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痛苦指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痛苦指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痛苦指数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本文对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进行筛选,利用生产函数对我国的隐性失业率进行了测算,得出我国近年经济运行的痛苦指数,并对我国相关经济政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痛苦指数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隐性失业率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但经济运行健康与否,集中地体现在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上。西方经济学中将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指标中较敏感地反映居民生活的指标称作“痛苦指数”,它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这项指标越大,表明居民经济上的危机和困难就越大,居民在生活中感受的痛苦也越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各级政府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放在我们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在这里,用“痛苦指数”来衡量经济运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将有利于政府部门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在居民身上。

反映通货膨胀率物价指标的选择

通货膨胀,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流通中商品和劳务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会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由于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造成重大的实际收入和实际财富的再分配,破坏正常状态下的分配原则,造成经济生活的混乱;导致居民实际收入下降,生活水平降低。由于通货膨胀常通过货币贬值和不同形式的物价上涨表现出来,所以通货膨胀率一般用常见的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但三种价格指数各自的编制方法、统计范围不同,使得其各自在反映通货膨胀问题上各有侧重点: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这一指数是从商品卖者的角度来观察价格变动,说明价格变动对卖者的影响。由于其统计范围主要包含市场上零售的大部分商品,不包括服务项目,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项目在我国居民的支出比重不断增大(2000年达到32.88%)。在这种情形下,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有失偏颇。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它是按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理论上讲,该指数最全面反映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的变化,由于该指数包含有与居民家庭不直接相关的投资品和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因此它不是一个测度居民“痛苦”程度的理想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城乡居民购买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这一指数是从居民买者的角度来观察价格变动,说明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其统计范围不仅包括市场上的大部分商品,还包括服务项目。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生活消费关系密切,通过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市场消费品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综合而言,由于三种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统计范围不同,使得在测量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上各不相同,我们倾向于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率水平。

我国目前失业率指标的修正

就业和失业是市场经济的伴随现象。从经济学上讲,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脱离的一种状态。失业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从宏观上讲,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提高1%,GDP就下降2%,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资源浪费。从微观上讲,失业使得失业者失去工作机会,丧失生活经济来源,生活水平下降,生活困难。过高的失业率不利于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我国政府从1994年起正式使用失业率和失业的概念,并公开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是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其中城镇失业人员指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我国的失业率指标与国际口径相比,存在明显缺陷:一是失业人口的统计只限于城市不包括农村;二是仅反映城镇公开登记失业人口,不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三是失业人口的年龄上限定得偏低。实际上,我国的显性失业率大大低于实际的失业率水平。

失业率是国民经济波动的指示器,是反映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指标。由于大量的下岗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使得我国的隐性失业人数占我国失业人数的大部分。要客观地测算我国的失业率,需要测算我国目前的隐性失业率。由于传统的生产函数均假定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利用Bruno提出的生产函数模型测算我国目前的隐性失业率(具体求解方法如参考资料2)。

利用我国1979年至2000年的相关统计资料可以得到我国近年的隐性失业率和综合失业率(如表1)。

启示和建议

通过筛选测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和测算我国近年的隐性失业率,我们计算得到我国近年经济运行的痛苦指数(如表2):

以上结果反映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失业率指标不断增高,在1998年达到最高值。主要原因在于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从通货膨胀转入通货紧缩,消费市场萎缩,使得失业人员大大增加,1998年以后我国采取反通货紧缩、反失业的措施使失业率逐渐变小,但是回落幅度有限;痛苦指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在1994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软着陆”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失业率越来越在居民的痛苦指数中唱主角,而通货膨胀率逐渐屈居次席。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质”的问题仍然存在,虽然宏观经济有不错的增长,但是居民从经济增长中受益有限,居高不下的实际失业率已成为居民“痛苦”的主要原因。

痛苦指数衡量的是经济运行给居民带来的效益感受。通货膨胀和失业都会给社会经济、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但是这里存在一个政策选择的问题。按照菲利普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一般呈反向变化。社会对两者的承受能力也都有一定的限度。政府需要在反通货膨胀和反失业政策之间折中选择。对于我国来说,失业要比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严重得多,高失业率不但会引起经济问题,更会引起很多社会问题,因此,合理控制失业率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任务,降低失业率的调控应优先于反通货膨胀政策。

可以考虑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城乡失业率水平: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这是降低失业率的关键;有针对性地拓宽具有地方特色的再就业渠道;在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应适度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增加一定的就业机会;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和范围,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安全网”和“减震器”功能。

参考资料:

1.沈坤荣,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J],1999(4)

2.李红松,对我国隐性失业率的测定与实证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1(3)

3.朱庆芳、吴寒光著,社会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何承金,劳动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杨易勇,就业理论与失业治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