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影响到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直接给数学课程的进步学习埋下了障碍,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件事情,也应该是每位数学老师应该常抓不懈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在农村地区教学数学多年,发现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根据农村小学学生在计算中出现这些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学生不良学习习惯造成计算失误。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纲》对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关系计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这门课,由于它自身严密的特点,就容不得学生丝毫的马虎与粗心。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题,究其原因,其中许多原因与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

1、审题不认真。计算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因此经常有些同学做完题目了可能连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也不清楚。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简单地归结为马虎或不认真等原因,以至于屡次出现同样的计算错误。而我们的一些老师在学生发生同样的错误时可能只会简单地说上一句“你真粗心啊”或是“下次看题目要注意了”,而没有教会学生怎么样去审题,怎么样从平时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2、书写不规范。书写不规范也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些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在抄数字时“6”和“0”“7”和“1”分不清,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如:在计算“12×5”时,有位小朋友把“12”抄成了“72”, 72×5=360。而许多这样的错误不是没有看仔细,而是因为他们的数字写得不端正,不规范,经常把数字写得自己也认不清了。因此书写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在计算时常见的毛病之一。

3、做完不检查。一些学生做作业没有良好的检查习惯,许多学生在做完题目以后就直接上交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了。其实许多题目只需要稍稍仔细地检查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些错误或失误的地方。如在计算“15×4”时,要求列竖式计算并验算,有些同学在列竖式和验算的过程全是对了,可是在抄写得数到算式后面时却抄成了验算的结果“15”。也有一些同学的数字抄写错了,其实只要再认真地看检查一下,完全可以改过来,但是好多同学都没有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造成了计算结果的错误。

因此,审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做完不检查是低段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也是导致学生计算正确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学生不明算理够造成计算错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除了不良学习习惯造成以外,还有许多学生是由于对算理算法的掌握不够导致计算出错。如做简便计算题时,不明算理,错误百出。

(三)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从小学生的计算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强,对于计算的方法也已经掌握,但仍有学生在练习、考试中计算出现失误,经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对数字的书写不规范;审题不认真,看题不仔细,导致看错,抄错题目;计算过程未按要求进行;做完不检查,不验算。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后要检查。教师要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想明白算理,然后再算,算后仔细检查,作业要写得干净整洁。

2、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作业本上出现的计算错误,先不打叉,而打个点,让学生找出错误改正后,再打对号。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计算教学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及认真检查的习惯。对于学生不能光喊“要细心!”,要教会方法,严格要求,形成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明白算理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小学生尤其是底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例如,“9加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在教学活动行,我们不光要注重交给学恒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使知识系统地掌握,形成数学能力。

(三)加强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虽然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可以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工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寓学于做,教、学、做合一;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教学要求。

1、进行经常性的基本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力求在课堂上多练,完成课堂作业,特别是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应及时指导。

3、重视运算过程的检查。在批改混合运算的计算题时,如果得数不对,先让学生检查运算过程,找出问题,及时纠正运算程序中的错误。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从而不断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在课改的今天,一些老师认为课程改革降低对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些要求,就是说计算教学不那么重要了,进而大大地放松对计算技能的练习,这是一个误区,非常有害的。实际上,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方面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该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计算内容的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加强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