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日本建设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演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日本建设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演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企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适应社会变迁的要求而发展演进。系统地对日本建设企业组织结构的历史演变进行归纳梳理,有益于为我国建筑企业组织的变革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日本建设企业 内部组织结构 倒金字塔模式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以求有效、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同努力,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合理优化的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和手段,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

职能型结构是现代企业最为基本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管理分工上实行集权控制,企业内部按职能或生产经营程序划分为若干部分,各部门只有很小的独立性,权力集中在企业最高决策者手中。一项工作需通过部门分工的系统,从上往下逐层传递才能布置下去;基层的信息也要通过系统逐层向上反馈。

控股型组织结构是实行公司内部分权的一种形式,在控股型组织结构中,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下属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形成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使子公司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对提高子公司的积极性、规避和分散经营风险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控股型组织结构的管理运作主要是依据资产纽带,且子公司又具有法人资格,使控股公司总部往往难以有效地控制子公司(周茂清,2000)。

事业部制结构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结构,既纠正了职能型组织结构过度的集权,也避免了控股型组织结构的过度分权。公司总部掌握重大决策权,进行战略决策,而各事业部则负责自己的日常决策,既使公司的高层领导得以摆脱日常经营工作,集中精力考虑公司长远的、重大的战略性决策,又使各事业部在统一发展战略的框架内谋求自我。

矩阵制组织结构实质上是职能型组织结构的一种变种。在原来按职能划分的职能型结构的基础之上,再建立一套横向的目标系统,把按职能划分的管理机构(研发、供、产、销)与按产品或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使同一小组的工作人员既与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和业务上的垂直联系,又与按产品或项目划分的小组保持横向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矩阵,有利于加强职能部门的横向业务联系。

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又称多维立体矩阵制,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把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组织结构模式。在多维制结构中,除了事业部、职能机构外,还有按地区划分的组织系统,最适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

日本建设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

(一)职能型组织:基本的组织类型

20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建设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最基本的职能型组织。职能是指企业为了生存下去的机能,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担当抽象的、间接功能的称为职能参谋组织,担当企业具体职能的称为直线组织。由直线、职能参谋组织通过直线领导组成的组织形式是企业经营组织的基本形式,被称为职能型组织,见图1。

职能型组织的特点是企业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优点是各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每一个职能部门各自履行一定的管理职能,所开展的业务活动将为整个组织服务,组织形式相当稳定。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处于低效率的经济中,职能型组织结构发挥过巨大作用。但当建设企业经营规模扩大时,客观上要求增加组织层次,随着组织层次的增加,信息必须经过多个层次的传递,上下沟通容易失真,使组织缺乏效率。同时,由于各个职能部门都只负责某一个方面的职能工作,内部组织各职能部门间横向沟通不畅,协调困难,惟有最高领导层才能纵观企业全局,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权集中于社长身上。因此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对职能型组织进行全体的统一非常困难(尹艳红,2009)。

(二)事业部制组织:分权型组织结构

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把职能型组织分成了很小的、富有柔软性的经营单位―事业部。总部和事业部内部仍然按照职能制结构进行组织设计,保证了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事业部组织并非与职能型组织相对立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复数总社的建设企业增加了。根据对已上市的157家建设企业的总社(总店)所在地的调查,在大阪设置总社的29家建设企业中,在东京也设置总社的有15家。这种复数总社制,从组织的视角来看,可以认为是市场导向的区域事业部制导入的案例,区域事业部制组织结构见图2。

在日本建筑行业内,清水建设、竹中工务店、鹿岛建设、大成建设以及大林组被称为日本的“大手五社”(指总承包型的综合工程公司)。成立于1892年的大林组,原来总店设在大阪,1970年在东京设置东京总社,总社部门中既设有规划、人事、劳动、会计、技术研究所等的战略职能部门,也设有土木、建筑、营业等直线部门,而商业登记上仍把大阪作为总店。2010年大林组又一次进行组织结构上的调整,将东京总社改称总社,总店改称大阪总店,同时在东京设立东京总店,即一个总社(所在地为东京),两个总店(东京总店、大阪总店),名古屋分店以西属于大阪总店管辖,其余属于东京总店管辖。通过这样的组织调整可以看出,大林组营业主体已经转移到东京,从组织结构来看,总公司为集团性组织,呈现典型的区域事业部制结构,总公司的专业部门、技术部门、事业部均为综合性部门(李舒峰、李福和,2008)。

同一时期,清水建设(1804年创业)也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清水建设在东京设置一个总社,其在1970年对组织结构进行的调整,调整的要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技术开发本部、营业本部、城市开发部、不动产部等部门的成立,引起的战略营业据点的设置;二是由于在建筑•土木两部门里技术•原价•预算•事务等的服务部门的编入,所导致的事业部制性格的强化;三是把建筑设计部门由以前的匠心•构造•设备等职能型组织,向按最终用途而分的项目型组织的过渡。几个“本部” 同时成立,使各部门的自立性被强化,清水建设产品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意向相当明确,见图3。

事业部制组织既有分散的事业部,又有负责协调、监督的公司总部,保证了必要的协调和控制。由于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更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事业部内部各部门间容易协调,不需要高层管理部门过问;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由于公司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构成管理人员浪费;由于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一些业务联系与沟通往往也被经济关系所替代。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建设企业中开始出现有利于加强职能部门间横向业务联系的矩阵制组织结构。

(三)矩阵制组织结构

20世纪80年代,适用于涉及面广、临时、复杂的重大工程项目的矩阵制组织结构在建设企业中开始出现。在建设生产中,根据不同的设计而建造的生产对象(建造物)所具有的单件性,把这样的生产对象称作为项目,把建筑、土木等生产一次性建造物的每一个现场组织看作项目组织。经营组织中常设的建筑、土木部门本身虽然不能说是项目组织,但如果把它们考虑成是一个个项目的集合,也可以把建筑、土木部门解释为项目组织的一种形式。见图4。

建设企业的经营组织,由建设生产采用的项目组织、企业整体经营采用的职能型组织,构建成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一位工程项目经理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成员从建筑企业的各职能部门抽调,共同形成一个临时的项目经理部。由于矩阵制组织能够对职能部门实行一元化管理,相比较事业部制来讲浪费很少,更容易与社会的变动相对应。

建设企业的矩阵制组织结构能根据工程任务的情况灵活地组建相应的项目机构,且工作目标明确,能围绕工程项目的建设开展各项工作,便于将企业的横向与纵向关系相结合,有利于协作生产。

(四)倒金字塔模式矩阵制组织结构

20世纪90年代初,CS(顾客满意)理念下的“倒金字塔模式”矩阵制组织,成为建设企业新的经营组织方向。CS领域的组织理论中开始使用“倒金字塔模式”组织结构一词。所谓“倒金字塔模式”,是象征性地表现CS的想法的言词。顾客分为外部及内部顾客,外部顾客是企业产品的消费群体,内部顾客即企业的员工。通常以社长为顶点的金字塔型组织图,在倒金字塔模式中则把社长作为组织结构中的最低端,以倒三角的形式表现出来,组织的最上层是“顾客”, 距离顾客最近、最直接地提供服务的是第一线公司职员,建立使一线员工最容易工作的场所,支持其工作是上一级公司员工的职责。CS指出社长位于距离顾客最远的位置,距离第一线员工也最远,从这个角度来看,CS使经营组织反转,使组织从统治功能转换为支持功能,即管理者对在其之上的员工进行支持,提供帮助,而核心人物是工作者本人。

利用倒金字塔模式的观点,对建设企业的矩阵制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使建设企业组织不再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而呈现倒金字塔模式矩阵制组织结构,逐步实现向扁平式组织结构的演进,见图5。现场的项目组织的目的是实现顾客满足(质量保证),由于项目组织以前忙于庞大的事务处理,从而没有充分的时间更好地满足顾客,利用倒金字塔模式矩阵制组织,通过强化总社的支持功能,使现场项目组织从更多的事务处理中解脱开来,能一心一意地更好地面对顾客,使顾客满足。

在这种组织结构中,职能型组织从以前对现场“统一管理”的指挥、命令的立场转向信息、顾问服务的立场,“现场”成为总社的“公司内部顾客”, 现场的事务处理型性业务,由来自总社的信息和顾问部门进行标准化的服务,使现场工作得以减轻。通过对项目组织内员工提供支持服务,使其尽可能地从产品本身(包括设计、制造和供应过程)着手,提供顾客满意的建造物。职能型组织的功能转变为以对现场的信息和顾问服务成为中心,提高了现场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玲.企业组织结构的探索与创新[J].决策,2009

2.周茂清.国外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发展趋势及我国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J].南京社会科学,2000

3.尹艳红.社会变迁下的组织结构演进―以理性官僚组织结构为比较基点[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

4.李舒峰,李福和.揭开“巨无霸”神秘面纱―日本株式会社大林组发展特点透析[J].施工企业管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