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叶长青及其《汉书艺文志问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叶长青及其《汉书艺文志问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民国间深为时人所重。无锡国专教授叶长青所著《汉书艺文志问答》一书,以传统治学精神为取向,借问答之体探究学术源流,释前人之疑,在诸多相关研究论著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最早的文献目录,以其辨明学术源流历来为治学者所重视,姚振宗称《七略》与《汉志》,“自黄虞以迄先汉,学术流别,胥在于是”,章学诚《校雠通义》称“《汉志》最重学术源流”。自东汉至清朝的二千余年,学者对《汉志》的探究从未间断。前人既奉《汉志》为经典,仅阐发刘向父子及班固本意,补其阙遗,不敢妄加揣测。及至民国,新学与旧学并出,主张新学者往往自《汉志》为立说找依据,主张旧学者则承前人研究方法而有所创建。学校授课也多有讲授《汉志》,部分著作就是在讲义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前人比较零散的研究而言,民国时期的《汉志》研究以时间短、论著多,一时形成高潮,著名者有孙德谦、彭明?、顾实、张舜徽、李笠数家。在新旧学论争的时期,《汉志》受到特别的重视,尤其可见其对于学术正本清源的意义。在对《汉志》全文的研究专著中,近人叶长青所撰《汉书艺文志问答》(以下简称《问答》)借问答之体,以传统治学精神为取向,对前人误解有所质正,时有创见。

一、学术之源出于史

叶长青《问答》自序称研习《汉志》颇历年所,《汉书艺文志四论》于1926年发表在《学术世界》第2卷第1期,早于《问答》,可看做后者的纲领。《汉书艺文志四论》第一条提出原史,称“《汉志》各略皆出于史”,明学术之源流。此处的“史”即指史官。以《六艺略》为例,“《易象》、《春秋》掌于太史,史为书,《风诗》采于?轩,《鲁颂》作于史克,《祈招》闻于倚相,伯夷典《礼》,苌弘明《乐》,史佚教子以《尔雅》”。叶长青以为史官先掌文字,后司记载,继而司征藏,是后世学术皆源于史官。《问答》云:“夫七略并列,而非并重,所以具源流本末,纵而非横也。”《问答》自序云:“七略先后之条理,从源以及流也,求其先后之故,而向、歆一家之言以立。”因此六略虽然皆出于史官,但本身又有源与流之分,从六略的先后顺序可以得知,当以《六艺略》为源,其余诸略为流。

《问答》对六略排列顺序的探讨及《诗赋略》的命名缘由,皆出于这一观点。《问答》云:“班氏何为次《诸子》于《六艺》之后?答:《庄子》曰:‘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盖九流之学,微言存焉。班氏次《诸子》于《六艺》,其以此欤?”又如《诗赋略》命名先诗后赋,《问答》云:“赋者,古诗之流,以源流言,故先诗后赋,而诗赋名略也。”

其实六艺本出于三代王官之学,传的是三代的精神。章学诚《校雠通义》云:“六经之文,皆周公之旧典,以其出于官守,而皆为。”汉世复立五经于官学,也有意于此。《七略》首《六艺》而后《诸子》,《汉志》沿袭,后世演为四部,源流已然明晰。《汉志》云:“战国从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乱。”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谓:“此排摈百家之言也。”又云:“故六艺不言真伪,而诸子往往言依托,非古矣。”顾实以为《汉书》是汉朝官书,自然只是“汉氏一政府之说”,有意贬刘、班而抬升诸子,不免有追随时流的倾向。

二、学术有正变

叶长青治学往往有所创立,早年《国学专刊》发表《宣言》云:“疋音不作,国闻陵夷”,称学者有开来、继往、救亡三大责,即与新学格格不入。又《问答》云:“诸子之分,由于道术之裂,往而不返,亦足悲矣。”这一观点在当时诸子学兴起的学术背景下尤为难得。他对诗赋的看法尤可见其对上古精神的追求。诗赋源于《诗》,但班固别立一略,叶长青引班固《两都赋序》曰:“夫道有夷隆,学有粗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于孔氏,列于《诗》《书》,其义一也。稽上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斯事虽细,然先民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又云:“诗赋者,所以表国华而观风俗,犹《六艺》之有《三百篇》也。”

叶长青虽好古,也知“学术有正变,时代有先后”,不能以今人的标准苛责古人。班固谓诸子为六经之支与流裔,承刘向、刘歆之说。《问答》云:“问:《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韩非·显学》、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及《淮南·要略》,泛论诸家,要为允当。《七略》首《六艺》而后诸家,此重儒之过,而后世学术不公不明之所由,宜重为厘定者也。答:庄、荀诸家,当汉武尚未崇儒之前,故得平论诸家,魿然有当。向、歆值崇儒之后,身为宗室,又为儒者,不崇儒是反功令而自小其道也。故《七略》之先《六艺》而后诸家,固为后世学术不公不明之由,在今日议之则可,在当日议之则不可,所谓立言各有攸当也。”“立言各有攸当”语出章学诚《文史通义》,谓天下之言各有得当之处,可见其兼容并济之意。其实在叶长青看来,上古道术未离,“道失而后天下有术”,诸子始兴。孔子删述六经,自成一家之言,亦为百家、九流之一。此外,《汉志》载录谶纬之书,封禅入《六艺略》礼类也出于同样的理由。

《问答》依《汉志》分序与六略七部分,名之“问答”者,取孔子与弟子问答探讨道德学术之意。叶长青尊敬前人著述,不轻易怀疑,对年代久远的古书如此,《问答》云:“问:或谓《左氏》载智伯之亡,《公羊》引子沈子之说,《梁》引《尸子》,其人皆在丘明、公、后,不应预为引据,疑《三传》非自作也。其说审否?答:《管子》述管子后事,《商子》称秦孝公,《庄子》记庄子之死,《韩非》载李斯《驳议》,此乃传其学者所增益,古书多有,不足为怪。若执一二事以疑全书,无可读之书矣。”对刘向、刘歆父子及班固也是如此。《问答》云:“班氏之时已不知何世,吾辈后班氏二千年,何必强作解人乎?”然而前人著述存疑之处,也不可不审,“约求则得,实指则凿,知所要矣”。

《汉志》著录体例,班固有出、入、省之说,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云:“书为刘氏两裁者,班氏从而省去之也。夫一人著述,扼其宗旨,录之于此,复可录之于彼,是不妨重复互见。苟于全书之内,又是自成一类,更不妨裁篇别出。盖不如此则学术流别无由发明。”叶长青也多有阐发。《汉志》六艺一百三家,“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重十一篇”,《问答》云:“出十一篇者,或曰《乐》出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春秋》家省《太史公》四篇,疑不然也。班氏出入之例,谓出此入彼也。‘省’有省重与省之别,省重,省其重出;省,直省去耳。则十一篇者,尚在不可知之数也。”依其意,出、入既为出此入彼,则只是调整归类,《汉志》中当有载录,但今《汉志》无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太史公》四篇既不知篇目,则不知为省重出于《史记》百三十篇者或直省去。如此则十一篇之书确乎为尚不可知者。

《问答》一书,探讨《六艺略》、《诸子略》用墨较多,其余《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则较为简省。于《六艺略》,先后问称传为经始于何时,《易》、《尚书》、《毛诗》经传何时合一,《春秋三传》经传分合之情形,又称《论语》、《孝经》、《尔雅》皆为《六艺》之传记,重在辨明源流。叶长青以为汉儒治经重师承,依据《史记》和《汉书》作五经传授表,《易》今古文相同,《书》分孔子古文《尚书》、漆书古文《尚书》和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三家,《诗》分鲁、齐、韩、毛诗四家,《礼》分《仪礼》、《周礼》二家,《春秋》分左氏、公羊、梁、邹氏、夹氏五家,条理明晰,一目了然。《诸子略》著录纷繁庞杂,班氏多有言不知何氏及依托者。故叶长青于《诸子略》先疏理班氏之前的相关诸子论述,称“《孟子·公孙丑》、《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滕文公》、《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解蔽》、《尸子·广泽》、《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不二》、司马谈《论六家要?》及《淮南子·要略》,皆有所论列”,又将此七家所论诸子一一列出,与《汉志》对比。司马谈《论六家要?》评论阴阳家、墨者、法家、名家、道家、儒家之得失,一并以问答形式附于六家之末。此外,还多考证人物及班氏载录次序。其余四略,《诗赋略》重在讨论分类,继承源于《诗经》传统的诗赋政教风化之用;《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之书,亡佚既多,后人难解其义,遂重在阐释书名意义。

四、《问答》之版本

《问答》所见共有五种版本。

最先分八期连载在《国专月刊》。1936年第4卷第1号开始刊载《问答》正文,篇名《汉书艺文志问答》,载至《六艺略》“汉书今文《礼》传授如何”,共21页。同年第4卷第2号刊载《汉书艺文志问答一续》,载至《诸子略》“《庄助》四篇,而《诗赋略》则作严助,何故”,共26页。同年第4卷第3号刊载《汉书艺文志问答二续》,载至《诸子略》农家,共16页。同年第4卷第4号刊载《汉书艺文志问答三续》,载至《数术略》蓍龟类,共16页。1937年第4卷第5号刊载《汉书艺文志问答四续》,载至《本志著录各书作者姓名邑里时代存佚表》“杜林《仓颉故》”列,共22页,附语“本稿未完”。1937年第5卷第1号刊载《汉书艺文志问答续》,《本志著录各书作者姓名邑里时代存佚表》刊载完全,共31页。1937年第5卷第3号刊载《汉书艺文志问答又补》,共6页。至此,《问答》正文全本连载结束。曾克癩曾为《问答》作序,刊于《国专月刊》1937年第5卷第2号,紧随其下为叶长青《自序》。此可称之为“月刊本”。

大约为方便无锡国专师生阅读或师友交流,《问答》正式出版前曾有自印本。此本编印十分简单,没有发行者及版权,仅将曾《序》和《自序》置于书首,正文部分悉依《国专月刊》的连载次序排版,内容并无二致。此本为16开本,较一般书本为大。封面有陈三立(号散原)题签,按《自序》题款云:“中华民国廿六年一月叶长青于无锡寄庐”,陈三立卒于1937年9月,实在是极为难得的机缘。此可称之为“大开本”。

1940年10月,《问答》由正中书局正式出版,为《国学丛刊》之一。封面、封底误称编著者“叶长清”,当为“叶长青”。此次出版相较于大开本改动较大,书首无陈三立题签,亦无曾《序》。书本正文内容也作出了极大调整。自1936年第4卷第1号至1937年第5卷第1号发表的正文基本顺序不变。第4卷第5号《汉书艺文志问答四续》中名为《汉书艺文志问答补》的部分,及第5卷第3号《汉书艺文志问答又补》,依内容分散列入《汉志》序和六略的问答。还增删了部分问答,如五经的授受源流,因为有五经传授表明示,此次出版便删除了叙述授受源流的文字。此外,字、词、句也有改变,细微之处多有不同。此可称之为“正中本”。

1969年,《问答》由台湾正中书局重印出版,书本内容则与1940年10月正中书局初版本相同,也没有曾《序》。但改称“正中书局编委会”编著,《自序》题款亦称“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三月正中书局编委会”,并有明显的更改痕迹。林庆彰《图书文献学研究论集》称“当代作伪书的伎俩甚多”,改变作者即其中一项。改变作者的第二种情况是“用‘本局编辑部’名义出版”,“《汉书艺文志问答》(叶长青),正中书局重印时,改题作者为‘正中书局编审委员会’”。又称“当代伪书的形成,大部分因为政治因素阻扰了书籍的市场供应”,当为合理解释。此可称之为“台湾重印本”。

2008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纂《〈汉书〉研究文献辑刊》,全10册,其中第10册第311—518页为叶长青《汉书艺文志问答》,出版说明据民国二十九年(1940)正中书局刊本影印。此可称之为“国图影印本”。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责任编辑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