1934年,《一夜风流》在奥斯卡赢得大满贯。这部片子最合大萧条时期人们的口味了。一个失业的小报记者,一个迷茫的富家女,一夜之间,就擦出了火花,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为那些混得不如意的男人们打开了一扇想入非非的窗户――邂逅富家女。片子捧红了“招风耳”克拉克•盖博。年轻人流行着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克拉克•盖博?”据说,随后盖博不穿内衣的镜头一时成为时尚,全国的内衣价格由此大幅下跌,内衣制造商还曾准备哥伦比亚公司。女主角露大腿搭顺风车的镜头也让美国的女人们学去了,自此成为公路片的典型桥段。那时候好莱坞还是强盗片的天下,比如1930年的《恶霸》,1931年的《人民公敌》,1932年的《疤脸大盗》都很叫座。大萧条时期人们的口味要么理想得要死,要么现实到极点。他们一面追捧米老鼠这样的老好人的化身,一面又从幻灭中对丑恶的故事极度感兴趣。追捧强盗片的极致是现实中的匪徒和电影明星一样,也可以一夜成名。“头号公敌”迪林杰即是其中典型,这个大抢劫犯竟然成了人们心目中侠盗罗宾汉式的人物。好莱坞谨慎地按照观众需求制造电影――它认为坐在电影院中的陌生人带有一种安全感,也明白站在街上领救济面包的无地自容和失业的绝望感。美国人在电影中逃避艰难、希望渺茫的现实。如果观众不相信电影创造出的虚幻情景,他们就会去别处找慰藉。

好莱坞的制造商们在这一时期推出一大批华美的女明星:玛琳•黛德丽、克劳黛•考尔白、琼•克劳馥、艾娃•嘉德纳、劳伦•芭考尔、葛丽亚•嘉逊、葛丽泰•嘉宝、凯瑟琳•赫本、芭芭拉•斯坦威克、卡洛尔•隆巴德、蓓蒂•戴维斯、琴逑•罗杰斯、洛丽泰•杨、费雯•丽、英格丽•褒曼……

石油危机的上世纪70年代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遭遇了7次经济不景气。但是在这7次中,有5次让当年的电影票房反而强烈攀升。经济危机永远是好莱坞的巨大动力,无论是“疗伤影片”还是现实题材,都能在经济震荡中获取灵感。同时,压缩的制作成本,也促使制片商更用心、更审慎。因此,在最艰难的时刻,往往也能催生出最伟大的电影。最著名的当数派拉蒙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中拍摄的《教父》系列。1972年《教父》上映,这个充满了"玫瑰血腥"的黑手党故事几乎成了之后全世界“黑帮片”的代名词。70年代的经济危机还让好莱坞培养出了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等大牌导演,《大白鲨》、《星球大战》屡创高峰。派拉蒙经过大幅度降低开支反倒摆脱了之前的低迷,迎来了一个全盛期:《教父》、《纸月亮》、《罗斯玛丽的婴儿》、《爱情故事》纷纷出炉。

为了解决这次危机带给电影业的压力,各大电影公司也使尽浑身解数创造利润。这一时期金融资本运作模式的引入,对电影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科波拉说:“好莱坞是华尔街”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金融财团大力涉足电影产业,成为美国影视行业的操纵者。借助于银行界投资进行电影制作的好莱坞是一台美元机器,不能接受也不愿接受有艺术风险的故事构思,习惯于从二流影视节目中挑出来一些有收视率的故事构思重新进行大制作,并检验导演的能力。对好莱坞来说,电影故事的选择只有两个原则:重复过去能卖钱的故事,或者在过去不卖钱的故事中加点配方。好莱坞发财的秘密是它知道它的观众在等待着被重复的老故事。电影制作和发行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为,这就是说要确定信息传播的接触效应,比如上座率。在既定的情趣和想象力氛围中,人们重新确认一种已知的故事要比接受新故事自发得多,容易得多。这就像流水线一样,标准化的电影产品,重复的批量生产便成了好莱坞的剧作法。这种创造的平庸化根源是唯利是图,用市场利润原则取消作者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区别,与普通观众的世俗审美心态一拍即合。按照科波拉自己的说法,如果他自己向大制片人介绍一个没有小说依据的电影故事构思,是万万不能被接受的。科波拉本人息影后,经营自己的葡萄酒企业。

美国电影除了重复自己,也对能够赚钱的外国电影的故事构思实行拿来主义,抄袭法国电影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如法国片《马丁归来》在美国的票房收入是400万美元,美国的重拍片《似是故人来》(Sommersby)的票房收入是44500万美元。美国人重拍的法国片《我的父亲是个英雄》用的是同一个主演――法国明星德巴迪尔。法国和美国两部同名、同题材、同主演的影片在德国上映,配音演员是同一个人,结果,美国片的票房收入比法国片多十倍。1985年法国出口到美国的畅销影片《三个男人和一个摇篮》在美国取得28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但美国人根据这一故事重新拍的影片《三个男人和一个婴儿》赢得1.6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1994年美国出品的《真实的谎言》故事原搬法国影片《算总账》(La Totale),由于明星效应和令人晕眩的特技效果,票房收入达1.46亿美元,利润超过成本的50%。如果加上影片出口和发行录像带,利润还可以加三四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令它国电影制作者搓手不已。由此可见。好莱坞商业技术功夫老到,是无人匹敌的。

而今迈步从头越

几十年后的今天,经济危机再一次袭击美国。同样是失业率飙升、物价飞涨、人心疲惫,就像描绘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电影《开罗紫玫瑰》一样。大概有无数人会像片中的西塞莉娅,开始在电影中寻求温暖与力量。好莱坞的制片商们也在此时亮出了他们的拍摄计划:或者对金融危机绝口不提,在歌舞、搞笑片中,让人们暂时忘掉烦恼;或者将目光聚集真实华尔街,拍出贴近生活的现实剧。

本次危机下的票房实例是:一部名为《比佛利拜金狗》的小成本合家欢电影战败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拉塞尔•克罗等超级巨星主演的动作大片,成为北美票房冠军。在《发胶》、《妈妈咪呀》等翻拍歌舞片大卖之后,无数百老汇音乐剧已被好莱坞盯上。丹尼尔•戴•刘易斯、妮可•基德曼等一打大明星加盟了罗伯特•马歇尔执导的《九》真会审时度势。这部从百老汇照搬过来的音乐片还真有成为重磅炸弹的可能。派拉蒙公司也准备翻拍在上世纪80年代大受欢迎的歌舞片《浑身是劲》;老至金•凯瑞、中至本•斯蒂勒、少至斯蒂芬•卡莱尔等人领衔的疯狂恶搞喜剧或许又将大行其道,笑对人生。反映危机实况,直指崩溃人心的"华尔街电影"也应景待发。20世纪福克斯公司打算开拍《华尔街》续集,华纳兄弟则要拍《华尔街鞋童的忏悔》,马丁•斯科塞斯则准备跟迪卡普里奥再度合作《华尔街之狼》……

不过,今朝并非往昔,虽然乐观的论调仍然占主流,但这一次似乎也没法高枕无忧。娱乐方式如此多元,即使坐在家里足不出户也照样可以通过有线电视和网络得到够多娱乐节目,相比之下,要搭进去油费看电影真不算最便宜的消遣了。所以面对如此低迷的形势,好莱坞的巨头们也不敢打下保票能从中捞上一笔,而是格外小心谨慎、生怕行错一步。华纳兄弟在今年早些时候已经开始了动作,取消了独立片制作公司并收缩了新线。派拉蒙更宣布明年它的电影将减少20%,只有20部左右。除此之外,它还推迟了多部电影的公映档期。小罗伯特•道尼和杰米•福克斯主演的《独奏者》也推迟了上映。据说某位公司的头儿私下里告诉一家报纸,因为福克斯在片中扮演一名无家可归的小提琴手,在这么一个郁闷的时候让观众看这么一个可怜的主角,简直是加深了悲惨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