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爬行:不能省略的成长阶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爬行:不能省略的成长阶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人父母者,最欣慰的莫过于孩子叫的第一声“爸爸”、“妈妈”以及孩子的第一次蹒跚学步。不少家长会炫耀自家孩子早早地就学会了走路:“什么‘七月坐,八月爬’,我家孩子干脆省略了爬,直接就会走了。”

“先爬再走”是规律

先坐后爬,然后才能走,这是婴幼儿成长的正常节奏。然而,不少孩子偏偏不喜欢爬,肚皮老挨着地,脊背就是挺不起来。所以,干脆摇摇晃晃地直接学起了走路。对此,不少家长引以为傲,觉得这是孩子聪颖的表现。

其实,爬行对婴幼儿的成长发育非常重要。对于刚学会走路但不会爬的孩子,家长最好帮他们补上这一课。人类的脊椎发育是循序渐进且需要一步步锻炼而成的,学会稳坐,意味着孩子的脊椎已经发育到可以支撑其独立安坐的阶段;学习爬行,则能帮助孩子锻炼脊椎弯曲度和腰部肌肉以及身体活动能力。能完成自由爬行,随意坐躺之后,才是孩子学习走、跑、跳的成熟时机。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爬得越好,走得也就越好。

很多家长很早就给孩子用上了学步车。婴幼儿专家不建议婴幼儿太早使用学步车,因为此时其脊椎发育还不充分、腰力也不够强,如果长时间处于站立走动状态,腿部会过早地承受全身重力,对孩子发育反而不利。有学者指出,不经爬行就在学步车里长大的孩子,很容易蹬着腿走路,走姿不太自然,且像小鸭子般左右摇晃,容易跌倒;而熟练掌握爬行技巧的婴儿,由于在 “过渡期”内,他们的头、颈、手、臂、腿、脚和肘、腕、膝、踝关节及全身肌肉特别是腹肌与胸肌都得到了活动和锻炼,所以,由四肢受力发展为两肢受力时,能平稳顺利地完成从爬到走的过渡。

不可小看“内八”、“外八”

4岁男孩小明走路老摔跟斗。其父母观察发现,小明属于双脚“内八”,走路时双脚越走越靠里,最后左脚绊倒右脚。无论父母怎么训诫,小明都难以改变现状。最后,经专业训练矫正以及在鞋底上下工夫,小明的“内八”才得以缓解。

孩子开始走路时难免有“小鸭子”现象,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走路时手脚不协调、步态异常,首先要考虑是否患有脑部疾病;其次,可能是脚部结构异常或走路方法不对,身体力学线条改变所致,最好从医学康复训练的角度予以及时纠正。

发现孩子步态异常,除直接观察走姿外,还可以看鞋底。正常的步态通常产生的压力较为均匀。一般来说,足跟、外侧、脚的大拇指部位受力大,磨损较多,而中间及内侧受力小,磨损较少。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鞋子内侧磨损也很严重,或者鞋跟两边磨损相差非常大,那就说明孩子的走路姿势有问题。

婴幼儿的走路姿势影响其日后生长发育,甚至会为其中老年腰酸背痛埋下伏笔。幼儿走路无论是“内八”还是“外八”,如果不纠正,除了可能导致不断跌倒等问题外,走习惯了还可能影响脚、膝、髋、肩等部位,以致成年后一走远路就脚痛、头痛或腰酸腿痛。

受力线出问题可逐步矫正

人体站立时,脚、膝、髋、肩等部位处在同一条受力线上。走路姿势有问题的人,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处在受力线上的这些部位躺着不痛走着痛,即使进行按摩推拿,也只是缓兵之策,过段时间又会复发。爱穿高跟鞋的女性,对此应该深有体会。高跟鞋虽美观,但穿着它走远路时,脚部容易胀痛,人很容易劳累。这是因为穿上高跟鞋后,人体重心前移、骨盆前倾,脊柱弯曲增大,腰椎和颈椎受力也更为集中,此时的受力线发生改变,使得膝关节软骨磨损加重,相关肌肉紧张,所以,疲惫感容易产生。

无论是婴幼儿还是成年人,如果感觉走路步态异常,走路久了出现腰酸腿痛等不适,那就需要检查受力线问题。受力线问题,通过接受专业康复训练及配鞋矫正等措施,假以时日均可有效矫正。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可帮助矫正受力线的鞋垫或鞋子,但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购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