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改革高校招生方式 提高大学办学效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革高校招生方式 提高大学办学效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迫切要求加大教育的贡献力度。然而,高考招生制度的深层次矛盾却日趋突出,其自身的弊端亦日渐凸现。本文根据目前实行的高校招生分批录取方式所存在的多方面弊病,提出了改分批录取方式为分段录取方式的改革设想,并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充分论证,是一种值得一试的不错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 招生方式; 分段录取; 就业

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很大,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很多,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个客观现实。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并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现象:“两高”是指毕业生人数高、毕业生中待就业人数高。“一低”是指毕业生签约率低。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为338万人,2006年为413万人,2007年为495万人,毕业生中待就业人数2003年为52万人,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已经达到了79万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教育部的统计,在2006年413万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毕业时的签约率仅为49.81%。大学生辛辛苦苦学习四年,甚至五年七年,最终却不能就业,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也是大学办学经费和投资的极大浪费,因此使得大学办学效益急剧下降。如何改变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改变现行的招生录取制度,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切入点。

一、目前分批录取方式的弊病

众所周知,现行的招生制度把我国的高等院校明确的分成了所谓的“一本院校”、“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这种人为的划分完全是由于现行的招生制度规定的高校分批录取新生形成的,即一本院校先录,二本院校其次,三本院校最后。这样,各省每年的录取分数线相应的也要确定三个分数线。

高校分批次招生严重地导致了高等学校的两极分化。普通大学永远不能和重点高校相比,因为他们招的学生都是重点大学录取之后剩下的。这样做的结果弊病很多。

第一是给部分二本院校和所有的三本院校的一大批学生留下了自卑的阴影,这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成长将留下终生的缺憾。

很多普通二本和三本院校的学生由于没有考上名牌大学,自尊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刚进校门和刚离校门时存在普遍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两手空空,萎靡不振。表现在入校之后,心里的所谓“等级”阴影一时难以消除,思想上压力很大,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是“二等公民”。表现在学习上便是无法正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失误与不足。毕业之后在应聘过程中缩手缩脚,不敢向招聘单位勇敢地推销自己,或是在应聘中落选后情绪就一落千丈,悲观失望;或者在经历了几次择业的失败后就心灰意冷。 第二是增加了部分二本院校和所有的三本院校的教师教学的难度。因为不管是什么专业,所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本科生都使用同样的教材,因此对于部分二本院校和所有的三本院校的教师来说,由于教学对象的基础所限,使得老师总是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极其吃力,除非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否则夹生现象将在所难免。

由于部分二本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低,而三本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属于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生源主要是应届或历届的高考落榜生,学生入学时的成绩普遍低于一本和二本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原因,招到的学生成绩也不理想;再加上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从主观上放弃了努力,“混文凭”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欠佳,有的学生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松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等,这就给后续的教学质量提高增加了很大难度。

第三是增加了部分二本院校和所有的三本院校的学生的就业难度。目前就业难主要表现在部分二本院校和所有的三本院校的毕业生中。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相对于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处于弱势群体的部分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尽管总体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一流的所谓“一本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基本上不大。而部分二本院校和所有的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即使能找到工作,在待遇上也往往比那些所谓的一本院校毕业生要差很多。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现象。

因为,首先一本院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未必就一定比部分二本院校和所有的三本院校投入的多(当然经费上的优势是肯定的),而主要的是因为基础或起点上的差异,使得一本院校的毕业生与部分二本院校和所有的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形成了较大的分异。二是部分二本院校和所有的三本院校的毕业生与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同样支付了四年或五年的财务成本(学费)和机会成本(时间精力),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和获得同样的社会待遇。三是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普通二本教育和三本民办教育被大多数人视为二流、三流教育,毕业生就业受到歧视的现象屡见不鲜。毕业学校被一些社会用人单位作为衡量和选拔人才的标准,虽然博弈理论主张,雇主与雇员之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才的选拔就只能通过某种外在的东西来进行,而教育在这里就是一种合适的挑选依据。但以毕业学校这种表面的光环来衡量,无疑就失去了人才选拔中的公平和合理。

因此,受各种传统教育观念及用人观念的影响,普通二本和三本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常常会受到冷落或不公平的待遇。

第四,也是最为重要的,由于部分二本院校和所有的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因而形成了新的失业大军,使得数以亿万计的教育经费和投资白白的浪费了。这也就使得大学办学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大地下降了。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成本分担体制中,教育成本由国家、个人或家庭共同分担。2003年,全国高等教育收费约400亿元,同期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700亿元,而家庭分担的高等教育年度投入比例达36%。尽管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物力、财力和人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生,可即使是持有本科学历文凭,却未必就能够发挥本科生的应有作用,大量的本科生在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就被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拒之门外,这显然是教育经费的一种极大浪费。虽然国家在高等教育上花费了大量的成本,却未能够获得应有的收益,从而造成了大学办学效率的大大降低。

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二、改分批录取为分段录取

笔者认为,要克服上述的弊端,只需要改大学新生录取的分批录取办法为分段录取即可。也就是说,各高校在进行新生录取的时候可以有先有后,但是需要规定每个高校在录取新生的时候都必须在确定的一个提档线之上,分别在上中下三个分数段内录取新生,其中每个分数段内录取本校计划招生名额的三分之一。这三个分数段通常也由教委招生部门根据招生规模分三个等分严格划定。通过这种分段录取的办法,打破第一第二第三志愿的界限,使得不同层次考分的学生都有上不同层次高校的机会,真正实现以考生为本位的人性化招生录取办法,同时实现考生与高校的平等双向选择。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做不等于只要是上线生就可以上一本院校甚至清华北大了吗?是的,不错!推行这一改革的一个首要的目的,正是要把选择在名校就读的权利平等地归还给所有考生。高校招生作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口,在体现其效率性的同时应兼顾公平性,保障人人都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得以实现。同时,按照这种做法,也就基本上把所有的高等院校放在了同一个起点上。而按照现行的分批录取办法,一流的院校尤其是一些名校如清华北大之类的,录取的新生大多都是一些鹤立鸡群的佼佼者,被他们录取的学生可以说无需花费太大的功夫就能成为不错的优等生;而对于部分二本院校和所有的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基础相对较差,同样的教学内容,有时候老师需要讲两三遍甚至四五遍,学生可能还不一定能够理解。推行分段录取办法则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给低分数档的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分段录取的招生方式可以合理的分配优质生源,使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招生生源进入良性循环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的办学质量与规模,从而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同时也提高了高校的办学效益。推行分段录取还有很多的好处。

第一,是把大学生和高等学校都放在了同一起点上,有利于利用竞争机制鼓励大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一些低分数段的学生进入一流或较好的二流的学校后,自知不足,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在好学校就读的机会和良好的学校环境,会发奋学习,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给他们一个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尽其所能,发挥各自优势,他们就可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社会可以依据毕业生的各自特长、能力表现从中筛选人才,淡化对是否是名牌高校以及入学资格等的看重,各用人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多种方式选拔人才。因此,分段录取的招生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的办学效益。

第二,是与相应的学费收取办法相配合,可以有效地缓解教育经费不足问题和滥上三本现象。大学收费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公平与否的重要体现。实行分段录取以后,原来的一本院校或者一流院校,可对于上档上线生实行平价学费,而中档上线生和下档上线生都可以实行高价学费。比如规定中档上线生上一本院校学费需高出平价学费1.5~2倍;下档上线生上一本院校学费需高出平价学费3~4倍等。而原来的二本院校,则可对于中档上线生实行平价学费,而上档上线生可实行减免学费或发给奖学金,以鼓励一些家境贫寒的优等生在二本院校就读;而对下档上线生可以实行高价学费,比如规定下档上线生上二本院校学费需高出平价学费1.5~2倍等等。对于原来的三本院校,则可规定上档上线生完全免除学费,以鼓励一些家境特别贫寒的优等生在三本院校就读;而对下档上线生可以全部实行平价学费,而中档上线生上则可以部分实行减免学费部分实行高价学费等等。同时,完善相应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等配套措施,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就业市场的人才竞争。从而将国家任务和调节性指标合为一类,即实现高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并轨”。这一学费收取制度的实施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缴费上学,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使学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从而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在心理上、技能上早日做好参与市场竞争的准备。

这样做以后,除了原来的二本院校可以大体持平外,一本院校则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学费资助,这将有力地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而原来的三本院校将减少相当一部分学费投入。这无疑将对三本院校的发展起到一个限制作用。目前的现实情况恰恰相反。三本院校虽然教学水平不高,但却由于是民办独立院校,反倒比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收费还高。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高校也不管是否有精力,都纷纷争办三本院校。这显然是不正常的。而实行上述的收费配套改革以后,无疑对于三本院校的发展将是一个限制,因而将有力的遏制滥上三本院校的现象。

我国民办三本院校发展的历史不长,实力弱,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还不完善,再加上毕业生入学起点低,在校努力程度不够,没有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走出校门时就会感到“知识不够”。很多同学在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待毕业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就业准备,欠缺职业素养。没有一定的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观、职业道德水平、职业标准、求职技巧等,使得不少毕业生屡屡碰壁。因此,目前在我国在对待民办高教的问题上,必须慎重行事。政策上要鼓励提倡民办高教,但管理上必须严格管理,以促使个体投资者或赞助企业与商人的办学理念不断升华。这就必须有相应的收费措施与之配套。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实行分段录取以后,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或三本院校,基本上都分布有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就可以充分地利用管理中的“羊群效应”,使得不同等次的学生取长补短,互相补充,或者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使有限的教育经费投资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的分批录取办法不仅使得大多数的三本院校中失却了“领头羊”,而且使得“阿尔布莱特法则”在所谓的一本院校发生了作用。这一法则是指,把一群聪明人收编进同一组织后,结果往往变成集体性愚蠢。这一法则由国际知名的未来学者、演说家及管理顾问卡尔?阿尔布莱特提出。这一法则,很好地解释了一些一流高校中原本不错的优秀生为什么会在入学之后不久便很快地蜕化堕落的现象。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加大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从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高等学校公平选择合格人才、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和社会稳定的原则出发,进行高考科目、内容、方法和制度的改革试点。”未来高等教育将发展成为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形成国家、地方、企业和私人等多元化办学机制。因此,如何办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从而积极稳妥地发展高等教育,增加我国高层次人力资本存量和高新技术存量,推进教育产业化进程,引导全社会的教育消费观念,激活教育消费市场,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四,分段录取使得大学生在毕业谋职应聘的时候,将不再存在因为入学成绩不同造成的差别。虽然由于名校效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可能还会存在某些倾向,但至少不同大学的起点是基本相同的。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向市场化,实行双向选择的情况下,许多用人单位往往很看重毕业生的“品牌”。在专业需求相同的情况下,学校的知名度就成为用人单位的第一看点和首选,在这一点上,一些普通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既不可能同“清华、北大”等一流名牌大学比,也不能与较好的二本院校比。所以三本院校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人事机制灵活的特征,广聘名师,通过专兼结合,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毕业生质量作前提保障。而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分段录取的招生方式,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各个高等学校要才好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提高学校在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 刘尧.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4.9

[2] 徐建春.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4.1

[3] 邹继良.高考招生制度的不公平性因素及修正对策[J]. 教育探索,2001.8

[4] 林武萍.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J].工会论坛,2003.5

[5] 孙志强.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问题透视[J].工会论坛,2004.7

[6] 范玲尔.高校招生制度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衔接.管理改革,2005.5

收稿日期:2013-06-26