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器官功能损害热射病31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器官功能损害热射病31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了解热射病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2012年热射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热射病患者以高热,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常常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率19.3%。结论:早期认识及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热射病;多器官功能损害

热射病(heat st r oke,HS)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致命性急症。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神志障碍[1],部分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现将我院2003―2013年热射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中本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4O~62岁,平均年龄51.3岁。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2].合并慢性疾病:冠心病4例(12.9%),高血压17例(54.8%)。在外界高温环境下发病16例(51.6%),在室内密闭环境发病15例(48.4%)

临床表现:本组均有高热(41℃以上)及不同程度的神志障碍(持续时间5~72h)。其中癫痫25例(80.6% ),眼瞳孔对称缩小25例(80.6% ),早期头昏痛共济障碍19例(61.2%),谵妄17例(54.8% ),肺部闻及罗音1 7例(54.8% ),低血压13例(41.9% ),呼吸性衰竭10例(32.2%,上消化道出血8例(25.8% ),DIC6人(19.3%)

实验室检查:本组血白细胞总数增高28例;血气分析31例,其中呼吸性碱中毒15例(48.3% ),代谢性酸中毒9例(29.0%);全部行电解质测定,其中低钠血症26例(83.8% ),低钾13例(41.9% ),高血钾4例(12.9% );血生化检查31例;AST、ALT、CDH、肌酐、尿素氮均增高分别在1~ 8倍;脑CT31例,腔隙性脑梗塞8例(25.8%)。D--2聚体阳性5例(16.1%),出凝血时间延长12例(38.7%)

治疗:本组患者均采取冰帽,冰毯物理降温,肌注冬眠灵,非拉根药物降温,静推20%甘露醇125mlq8h,速尿20mgbid降低颅内压,静滴盐酸纳诺酮促醒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及抗癫痫,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25人神志清醒,好转出院。死亡6人,死亡率19.3 %

3 讨论

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以上) 及意识障碍。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产热过多,散热障障碍及泌汗功能障碍导致产热与散热不平衡,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失调,累及脑、肝、肾、心脏及消 化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水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一组综合征。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两种类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原因分析如下。本组31例患者中早期头昏痛共济障碍 19例患者是由于小脑普肯野细胞对高热反应极为敏感,故早期出现头昏痛及共济障碍等小脑症状。 高热及意识障碍 本组中患者均有高热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是由于产热与散热不平衡及内毒素发病机制与直接热损害机制[3] 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害,大脑皮层及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损害所致。癫痫 本组中以癫痫为主要表现患者25例, 其癫痫发作原因与高热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有关。上消化道出血 本组中8例上消化出血原因为中暑时直接的热损伤和胃肠道血液灌注减少可引起缺血性溃疡,发生消化道出血。DIC 本组中发生DIC6人发生原因主要是高热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误诊 本组患者中早期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8例(25.8%),颅内感染6例(19.3%)。癫痫25例(80.6%)。误诊原因主要为病史采集不详及对本病临床特征认识不足。

治疗及预后 本组患者均采取冰帽,冰毯物理降温,肌注冬眠灵,非拉根药物降温,.尽量争取2小时内将体温控制于38C以下。静推20%甘露醇125mlq8h,速尿20mgbid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静滴盐酸纳诺酮促醒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及抗癫痫,抗感染抑酸等对症治疗。对发生DIC患者给予静滴新鲜血浆或血小板。对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者尽早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呼吸衰竭患者予气管插管或切开。结果 25人神志清醒,好转出院。死亡 6 人,死亡率19.3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热射病的发病机制是内毒素和直接热损伤,热射病的高死亡率可能是热细胞毒性、凝血紊乱和继发于肠道和其他器官损伤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SIRS)[4]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f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发生率高达50%,仅靠降温、抗休克处理并不能抑制炎性反应、弥散性血管内溶血(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opathy,DIC)和MODS的发生,磷酸肌酸激酶升高( >1000U#L-1)、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肝脏转氨酶升高与多器官损害相关, 可以作为热射病MODS 的预测指标[ 5-6]. 因此早期保护各脏器功能和阻断恶性循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7] 一旦发生热射病,积极采取综合物理降温,联合应用多种手段防治DIC 及MODS,必要时还可采用集降温、超滤为一身的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8]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陆在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5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J]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9, 27(4) : 174.

[3] 林晓静, 邹飞, 罗炳德. 热射病[J].国外医学: 社会医学分册,2005, 22(2) : 87-90.

[4] Leon LR,Helwig BG. Heat stroke role of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response [J].J Appl Physiol,2010; 109: 1980 - 1988.

[5] 岳慧, 宋青, 纪筠, 等. 肌酸激酶浓度在劳力性热射病早期判别预后的研究[J] .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8, 29(6) : 457-459.

[6] Varghes e G M, John G, T homas K, et al. Pr edict ors of mu lt-iorgan dys fun ct ion in heat st roke [ J ] . Emerg Med J, 2005, 22( 3) : 185-187.

[7] 王烈明,张娜,吴江,等.热射病12例紧急救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920-923.

[8] 杨祖军,张建峰,庄华东.高龄患者热射病24例抢救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3(4):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