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想象力的常态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热门而永恒的话题。我们在教学中会逐渐地摸索出一些培养的策略,让儿童更会想象,或者说想象得更恰当更美好。但是笔者以为想象不仅只是课堂的任务,它应该成为儿童生活的常态。“儿童是社会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最终回归于生活。因此,我们应秉着“生活处处皆想象”的理念,并采用体验策略,让儿童真正体会到:生活有了想象才会有乐趣、创造和意义。在儿童想象力的常态培养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捕捉生活的想象亮点
“生活处处皆想象”,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生活中便于儿童想象的亮点数不胜数。我们可以围绕一个“想象亮点”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让儿童因为想象乐此不彼。如本学期开学时发现三年级孩子喜欢 “吹泡泡”,我们就围绕“泡泡”进行想象,活动中面对吹出来的泡泡,孩子们抢着拥抱,因为想象,形态各异的泡泡就成了:双胞胎、一串葡萄、头上撞出了包的大头宝宝……孩子们抢着放飞。因为想象,色彩斑斓的泡泡带着祝愿飞进了汶川;带着理想送给云朵;带着自己的笑脸送给太阳……
随着生活常态中的想象的开展,我们的孩子在拔完萝卜回来,对这些洗得干净、白嫩的萝卜开始了不由自主的想象:“啊,你的是个千年老妖,那么长的胡须。”“快看我的,我的是个福娃,粉红的圆圆脸蛋很可爱吧!”“你们的都没我的造型特别,你们看,他正骄傲地翘起了二郎腿呢!”“快看我的萝卜旁边还有根尖尖的,不就是茶壶的嘴吗?”“哈哈哈……”孩子们还未等老师进教室自己都乐成一片了。
其实生活中的想象亮点并不需要刻意创造和捕捉,因为它原本就处处存在:雨滴敲响玻璃正在诉说着什么?左手看着右手写字正在嫉妒着什么?讲桌上的热茶上方升腾的烟气正在飘渺着什么?某某小朋友羽绒服里逃跑出来的羽绒正去追赶什么?站在教室门口矗立了十几年的松树在见证、播放着什么……这一切都是想象的亮点,点燃这个点,想象一触即发,它们的存在让儿童的生活更富有无穷的乐趣。
二、培养比拟的语言习惯
比拟是比喻的一种,它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它分可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教室的地板,穿着浅灰色磨砂的格子睡衣,摊着手,摊着脚,让我们在它的肚子上玩耍。教室的门,一张口,就跑出一群群快乐的音符。吃进吐出,吐出吃进的坏家伙就是我的课桌。我的凳子是个大力士。要知道,我可是一个小胖墩,举着我一天,累不?”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
这段描写儿童生活环境的句子,把儿童身边的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文中将人的感情性格、动作行为转嫁于物体地板、门、课桌、凳子上,让其富有生命。比拟就是这样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丰富的想象是比拟的翅膀。于是笔者思考:如果我们的儿童拥有一种比拟化的语言习惯,不就是等于拥有了一种想象的习惯,那么这样的语言习惯将会给我们的常态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来看两个小插曲:
一年级课堂插曲:小朋友看见粘贴挂图的动物磁铁吸,惊讶地瞪大眼睛,一颗磁吸掉落。一个小朋友捡到轻轻送给老师:“它还不好意思呢!”老师见机笑眯眯地说:“你真是它的朋友,这些动物磁吸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又紧张又害羞,所以不好意思就藏起来了。”
三年级路队插曲:路队护送途中由于得奖的激动心情,孩子们窃窃私语。路队长忍无可忍,大喊一声:“请大家拉上隐形拉练。”看着过往老师们好奇的眼神,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小嘴。
看来比拟一旦成为一种语言习惯,我们儿童的想象细胞就会进行无休止的运转,成为一种常态。它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的。客观事物经过我们儿童属性转移和创造性想象变得富有艺术魅力。笔者坚信培养这样一种语言习惯,我们儿童的想象状态将永处于一种积极的、品质的、艺术的、创造的常态。这种常态的想象又成就了一种另类的语言风格,姑且称为“比拟”族。这为我们儿童的课堂学习、业余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就这样诗意地活在想象的殿堂中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当然在这些最易于被儿童接受的另类语言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更是儿童的一种高品质想象力的崛起;一种积极思想动态的升腾;一种自然强烈情感的流露;一种艺术生活状态的呈现。
三、 感受奇妙的创感世界
创感时代吁求高品质的想象力,那么高品质想象力更是为这个时代创造了无数奇迹,给人类生活带来享受和便捷。笔者经常将这个时代中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作品用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儿童面前。例如:当作轮滑滑行的婴儿车、与鞋柜一体的楼梯、连体母子伞等作品让儿童为其极富创造性的想象所倾倒。我们应尝试着引领儿童思考我们的学习、生活、游戏中还存在很多不便,这都能成为想象、创造的原身。如儿童提出能否有摇晃长绳的定时器;能否有彻底清除钢笔字迹的针筒;能否有充电的电动轮滑等有价值的想法,并期待自己在实践中通过想象创造出能够解决的方案。这一切都是21世纪的创感时代要求我们跳出语文教学课堂所要行走的方式:为儿童高品质的创造力想象打下坚实的基础,用高品质想象来创造、改变生活。
如果我们的儿童在生活学习中一直乐于这样想、乐于这样说、乐于这样做,那么想象力的常态培养就达到了目标。《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这个动漫故事中哥哥查理就是用自己独特智慧的想象让食物成为美的享受,促使妹妹改掉了挑食的毛病。“这是豆子吗?不,绝不是,那是来自格林兰岛的绿色雨滴。”“这是土豆泥吗?不,绝不是,那是来自日本富士山顶的云朵。”“这是番茄吗?不,绝不是,那是月亮果汁。”想象应成为儿童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就像查理和罗拉切身地来体验想象赋予生活的美好和享受。那么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地球上。每天充满诗意的生活着,是我一个最美好的梦想。”将有可能实现。我相信儿童的学习生活与生命成长也会因为“常态的想象”有了质的融合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