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贷款财务风险控制的地方高校财务制度改革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贷款财务风险控制的地方高校财务制度改革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解决高校发展经费需求巨大与国家财政拨款有限的突出矛盾,各高校普遍地采用了负债这一融资形式。银行贷款解决了高校超常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难题,改善了办学条件。但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高等院校,巨额的举债使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引发各种贷款财务风险。因此,如何防范高等院校贷款财务风险已成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地方高校 贷款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财务制度

银行贷款风险是地方高校近年来面临的新问题,已经开始困扰高校并埋下了非常大的隐患。随着高校法人地位的取得,自的扩大,教育结构和规模的变化,高校财务管理目标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原来的圆满完成预算支出计划,改为广泛筹资、追求办学效益、扩大办学规模。在筹资扩大办学资金时,由于需求数量较大,筹集资金渠道较少,向银行借款就成了地方高校资金运作的主要手段。

一、地方高校贷款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对风险认识不足,导致贷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学校不注重渐进式规划建设与发展,大量举债资金使基建项目一哄而上,满院开花,由于主观上的盲目扩张建设,超出自身财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无形加大了财务风险的系数。

(二)缺乏有效的问责制,导致偿贷责任意识不强

高校的贷款期限一般都属于三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这恰好和一届领导班子的任职期限相吻合,容易产生前届班子举债建设,下届班子筹资还贷,因在责任上前后划分不清,就势必增加财务风险的可能。

(三)对贷款偿还缺乏法律观念

高校办学因没有法律规定像企业那样可以破产,一切资源都属于国家行为,即使举债到期无力偿还,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虽然是在法律约束下形成的契约式合同最终也会变为无效合同,这种缺乏法律意识的贷款行为,也无疑会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四)对举债投资运作缺乏必要的成本与效益评估

高校是非盈利性单位,不像企业那样投资成本在产品流通中得到补偿。高校投资建设的主体,一般都是自建自用,无经济效益可言,即使有的可以产生效益,在短期内也难以显现,但随其而来的各项管理成本确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就其高额贷款资金本身所带来的利息成本,学校就难以承受,更谈不上贷款本金的归还,这种缺乏成本与效益的有效评估,使财务风险形成的可能性很大。

(五)学校在财务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预算是学校年度资金收支完成情况的测量尺度,具有全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但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却往往违背了这“三性”原则,由于领导者在思想上不够重视,预算以外的费用随意批复,这种预算执行的无序性,就会导致资金收支出现偏差,其结果造成了年度财政赤字。

二、地方高校贷款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地方高校贷款财务风险产生的内因

1.盲目贷款,负债规模过大

由于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各地高校为了吸引更多学生报考本校,部分高校在校园的新建上大兴土木,超标准、超自身承受能力大搞基础建设,从而盲目、迅速增加贷款,扩大学校规模,导致负债总额太大。但高校的学费标准、招生计划都由政府规定,地方高校很难通过自身努力偿还巨额贷款。如果债务过重势必导致学校年资金使用成本成倍增加,造成学校流动资金短缺,影响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影响高校的正常财务支付和正常工作的开展。

2.长短期负债的比例直接决定贷款风险的大小

地方高校通过贷款来解决发展资金的不足,必然存在负债成本和负债风险两个矛盾。长期负债成本高于短期负债成本。而短期负债的财务风险往往高于长期负债的财务风险。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的比例不同,使高校面临的风险大小不同,筹资成本高低,筹资弹性强弱有很大差别。如果贷款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将会增加高校的筹资风险。

3.贷款资金使用路径不合理

部分地方高校将所借资金,用于对外投资、捐赠、支付各种罚、没款、抵补学校日常开支等,甚至借新债还旧贷、提高或变相提高人员的福利等,这些不合理使用资金的短期行为,会导致到期无法偿还贷款本金,甚至连支付利息都力不从心。

4.预期招生能力的变动

根据目前的财政拨款方式和收费制度,影响财政拨款和事业收费最基础的变量是高校招生人数或在校生人数。在校生人数除了国家招生政策、学校生源等原因外,高校招生能力是最终、刚性的决定因素。当前,学校资金供应很大一部分源自银行贷款,而偿还银行贷款主要靠学校未来收入。因此,学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预期收入。一旦高校收入下降,高校迫于还贷压力将暂停或减少教学科研项目经费,减少教学经费的投入,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教学科研水平下降,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名不副实,毕业生就业困难;高校名誉受损,造成招生生源不足,招生能力下降,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招生规模;高校将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影响其偿债能力。

5.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滞后

目前,高校财务部门工作现状是财务人员只关注原始凭证的合法性、记账凭证的合理性、签字手续的完整性,很少评价和分析学校管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滞后是导致地方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地方高校贷款财务风险产生的外因

1.国家高教政策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存在

当国家鼓励公办高校贷款时一般都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政府贴息,低价划拨土地或者增加财政性拨款等。这时风险就会减小。反之贷款风险加大,例如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放宽国际教育机构进入我国的条件,公办高校招生计划的减少等。同时由于政府拨款和政府规定的招生计划是不确定的,也会影响高校办学经费的收入。

2.利率的变化

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竞争因素的影响,利率的变化对高校负债风险的是不可避免的。在银行利率比较低的情况下,我国地方高校利用信誉大规模的贷款去购置土地、建设校舍等固定资产。其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资金占用时间长、回收资金时间长。当银行利率升高时,高等学校的贷款风险就会增大,将会增加其负债资金成本并给未来再筹资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地方高校财务制度改革措施

(一)改革高校财务制度,“修正”高校财务数据

由于认识和预测高校的负债融资风险需要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基础上,因此修正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数据信息失真,对高校的财务信息重新予以修正,以全面、直观、正确地反映其财务状况显得尤为紧迫。

1.改革高校基建会计核算制度,实行权责发生制

实际上,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方向已经开始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收付实现制”在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中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而财政资金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要求核算的,所以要求它们的会计核算原则要与国家财政资金核算的会计原则保持一致,以便报送报表后财政部门能够准确计算财政收支差额,同时也是为了约束它们的不合理支出,要求它们不能搞赤字预算。显然,目前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像高校基建会计中,财政拨款己经微乎其微,甚至到了忽略不计的程度。所以在基建会计中率先实行“应计制”应该不存在制度方面的障碍。实行“权责发生制”以后,高校基建工程应该按照项目进度和工程总量,分年度确认基建投资总量。施工前按合同预付的材料款、设备款等作为“预付工程款”,施工后欠付的工程款确认为“应付工程款”,工程竣工决算并经社会审计部门确认造价后,根据终审结论与合同约定工程概算的差额调整该项目投资总额和相应的“应付工程款”总额,确保基建工程欠款在高校总账中得到全面、准确的反映,从而可以有效地预警高校负债融资风险。

2.高校建立编报合并会计报表制度

鉴于目前国家财政会计制度的约束,高校实现教育事业账与教育基建投资账的合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为了综合反映高校的负债规模,作为“并账”前的过渡措施,高校可试行编报教育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合并报表。合并后的报表可以全面反映高校的收入和支出(含基建投资支出)以及全部的债权、债务情况,增强对偿债能力评估的准确性,减少账外债务引起支付困难的可能性,及时预测和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3.高校建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

根据谨慎性原则,对高校的楼、堂、馆、所等建筑物参照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计提折旧。科研设施计提折旧的方法可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如年数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固定资产根据新旧程度计算固定资产净值,从而可以修正高校的资产负债率指标。通过以上修正可将高校现在和未来一些长期项目、隐藏和或有债务的信息纳入财务管理部门的视野,全面真实地反映高校的财务运行状况,增强高校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可信性和透明度,正确评价高校负债融资能力、偿债能力,为高校制定长期稳健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二)建立地方高校负债融资风险预警系统

预测是防范风险的第一步,要增强预测分析能力,建立一整套预警系统、做到早预测、早防范。所谓“高校负债融资风险预警系统”,是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而设置的一整套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预警系统的目的,就是在高校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合理、可比的原则,设置相关的量化指标,借鉴企业负债融资风险警戒指标,结合高校的特点设置高校自己的预警线。一方面可以科学地分析和评价高校贷款资金规模是否合理、真实财力情况和偿还能力,为高校决策者提供客观依据,另一方单位,财政拨款已经不是高校的唯一资金来源,财政资金在其整个收入中的比重逐面对这些指标加强监测,可以对高校负债融资风险起到警示预报的作用。每个经济体的负债能力都是有限的,超过一定限度,都会给它带来风险。而高校是非盈利的事业单位,不能以创收为首要任务,因此,高校的负债能力更是有限的。在考虑高校赤字运转、负债融资的问题时,就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测算,确定一个合理的“度”。根据这个“度”来确定贷款的额度、期限及偿债计划的最优方式,使高校在超常发展的快车道上稳健行驶。经过大量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地方高校可建立以下几个可行的指标体系进行贷款财务风险控制:

1.年末债务资金构成的指标

债务负担率:债务负担率=(往年债务累积额/当年年度总收入)×100%。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负债总存量与高校经济能力的关系。分母指标选择的是当年年度总收入而不是总资产,因为高校大部分资产的所有人不是高校,因此不能完全用资产来还债。债务负担率越高,债务压力越大。

债务依存度:债务依存度=(当年贷款额/当年总支出)×100%。这一指标反映当年高校支出对当年举债的依赖程度。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该指标反映高校利用债权人的资金进行办学的能力。但是由于高校不同于企业,不完全具备负债经营的条件,因此,该指标仅仅是高校进行财务分析时了解财务风险的一种工具。高校的资产负债率低,说明高校的净资产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的财务风险程度。一般来说,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率要求控制在 20%以内。

2.反映支付能力的指标

①收支比率:收支比率=年度支出总额/年度收入总额×100%。若比值超过 1,表明高校当年总支出大于总收入,该年度出现负债或己动用历年财政结余,甚至陷入债务的恶性循环,借新债还旧债。数额越大,说明学校财务运转越困难。

②现实支付能力:现实支付能力=(年末现金余额+年末银行存款余额)/全年月均支出额×100%。该指标反映了年末结存货币资金可用于正常支付的周转月数。该指标越大,表明现实支付能力越强,还贷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差。

③潜在支付能力:潜在支付能力=(年末现金余额+年末银行存款余额+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入款-年末应缴财政专户-年末应交税金)/全年月均支出额×100%。该指标反映了年末速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资产可供正常支付的周转月数。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潜在的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高校经费来源中最稳定的是国家财政拨款。财政拨款一般根据预算按季度下达,所以将支付能力的警戒线划在三个月内比较科学。也就是说,一般可供周转月数低于三个月,就有可能存在支付能力的问题,应该尽快采取措施,防范支付危机。

3.反映自有资金动用程度的指标

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应收及暂付款中非正常性周转垫款+年末对外投资+借出款)/(年末事业基金+年末专用资金-留本基金)×100%。该指标值越小,表明自有资金动用越少,可供高校发展的资金就越多;反之,则表明可供高校发展的资金越少。该指标值的大小,与高校的支付能力或偿债能力成反比。

参考文献:

[1]彭树燕,方明.我国高校货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N].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2]揭红兰.论公办高校贷款发展的风险及其对策[N].江西科技师范学报,2006,(06).

[3]张祖荣.我国高校举债发展的必要性及风险防范[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4]叶金平.高校财务风险极其评价[D].西安交通大学.2007,(4).

[5]佘运富.论科学发展观视眼下高校的和谐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