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对话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对话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人交换苹果,你得到的还是苹果;与人交换思想,你会得到新的思想。”这大概是说:通过“对话”,会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新东西。

我曾经出示过这样的一节公开课《他们生活的世界》,是响应区“语文新课型”应运而生的一节“百家讲坛”课。在准备这个新课型时,我就考虑讲什么呢?平时教师的讲授课学生早已生厌,又何需我“侃侃而谈”?问计于学生!我先做了问卷调查,让大家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能呈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的作家或作品。适逢我们初三年级有很多文言文,好多同学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一些古代文化名人很感兴趣,但也只是很浅的了解。我又深入调查了几位同学,最后选择了四位同学:他们分别对韩愈、苏轼、李煜、冰心很有感觉,我顺势要求他们将自己与这几位文学大家的“对话”形成自己的思想,来和我交流,我还推荐给喜欢苏轼的那位同学看林语堂的《坡传》。

很快,我发现这几位同学就进入了状态,马不停蹄地在做,也似若有所思。我看到他们,欲言又止,可能他们遇到了问题,想问我,可是我又不想这么快答复他们。所以,整整两周时间,我们几乎没有交流,但我看到那几位同学记了很多笔记,字迹很潦草,什么颜色都有,我尊重他们原始的、初级的见解,也按捺住自己很想横加干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终于,他们来“交作业”了,丝毫没有往日的类似延迟,且争先恐后地想与我交流,我心中暗喜,没想到这次的灵机一动,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

阅读韩愈的那位同学以《马说》为切入点,探讨了古代文人“不平则鸣”的气质,而这种气质用哲学层面来解释,大概就可以理解为“苦难造人”。但他同时指出,自己的心态决定自己能否“成人”。所以,生活中的一切“不平”或“苦难”你应当合理利用,为自己所用,让自己正视“不平”而“一鸣惊人”。我很佩服这个学生能理解到这个层面,他挖掘了性格特点在作家身上体现的作用,从而得出本已被大家认可的道理。但我想,他如果没有深入阅读,没有与作家建立“对话”联系,以一个从未受过很大挫折的中学生,根本难以体会古代文人身上的那种普遍的、受当时环境制约的“怀才不遇”的悲愤,而他如果没有联系自身现实,也就很难被这种气质所感染,之前的理解也不会如此深刻。这一切都归功于他及时在阅读中建立了与作家的“对话”,通过与作家的思想交流,融合了自己年龄段而产生的为大家所共鸣的理解。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与作家作品的“对话”中,既深入文本又跳出了文本,从而提升了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锻炼了自己的思维与表达。

研读苏轼的是位女同学,她通过联系曾经学过的苏轼的文章,加上粗读《坡传》,带给我们当前阶段的学生所能够理解的苏轼。在老师看来,大文豪苏轼是一本“厚书”,学生如何定位他是个难题,尤其是其身上的“旷达”特质,以及文学风格上的“豪放”,并不是学了他的《记承天寺夜游》或者《明月几时有》就能体会,这两篇只是展现文豪风格的“皮毛”。她带给我们的解读是“人生选择”,不得不说又一个哲学命题,但这就是学生目前能理解到的水平,而不是教师的讲解所能达到的“高度”。该生认为,如果苏轼在当时选择了逃避,抑或是放弃,可能历史上也不会留下他的佳话。大多数学生只是粗略了解苏轼生平及事迹,在听了该生的解读后,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诸多“选择”,颇多感慨。这位女生素养极高,在讲台上边讲边诵,很放得开,姿态宛如“女小‘苏轼’”,听的人如痴如醉。可见,她也与苏轼建立了正式而深厚的“对话”,并将这种“对话”以“接力棒”的形式传给了所有同学,不得不令做老师的我佩服啊。

品读李煜的也是位女同学,她主要是从李煜作为“帝王”和“词人”的角色定位上探讨了人生“得失”,颇有“千秋功名任由后人评说”的味道。在政治家看来,李煜的昏庸无能让他背负了一世骂名,可是在文学家眼中,他却成了“一代词宗”而名留史册,这大概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最好解释吧。人生中你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也会走上不同的道路,可是不管你是什么“角色”,走上的是什么道路,都会有被别人评说的成功或失败,可是别人的定位并不一定代表你的得失,关键还在于你是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该同学“对话”李煜,得到了“别样天空,同样精彩”的感慨,这感慨既令人唏嘘不已又令人大感欣慰,这不正是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吗?这不正是作家独特的气质带给我们最有价值的人生体验吗?只有与作家气质相契合,才能有如此令人赞许的领悟吧……

有了如此丰厚的课堂内容,当然迫不及待地要与众人分享。我将课题定为《他们生活的世界》,旨在通过阅读作家作品,与“大家”对话,从他们身上撷取对自己有益的启示,即使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那堂课后,一发不可收拾,我们迎来了一个“品读经典”的高潮。

其实,我们阅读的并不是单纯的某个文本,我们阅读的还是“人”。我们的阅读是直接与人“对话”,而“风格即人”,文学实质上也可以理解为“人学”,并不是研究人,而是研究人的思想,交换思想,你就会收获不同的思想。

这一堂课,我们不是一般意义的解读作家,而是将自己当前对这位作家的理解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他的人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只要你阅读了作家作品,你一定会和他产生“对话”的欲望,也就是和他交换思想,而人又很喜欢表达,在过程中就形成了“阅读——思考——表达”的一个流程,从而通过研究“大家”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施加影响,达到语文教育“涵养育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