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化学“四环节小组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化学“四环节小组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传统的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重新定位。因此,笔者构建了一套适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四环节小组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本构建“四环节小组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1.互助小组的组建。在班级内,我根据学生日常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性格差异以及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表现,把学生分为ABC三类,遵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他们分到不同的小组内,每个小组都实力均衡的,选取优秀的同学任组长。全班搭配成若干个这样的探究互助小组。

2.“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四环节解读。

环节一——读读。教师备课时需精心设计预学稿,课前发放给学生,供学生自学时参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学了解课上所学的基本内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为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做好准备。

环节二——议议。课上经过教师情景引入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将预学中“看到的、想到的、不懂的”说出来,也就是将阅读、观察、感悟与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同学之间将自学收获互相交流、提出疑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进行巡视,重点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形成。这种做法从根本上把传统课堂教学沉闷的“呈现—接受”模式变为生动的“引导—发现”模式,“在引导下的发现”和“在发现中的引导”才能使课堂焕发出蓬蓬勃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环节三——讲讲。通过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此时老师不要急于进行讲解,适当铺垫之后要引导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形成小组间的竞争态势;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问题讲透。

环节四——练练。针对本节课精心设计适量练习检测题,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对检测发现的问题要让小组充分讨论并互相讲解,实现二次互助。教师在结束本节课之前可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与方法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以便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四个环节可以灵活调节、变式运用。

二、编制预学稿提高小组互助的效率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精心设计的预学稿能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高了小组互助学习的效率。教师对预学稿的设计,应合理处理教材,努力做到用“活”教材,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因此化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编教材”。

根据实际情况,预学稿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做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以教师的热情和温暖坚定学生开展四环节小组互助学习的信心

“四环节小组互助”教学模式为正确的评价和激励学生提供了平台,营造了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关于教师行为如何影响学生的成绩,回顾近几年进行的50次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有两方面,教师的热情和温暖。”教师的热情和温暖源自对学生的热爱,老师的热情和温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心。教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四环节小组互助”教学模式中,全班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是关心,是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家庭情况也不同,我们不搞“一刀切”,一刀切,切出来的只能是失败和沮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真正地体现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总之,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 肖川.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9).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