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泰坦尼克号3D》市场圈地运动与技术恋物癖煽动的集体狂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泰坦尼克号3D》市场圈地运动与技术恋物癖煽动的集体狂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看来,《泰坦尼克号3d》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就是一个/一群电影技术恋物癖煽动的集体狂欢。只是,更欢乐的是暗地里数钱的好莱坞制片商们。

十几年了,对好莱坞而言,中国电影市场“人傻、钱多、速来”一直没改变。15年前,中国电影市场年票房不足9亿元,《泰坦尼克号》却一片独大,在数月间吸引了1800多万人前往观看,创造了3.6亿元票房,占据当年票房的40%。15年后的2012年4月10日零点,《泰坦尼克号3D》上映,影院门庭若市,有超过153万中国人冲到了影院。影片放映首周6天,票房4.68亿元,观影人次1050万人,放映场次11.30万场。《泰坦尼克号3D》进入2012年度中国电影票房排名前十已无悬念。《泰坦尼克号3D》在中国市场开门红的喜讯传遍了好莱坞,更令各种大片的制作人们大流口水。2011年,中国号称拥有9200余块银幕,其中7700来块数字银幕,4800来块3D银幕。不曾想,因《阿凡达》点燃的3D银幕建设之火,着实为《泰坦尼克号3D》熊熊燃烧了一把,使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圈地运动正在逐步推进。

本文不想探讨电影市场视域的民族大义,只想就《泰坦尼克号3D》的中国市场表现乱弹几句。探寻《泰坦尼克号3D》横扫中国电影市场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3D和IMAX技术的提升、影院增多,中国人口红利等等。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我想无外乎两点,一方面是国片整体质量的低下,另一方面则是当前中国观众的技术恋物驱动下对集体狂欢的渴望。

国片质量的问题不用论证,我们总在号召“精品工程”,但近年来的精品仍有如元青花一样稀罕,稍微出个《失恋33天》就令业界哗然,所以国片市场才常常被打得落花流水。就在邻国日本,《泰坦尼克号3D》首周两日票房为106万美元,观影人数5万971人。影片仅列该周票房排行第4位,第二周更掉到第8位。但同日公映的本土影片《剧场版:SPEC~天~》首周票房4亿6870万日元,观影人次高达35万1473人。日本电影市场全面开放进口影片发行和放映体系,年公映量的350来部影片中有60%以上都是好莱坞大片。但是符合和引导国民观赏趣味、独辟蹊径的国片,已经连续5年保持50%以上的票房市场份额。而且,这些国片的大部分都是手工作坊式的小制作,成本不到5000万人民币但回报率几十倍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市场越开放,才越能走向成熟。

两部《泰坦尼克号》体现出来的首先是作品对象、作品本体和作者的技术恋物癖倾向。泰坦尼克号游轮极尽科学之精粹,是人类船舶史上伟大文明的象征,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在布景、服化道、拍摄、后期方面极尽当时电影制作技术之精粹,是人类电影技术史上的一大标杆。《泰坦尼克号3D》花费1亿多人民币和60周的制作时间,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将2D影像转变成3D,尽管其中显示出效果盲点――影片后半部分人物与船体等物品之间的比例失调造成的观影眩晕感。在这几重追求技术极致的表象下,是导演卡梅隆的技术恋物情结贯彻始终。

当前中国观众仍然存在明显的技术恋物趋向。这从近几年来《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等影片的票房即可看出。这种影院观影习惯表现出来的是追求电影视听效果的极致化,即重视影院的集体狂欢氛围,而忽视电影叙事本体带来的观影愉悦。其促成因素是多重的,一是盗版碟和免费网络点播培养起来的对好莱坞叙事的认同,二是基于影院观影性价比的下意识选择,三是大众传媒对观众的洗脑。当然,它与我们当前对影院建设数量、电影拍摄数量、电影数字化程度的追求不约而同。其根本原因,是身处前现代文明的人们,心怀对现代文明的渴望,而希望通过技术指标,首先达成“形似”的急切表现。大多数观众,就处于前现代观影文明。

在这样的观影习惯语境下,《泰坦尼克号3D》中单维度的技术恋物癖与当下中国社会流行语之间构成一种滑稽的互文。《泰坦尼克号》是一场矮矬穷成功勾搭白富美的恶俗故事,并且加上了矮矬穷奋不顾身白富美至死不渝的结局,来升华地位悬殊的乌托邦式爱情。豪华的技术轰炸抵消了其情节的烂俗,使观众自觉地选择睁开眼睛、打开耳朵,加入到一场观影的集体狂欢。这一次观影行为只是一种单纯的视听感受,通过对“美得波涛汹涌”的女主角的消费,在3个小时内对等级、权威进行了消解,达成了对影片非逻辑性、世俗化、粗鄙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