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分析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护理后进行相关指标统计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时肢体功能和生活功能评分均值(9.01±1.22)分,护理后半年时肢体功能和生活功能评分均值(12.3±2.0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评分结果(P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143-02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称为脑中风,属于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类疾病,患者多合并脑血管类基础疾病(例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内小动脉狭窄或者破裂等),该类疾病具有起病急和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患者多由偏瘫临床表现(例如劳动力丧失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等),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且该类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对象来自于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资料,有男34例和女24例,年龄范围为50~69岁(符合正态分布资料),平均值为(59.1±12.9)岁。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患者入院治疗时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情况,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参与该研究进行的随访调研工作。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排除同时合并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所有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一般资料相近的原则分为两组:选择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的32例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的26例为对照组。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护理期间均常规使用神经内科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严密监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注意维持水电平衡和为患者补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并针对性处理等。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为采用一对一的护理模式:每位患者对应一名专门的护理人员,有该护理人员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护理,每天进行1次或2次,每次康复训练时间以30 min左右为宜,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适当调整。
1.3 评分标准
评分依据为Fugl-Meyer评分量表中的评分标准,量表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维度:①生活能力方面的维度,②肢体功能方面的维度,分别在护理后3个月时和半年时各进行1次评分,以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独立样该组间的平均值资料(x±s)的比较方法选择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1)分VS(3.0±0.9)分](P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表[分,(x±s)]
3 讨论
由该研究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平均得分为(8.44±3.04)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得分情况[(3.01±0.98)分,P
脑卒中偏瘫患者只要各项生命体征表现比较平稳,患者神志清醒同时病情无明显进展,在治疗后24 h时间时即可开始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训练强度应该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实际病情由最低训练强度展开,根据患者康复程度循序渐进的增加强度。在康复训练狐狸你过程中,重视对肌肉的训练是康复的关节,患者由于长期的偏瘫的状态,其肢体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丧失,肌肉也因而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萎缩状态,加强对患者偏瘫一侧的肌肉训练,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肌肉训练的方法要从被动训练开始,当患者自己能进行活动时可转换为主动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过程中,季节交替的变化会引起脑卒中的复发,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春秋季节,昼夜温差比较大,临床报道,对于存在眼底动脉硬化疾病、血小板类疾病、颈动脉杂音和红细胞增多类疾病等基础类疾病的患者,其脑卒中偏瘫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此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暖,尽量减少能够引起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钟印勤,叶美霞,伍琦,等.情志及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28-29.
[2] Hu Xiaoying, min rose AIDS life effect on senile cerebr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J]. Guangdong medicine,2012,33(5):720-722.DOI:10.3969/j.issn.1001-9448,2012(5):63.
[3] Gatti M A,Freixes O,Fernández S A, et al.Effects of ankle foot orthosis in stiff knee gait in adults with hemiplegia[J].Journal of Biomechanics,2012,45(15):2658-2661.
[4] 陈兰英.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2,33(8):1082-1084.
[5] 李灵芝.阶段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22-2123.
[6] Van De Winckel A, Wenderoth N, DeWeerdt W, et al.Frontoparietal involvement in passively guided shape and length discrimin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subcortical stroke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J].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2012,220(2):179-189.
[7] 刘文权,徐武华,吴婉霞,等.运动想象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22):3418-3420.
[8] 杨婷,钱兴皋,张会慧,等.平衡反馈训练仪与Berg平衡量表在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中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1):1011-1014.
[9] 赵雅宁,郝正玮,李建民,等.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691-694.
[10] Chen CK,Hong WH,Chu NK,et al.Effects of an anterior ankle-foot orthosis on postural stability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08,87(10):815-820.
[11] Sekiguchi Y, Muraki T, Kuramatsu Y, et al.The contribution of quasi-joint stiffness of the ankle joint to gait in patients with hemiparesis[J].Clinical biomechanics,2012,27(5):495-499.
(收稿日期:20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